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内阁?司礼监?都别想蒙朕(第3页)

 而从明宣宗开始,为了处理繁重的政务,他设立了“内学堂”,专门供太监读书,从而诞生了秉笔太监这一职位。秉笔太监的职责是根据内阁的票拟代替皇帝批阅奏章,这一过程被称为“批红”。

 后来,这一行为逐渐成为一种惯例,使得司礼监的宦官在皇帝怠政时能够代行皇帝的决策权。

 司礼监掌印及秉笔太监负责掌理内外章奏及御前勘合,照内阁拟票批朱。他们名义上的职权是依照内阁阁臣的票拟进行批红,但实际上,他们的职权可以无限扩大,有时甚至能够影响甚至操纵政事处理。

 内阁大臣通过票拟提出处理意见,而司礼监则负责对这些意见进行批红,使其成为正式的谕旨。这一过程中,内阁与司礼监相互制约。

 所以,内阁和司礼监权力之争,关键还是看皇帝。

 朱祁镇自认为不是劳模,不可能与太祖朱元璋相比。所以,他不想改变,延续这种制度。以后在看着能否改变吧。

 “咳咳……咳咳……”王直一边看折子一边在咳嗽。

 “来人,去给王阁老端一杯热奶上来。”朱祁镇看向王直道,“阁老,是朕思虑不周,这么大雨,还让你跑来跑去。”

 王直摇了摇头,长叹:“陛下,是臣老了。臣的确该告老还乡了……”

 “阁老,怎么又提起这茬呢?”朱祁镇无奈的表情。

 “陛下,臣说的是真心话。”王直很认真,“陛下你刚刚亲政,臣再顶一顶,不过,陛下你需要有所考虑了。”

 朱祁镇看着满头白发的王直,心中突然一酸。

 这老头七十多了,还在这殚精竭虑,自土木堡之后,如果没有他这个老臣坐镇内阁,那肯定会更乱。

 “阁老,你把事情交给下面人去办。”朱祁镇真诚道,“你哪怕每天在内阁坐着,喝喝茶,那就是大明朝的定海神针。”

 王直朗声一笑,皇帝这句话,暖心的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