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6.第236章 后宫让妖后害怕的女人,逼疯妖后(第2页)

 “陛下,要不考虑君山会的那个谋划?”许彬问。

 “朕明白,那是希望最大的谋划,也是最冒险的。”正统皇帝自嘲一笑,“朕也不是怕死,只是担心朕死了,就一切希望都没了。”

 在那一直沉默的朱祁钰忽然道:“若是我们昭告天下呢?有玉玺,有我藩王作证,天下会不会群起响应?”

 殿中一下沉默了,没有人回答。

 许彬心中冷笑,你们朱家前些年干的什么事,你们自己不清楚吗?土地被疯狂兼并,流民骤然增多,没有饭吃。

 如今,在伪帝的一系列举措之后,百姓过上了安稳的日子,你觉得他们会响应支持你们吗?他们就是知道你是真的,也会假装不知道。

 “朕在想想,实在不行,朕就潜入京师,用命一搏。”正统皇帝道。

 ……

 京城,后宫别院。

 朱祁镇溜达着来到这里,其其格看到她,依旧是满眼凶光,毫无一点中原女子的温柔,像极了一匹野马。

 阿伦娜不在,朱祁镇看着还水润了不少的其其格,一股邪念升起。其其格看着他的目光,竟然子开始脱衣服。

 “这……么乖了?”朱祁镇疑惑。

 “中原男人和草原男人,都一样。”其其格道,“我现在是俘虏,能反抗吗?”

 朱祁镇走过去,伸手搂住她柔韧的腰肢,挑眉:“看来,你不是蠢。”

 他怕了怕其其格的腰,让她转过身去。其其格转了过去,双手撑着桌子,弯腰,提臀,柔顺的秀发落下,随风微荡。

 半个时辰后。

 其其格无助的泪水滑落眼角,无力的靠在朱祁镇怀中,像极了被驯服的小母狼。

 “朕突然有个想法,若是活捉了你父汗,朕不杀他。”朱祁镇搂着她的腰肢道,“把他送到京师来,朕留他一命。”

 “当真?”其其格抬起美眸。

 朱祁镇一巴掌拍在她的玉

背上,道:“朕是皇帝,君无戏言。”

 他的确是这么想,活着的也先,比死了的也先作用大。到时候,没准还能用来牵制草原的局势。比如,也先带着女儿回到草原,扶持她女儿的儿子为大汗。

 “哎~”其其格叹息一声,靠在朱祁镇肩膀上,美眸中的泪水落下,道,“我父汗是不会投降的,要么逃走,要么死。”

 朱祁镇拧了拧眉。

 也对,也先或许不会甘心被俘,他的性格,一定会继续逃。当初,也先在草原也是失败过的,败到身边只有十几个人。但是,靠着那十几把弯刀,他成了草原的霸主。

 “死不死的,也由不得他。”朱祁镇起身,穿好衣服。

 其其格卷缩在软榻上,默默的流泪。她以前那是草原的王女,身份尊贵,如今是俘虏,被这大明的恶魔皇帝羞辱。

 “朕下次再来。”朱祁镇一笑。

 他对其其格还有新鲜感,这女子野性难驯。

 ……

 朱祁镇神清气爽的出来,迎面碰到阿伦娜,她穿着一袭中原的红色长裙,身材被勾勒的极为火爆。她看到朱祁镇的刹那,望着他满足的表情,意识到自己没在的时候,这大明皇帝又来干什么了,肯定是欺负了其其格。

 “臣妾参见陛下。”阿伦娜欠身一拜,身前硕果沉甸甸的,媚笑一声,“陛下,以后不要欺负我们王女哟。”

 朱祁镇似笑非笑,走过去,伸手搂住她的细腰,将其一把搂入怀中,微微前倾便是将其压在了墙壁上,直接一个霸道的壁咚。

 好一会儿后。

 他抬起头,擦了擦嘴角,回味了一下,道:“以后朕欺负你?”

 “你也是这般对待我们王女的?”阿伦娜主动迎上他的目光,“臣妾有很多好处,陛下以后会慢慢知道。”

 “朕很期待。”朱祁镇嘴角含笑。

 阿伦娜异色的眸子多了一抹柔媚之意,不像其其格那样挣扎,甚至反手搂住了他的脖颈,薄唇轻启,神情似妖似魅:“陛下觉得臣妾美吗?”

 朱祁镇毫不犹豫回答:“当然。”

 “那与太后相比呢?”阿伦娜美目刮了一眼他,手指轻轻在他的胸膛轻抚,有点天生媚骨的韵味。

 “不相上下。”朱祁镇张口就来,心中吐槽,你比太后风骚多了。

 阿伦娜美目微动,笑意更浓,还带着一股挑衅:“臣妾会让陛下知道,臣妾比太后更有妙处。”

 朱祁镇一巴掌拍在她的翘臀上,轻笑:“好,朕下次来好好体会。”

 ……

 这一年的科举推迟到秋天,如今,陆续有学子进京了。因为这次参考人数破万,礼部那边做足了准备,除了客栈,朝廷还专门空出会同馆给学子居住。

 朱祁镇微服到太白酒楼,找个靠窗的位置坐下,听着周围学子们在那指点江山。有些观点和幼稚,但他们年轻啊。

 “我这回考术科,在我看来,术科比四书五经还重要。我从泉州来,经常碰到西洋人,他们西洋很重视术科。天文,物理,化学,生物,医学等领域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以前学这些东西,做不了官,现在一样能做官了。不仅如此,朝廷还成立了各种研究院,需要的都是术科人才。”

 “还有还有,据说朝廷在筹备术科的大学,就跟国子监一样,相信大明未来术科的人会越来越多。”

 “这次录取人数就多啊,相比而言,现在考术科,上榜的概率还大呢。”

 “哎呀,我最想进洪武军校,不知道这次有没有机会。”

 “马文升,你肯定行的,你小子不是随时带着孙子兵法看么?还跟我说了一路的马政、屯务、边备。”

 “刘大夏,你不也喜欢看兵书啊。”

 在角落默默听着的朱祁镇拧了拧眉,他前世熟读过《明史》,记得有这么两个人,后来被称为“弘治三君子”的三人,就是王恕、马文升、刘大夏。真是巧了,这太白酒楼就有两个。

 “也不知道这次朝廷会录取多少人,据说这次参考的人有一万多。”

 “大好事啊,说明百姓

安居乐业,没有饿肚子,读书人都变多了。”

 “当今天子虽然年轻,但已经有圣君之相,土木堡之后奋发图强,这才几年?先是大力整顿内部,推行改革,接着就是抗倭,北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