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承明枫渡清江

第七十二章 张璁发三问,朱厚熜大赞(求追读)(第2页)

 但他没有急着表态,因为他知道需要看看别的大臣是什么反应。

 “甚善!”

 “《春秋》曰:‘为人后者为之子’本朝之制,皇帝于宗藩尊姓,止称伯父,叔父,自称皇帝而不名。今称兴献王为‘皇叔父大王’,又自称名,尊崇之典已至。”

 “不可谓不为正论!”

 翰林学士丰熙这时也出列开了口。

 朱厚熜依旧沉默不言。

 “正当如此。”

 这时,外面修撰杨慎也跟着说:“陛下养以天下,所乐其心,不违其志,岂一家一国之养可同日语哉!此孔子所谓‘事之以礼’者。其他推尊之说,称亲之议,当为非礼。今宜称正礼者,独改称兴献王‘叔父’者,明大统之尊无二爷。然加‘皇’字于‘叔父’之上,则极尊于陛下伯叔诸父,可谓两全。”

 “家父亦持此论!”

 杨慎说到这里就逡巡了一遍朝臣。

 不少大臣皆颔首。

 一时,有欲开口反驳者,也在这时不敢再言。

 张璁这时倒主动站了出来。

 “何为正,何为异,以我看,尔等所持才为异论!”

 接着。

 张璁说了一句。

 杨慎顿时沉下脸来。

 毛澄等护礼派也不禁陡然变色。

 只江汝璧此时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

 “父母之伦怎能如此轻易更改?”

 随后,张璁就问了这么一句。

 “我说过,陛下养以天下,所以乐其心,不违其志,岂一家一国之养可同日语,父母之伦,相比于天下大统之伦,怎可相比?”

 杨慎沉声言道。

 张璁则呵呵一笑道:“我有三问,还请诸位论之。”

 说后。

 张璁对众人拱手作揖。

 朱厚熜这里也认真于后面听起张璁三问来。

 “陛下嗣登大宝,即议追尊圣考以正其号,奉迎圣母以致其养,诚大孝也!”

 “《礼记》曰:‘礼非天降,非地出,人情而已’,故我等不可不顾人情,使陛下不能尽孝至美。”

 “否则!”

 “将来,天下人与后人若因此认为陛下孝心不够,竟一继位便不认父母,使君王圣德之损,便是我等之罪!”

 “我等做臣子的真能担得起这个罪,真敢让君父落得个不孝之名吗?!”

 “此乃第一问。”

 张璁问到这里,不少文官倒是忍不住点头,纷纷说确实如此,天下莫不以孝为最重,臣子也当以忠孝为重,不能让天子有不孝之名。

 “第二问!”

 “《礼记》有云:‘长子不得为人后’,而遗诏曰‘兴献王长子嗣皇帝位’未尝著为人后之义。则陛下之兴,实际上是承祖宗之统,与汉哀帝、宋英宗先预立而嗣养于宫中,先认皇帝为父不同。”

 “所以,我等凭什么将陛下与汉哀帝、宋英宗视为相同,又凭什么先不认遗诏之言,也不认礼记之圣人本义,而去从司马光、程颐之宋儒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