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承明枫渡清江

第498章 夏言被杀,内阁震动!

第498章 夏言被杀,内阁震动!

 

朱厚熜这么说后,夏言讪笑了笑,随即只得拱手称是,没敢反对天子还要造福给朝廷表忠心的缙绅。

 

接下来。

 

朱厚熜倒又说起别的事来。

 

“这次用兵安南,还有一个目的。”

 

“那便是为将来再下西洋做准备!”

 

“而要再下西洋,得需要更大规模的海运与海贸人才,以及更多的势力支持。”

 

“如此,朝廷就需要开海。”

 

“如今海贸是由朝廷的皇商控制。”

 

“但皇商久行之后颇有弊端,据查,有皇商仗着自己背后是朝廷在撑腰,就强买强卖,乃至成为权臣捞取好处的重要工具。”

 

“谁家丝绸能不能出海,甚至还要你这个夏阁老说了算。”

 

“这也就造成,有背景的一些劣质货却出了海,但又卖不起价,一些没背景的好货却出不来海。”

 

朱厚熜说到这里就问着夏言:“夏阁老,有没有这回事”

 

“陛下,臣冤枉!”

 

“这都是那些小人在诋毁臣,不满臣继续坚持清丈之国策,才这样诽谤臣的!”

 

夏言忙跪了下来,脸色苍白地辩驳起来。

 

朱厚熜颔首:“朕自然相信你,但是,朕也相信任何传言也不能完全说是空穴来风,皇商这种受朝廷控制的经商模式,虽然能给朝廷直接带来不少的收益,但朝廷直接参与商贸,的确容易滋生腐败,反而影响商贸的发达,进而影响天下财富总量的增加,进而影响总的税收。”

 

“得不偿失啊!”

 

朱厚熜接着就起身背着手感叹了一声。

 

夏言连连点头道:“陛下说的是,当时建立皇商也是因为天下缙绅皆力主禁海而只想走私所致,朝廷为禁绝走私,又不让海外诸夷因不能通贸而盗患加剧,故陛下降恩施仁,设立皇商,以通官贸之路;但官贸易生腐败,反积怨于海外,影响商路,如今确实应当调整为妥。”

 

“臣愚以为,可以降低皇商限制,对凡是愿意给朝廷交一笔出关税课的商贾,皆可授予皇商称号,让其代表朝廷的形象出海经商!这样的话,就能增加大量皇商,让他们互相竞争”

 

“再有,可以把现在属于朝廷的直统区港口、仓廒扑买给所有皇商。”

 

“朝廷只负责每年在市舶司和直统区市舶分司收取官税。”

 

夏言这时也提出了改革的办法。

 

“这就相当于是开海了。”

 

“甚好!”

 

“那你放个风出去,让有人上疏开海的事,且让闽浙粤等现在主张开海的沿海缙绅大户知道,能不能让朝廷开海,就看他们接下来在征安南一事中的表现。”

 

朱厚熜这时笑着说了起来。

 

“是!”

 

于是,夏言便组织内阁的中书舍人,在武英殿抄录起各类故牍来。

 

包括永乐大典。

 

大明内廷会选命不少的读书人充任中书舍人。

 

这里面尤以武英殿的中书舍人最多。

 

但最有权的则是内阁的中书舍人。

 

因为这些中书舍人会接触的机密事务,所以多是权宦子弟中资质不佳、没能中第的人充用。

 

内阁的大学士们也偏向于举荐他们熟悉的故人子弟来充任内阁中书舍人。

 

昔日首辅杨溥的孙子杨寿就当过中书舍人。

 

所以,他在进京后就住在了正当着中书舍人的刘大夏外孙陈龄家。

 

陈龄也在杨寿交了昔日永乐朝征安南的文牍后,对杨寿叹息说道:“可惜啊,故牍归了朝廷,朝廷征安南就更容易成功,届时我们想再像以前一样垄断安南的走私路就难了。”

 

“没事!”

 

“沿海的缙绅大户不会让朝廷轻易从海路攻安南成功的,到时候朝廷依旧只能从陆路进攻,那样就算成功,也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

 

“没准因为太难打,朝廷就放弃了。”

 

“而我杨家早已抄录了一份安南故牍,将来只要等朝廷再次放弃安南,我们就能重新掌控安南的商路。”

 

“那时,日子依旧会想以前一样美好。”

 

杨寿说着就满怀希望地看向了窗外。

 

窗外。

 

陈龄的儿子陈庭走了进来:“父亲,内阁谢世伯带来消息说,陛下已下旨,要在各地办官营藏书楼,皆命名为图书馆,从军籍子弟中选博古通今者管理该楼,允许买过户部债券的士民进楼借阅;另外,陛下已让中书科的人抄录昔日征安南的故牍与下西洋的故牍,将来要将这些抄本放于各藏书楼,首先是两京十三布政司的藏书楼,户部已奉旨发钧令命两京府尹和各布政司就建造图书馆,列出预算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