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承明枫渡清江

第五百章 嘉靖:盛世滋丁,永不加赋!(第2页)

 
“西南的土司太不把底下的百姓当人,甚至还抓我汉人为奴,使得能买棉布和马车的还是这些身份尊贵的土司。”

 
“如果改土归流,让更多西南地区的百姓,无论汉苗土家,都能买得起棉布、乃至买得起马车无疑能极大改善现状。”

 
汪鈜这时也跟着阐述起来。

 
朱厚熜听后颔首:“人口的确才是眼下最要紧的,不只是解决商品滞销,更重要的是,我汉家人口的数量如果不能大幅度增加,那无论是现在在西南改土回流,还是将来在安南改土归流就会都成为水中花镜中月!而我华夏文明的承载与扩张,使天下因文明统一,皆受圣人奸滑,而不再兴惨绝人寰之事,也是需要通过大量增加汉人数量,且增加汉人人口占天下人口比例才可以实现的!”

 
“你们有没有办法能在十年二十年内大量增加人口?”

 
朱厚熜看向了严嵩等人。

 
在汪鈜和朱厚熜先后提起人口数额多寡很重要的时候,严嵩就已经在开始思索增加人口数量的办法。

 
所以,当朱厚熜问起时,严嵩已经想到了办法,而拱手道:“陛下,臣从昔日桂公所做的一条鞭法中想到了办法,臣认为可以推行摊丁入亩的国策,把天下丁银固定住,然后一切摊派到田里,这样,新增人口等于不用交丁银,那百姓自然更加积极生育,更重要的是,新增百姓也不用为逃避丁银而投献大户或者隐匿深山。”

 
朱厚熜点了点头,看向了徐阶和汪鈜:“你们对此如何看?”

 
“以臣看,这摊丁入亩必然遭到天下地主抵制,而会联合官僚,故意把丁银在实际里增加到比固定的丁银多一倍乃至多好几倍的额度,一切都要看地方官僚和地主的勾结程度与彼此对朝廷的忠诚度。”

 
“而这些增加的丁银就会都摊派到那些有地的普通百姓头上。”

 
“这样一来,给朝廷交的丁银是固定的丁银,但实际上有地大户很多恐怕还是不用交丁银,反而让有地的普通百姓负担增加,进而被迫卖田乃至抛荒成为流民。”

 
“所以,摊丁入亩推行后,能不能让小民受益,增加人口,还是要看地方官僚的个人为政水平以及地方缙绅的廉耻程度,有许多不可估摸之处。”

 
“而真要增加人口,抑制投献与隐匿深山,不如直接免天下之丁银,再从关税上加征,以弥补永久蠲免丁银的不足。”

 
徐阶这时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朱厚熜认真想了想,而笑着说道:“徐阁老说的有理,但是眼下才开海,民间海贸还没兴旺起来,海外各地也还没到可以给大明带来大量贸易、税收以及耕作经营上的收益,朝廷各项开支又比之前增加了不少,永久蠲免每年七百多万银元的丁银还不现实。”

 
“陛下说的是,现在要是永免丁银,那征讨安南之后,就断不能再对外用兵了,西南土司的改土归流也得暂缓。”

 
汪鋐这时说道。

 
朱厚熜则突然开口询问道:“那要是先下旨自嘉靖二十一年后,丁银不再增加呢,理由就是盛世滋丁,永不加赋?”

 
“臣以为这是当行之策!”

 
“先至少不能再增加,至于要不要摊丁入亩,还是直接永久蠲免赋役,还可以再看看接下来朝廷能不能有更高的收入。”

 
“如果朝廷收入更高,倒是可以直接永久蠲免赋役,如果收入不增反减,那就只能摊丁入亩,长远来看,哪怕因此让许多百姓失去土地也比人口不增加要强。”

 
严嵩这时开了口。

 
汪鋐也跟着附和道:“没错!反正只要朝廷不停对外开辟新土地,那失去土地的百姓也不用担心不能再获得土地,甚至多产生流民其实还利于朝廷将他们迁移到更需要汉人的地方去,比如西南土司密集之地区,以及东莱、日出、安南这些地方。”

 
“臣附议,明年开始不再加征丁银,永固赋役之额,既是眼下最可放心之策,也是陛下中兴之世当有的德政!足以彪炳史册!”

 
徐阶这时也跟着说了起来。

 
朱厚熜道:“那你们内阁就拟好这道诏书!”

 
“遵旨!”

 
朱厚熜对此嘴角微扬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