第437章 大动作不断,4英寸设备刚到,5英寸

第437章 大动作不断,4英寸设备刚到,5英寸项目就启动

 

宝马汽车集团全新工厂刚刚奠基没有多久,岭南半导体这边从美利坚采购的二手设备就到货了。

 

别人不知道留给华夏引进先进设备和产线的时间窗口不多,江辉是非常清楚的。

 

所以在这些设备陆续进场的时候,他就把张少华和陈庆祥两个负责人给叫到了跟前。

 

“张总、陈总工,现在引进的生产线都是从人家的工厂拆卸下来的。”

 

“每台设备应该如何安装,有什么情况,大家事前都已经做了充分的了解。”

 

“美利坚那边相关的厂家也安排了人员过来现场指导。”

 

“按照计划,未来三个月内这些设备就会全部安装到位。”

 

江辉这么一说,张少华和陈庆祥都感受到了一点不对劲。

 

他们不傻,自然听出来江辉的话还没有说完。

 

“岭南半导体这边在工厂奠基的时候,就已经把一期和二期工程的三通一平工作都给完成了。”

 

“厂房修建也是同步在展开。”

 

“我觉得现在一期的设备已经开始到货,那么二期的设备也可以开始考虑了。”

 

“这一次我打算直接订购5英寸晶圆厂的生产设备和1.8微米制程的芯片加工设备。”

 

“由于是新设备,设备从订购到交付,估计需要一年以上的时间。”

 

“那个时候一期工厂已经正式的投产,可以有时间去对应二期工厂项目。”

 

江辉没有绕圈子,直接把自己的想法给说了出来。

 

岭南半导体想要从国际上采购到最先进的芯片加工设备,这算是最后的窗口期。

 

明年北极熊那边开始发生巨大的变化,必然会让美利坚的各种政策发生变化。

 

到时候打压华夏就会成为人家新的战略方向。

 

别说是当下最先进的芯片加工设备,就算是还算比较先进的二手设备,也不一定允许卖给你。

 

“江总,时间上确实是跟你说的差不多。”

 

“但是我们一期工厂的产能,预计在明年之内是没有办法完全满负荷的利用起来。”

 

“这种情况下就快速的把二工厂给搞起来,到时候的产量就更大。”

 

“很可能会让岭南半导体的财务数据非常的难看,面临巨大的亏损呢。”

 

张少华自然也是很希望能够引进最先进的生产设备。

 

不管是5英寸晶圆的生产线,还是1.8微米制程的芯片生产线,这在国际上都已经算是处于先进水平了。

 

虽然等到岭南半导体这边完全掌握这个技术的时候,其他厂家肯定又已经在使用更加先进的东西了。

 

但那也已经是一个非常巨大的进步,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张少华可是很清楚国内对于大型的生产线引进的审批有多么的复杂。

 

之前一条4英寸晶圆生产线都能审批个好几年都没有结论,5英寸的就更加不用说了。

 

并且采购新设备需要耗费的资金是比二手设备要高非常多的。

 

原本上千万美元能够搞定的东西,到时候就要上亿美元,甚至更多。

 

这种规模的进口设备采购,张少华想一想都知道相关部门不会有经费来支持。

 

也就是岭南半导体那边有宝马汽车集团输送足够的利润,不缺钱。

 

“半导体行业本身就不是一个一入场就能立马挣钱的行业。”

 

“你看高丽的三星电子,如今都已经连续在半导体领域亏损了好几年了。”

 

“可是人家不仅没有削减半导体行业的投资,反而在不断的加码。”

 

“岭南半导体这边我也没有指望未来五年内能够有盈利,只要能够追上行业主流的技术水平,就已经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了。”

 

“所以在盈利方面,你们暂时不需要有什么压力。”

 

江辉这么一说,张少华和陈庆祥松了一口气。

 

就怕老板不懂行,只看经营指标,那样子搞半导体产业就很难搞下去了。

 

岭南半导体是行业的后来者,想要追上行业水平,还想挣大钱,短时间内是完全不现实的。

 

但是只要把业务搞好了,将来也许只要几年的时间,就能把之前投入的成本全部都收回来。

 

这个行业,一定程度上算是赢者通吃。

 

后世三星电子在内存上面一直坚持投资,甚至在行业价格大跌的情况下也继续投资,最终吃到了好几拨红利。

 

成本50元的内存,一旦碰到供不应求的局面,价格变为200元都是很正常的。

 

那个时候,芯片工厂就化身为印钞机,源源不断的提供巨额的利润。

 

“江总,按照我们之前把握的各种情况,1.8微米制程的芯片设备,关键的几个类型的设备价格都是非常高的。”

 

“像是最关键的光刻机,不管是佳能还是尼康的,价格都挺高的。”

 

“到时候一整条生产线采购下来,估计单单是设备投资就要上亿美元呢。”

 

虽然张少华知道宝马汽车集团这几年的经营状况非常的不错,但是到底好到什么程度,他其实也没有概念。

 

所以他希望让江辉知道二期工厂的投资,会去到什么级别。

 

免得后面项目开始搞,老板反悔了,那就郁闷了。

 

“这种能够跟上世界先进水平的晶圆厂和芯片工厂的投资也就1亿美元左右的话,我觉得还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也就是现在我们跟西方的关系比较好,要不然就是2亿美元人家也不会卖给你。”

 

江辉这么一说,张少华就松了一口气。

 

老板心中有数,那就好办了。

 

“我马上安排人制定一个二期工厂的投资计划和产线规划。”

 

“与此同时,我也正式的开始去跟关键设备厂家接触,洽谈采购设备的事情。”

 

“不同的设备的采购周期,差异可能会非常的大。”

 

“有些设备通用性比较强,设备厂家那边可能有存货可以直接使用,交货周期会比较短。”

 

“但是有些设备都是各个厂家定制的,设备厂家都是接到了订单之后才会开始排产。”

 

“这种就比较耗费时间,没有那么快了。”

 

“不过有个一年时间的话,大部分应该都是没有问题的。”

 

张少华结合自己把握的信息,快速的开始安排下一步的工作。

 

一个投资上亿美元,甚至有可能晶圆厂和芯片厂加起来的投资达到2亿美元的巨大项目,居然就在如此轻松的氛围之中确定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