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皇后大葬,真假天子都来了(第2页)

 

初丧报丧:首先,皇后逝世后,会向太常寺报丧,再转报内使监。之后,由内使监派人在别殿东壁下设举哀位与哭位,准备丧事。

 

举哀:在别殿,由内使监奏明死者的身份与死亡日期,嫔妃与内命妇在此哭尽哀。

 

停尸:皇后停尸所住宫殿,这叫“寿终正寝”。

 

小殓:为已故皇后沐浴容颜、括发、更换寿衣,并在尸前陈设祭奠物。

 

大殓:即将死者装入棺内。棺前设“几筵”、安神帛、立铭旌。大殓的时间一般安排在小殓的第二天。这一天,皇帝及妃、嫔等宫眷要身着素服前往致奠。在京的文武官员及文武三品以上命妇,要连续三天,早晨或早晚两次,身着丧衣,入宫到思善门外哭临。

 

闻丧:时间一般在大殓或小殓之前,从这一天开始,京城内的寺观各要击钟三万杵,代死的皇后“造福冥中”。京城内禁屠宰13至19日不等。分封在外地的亲王、郡王、王妃、郡王妃、郡主及文武官均于本地面向宫阙哭临致丧。

 

上尊谥:为已故皇后上尊谥。由于故皇后生前地位尊崇,故上谥时必须打出“天赐”的旗号,即由上天赐给,这叫“秋天而谥”。上尊谥的礼仪也极为繁复,先要由文武群臣集议,草拟“上尊议文”,皇帝亲御宣治门审定后,由翰林院官写出正式的谥册文。然后,由皇帝亲行祭礼将册宝安放于几筵殿。

 

梓宫发引:民间俗称“出殡”,即将皇后的棺椁由皇宫安葬到陵园之内。出殡前,要行辞灵祭祀。出殡时,文武百官穿素服、戴乌纱帽和黑角带送至沿路祭所。

 

虞礼:一至七次在路途上举行,八虞在京城之外举行,都由护丧官员主持行礼。九虞礼在皇宫的“几筵殿”举行,九虞礼行过后,神主附享太庙。

 

至此,丧礼才告结束。

 

……

 

十日后,出殡。

 

这一次时间这么快,还是皇帝定下的。因为马上过年,钦天监那边给的时间选择,年前就一个,再有就需要年后过完元宵节了。

 

朱祁镇不想时间拖的太长,影响过年,所以决定年前就办完。

 

京城的沿街,百姓们跪着,都穿着素服,带着黑帽。那长长的送葬队伍,从皇宫中出来,哀乐声声,如泣如诉,回荡在京城的每一个角落。路旁,百姓们虽被要求保持安静,但低声的抽泣和不时的呜咽声仍此起彼伏。

 

送葬队伍中,高举的幡旗在风中轻轻摇曳,纸钱随风飘散,如同片片思念落入尘埃。沿途,早有宫女太监沿途洒下瓣与黄土,寓意着皇后灵魂得以安息。

 

朱祁镇坐在马车中,掀开车帘子,看着外面的百姓,目光缓缓扫过,神色哀伤。此刻,跪在街道旁的一个人,迅速低下了头。

 

“陛下,他看见你了”一旁的许彬问。

 

原来低头的那个人,是正统皇帝,他穿着素服,带着黑帽子,只露出半张脸,眼中泪水落下,低声道:“应该没有。”许彬面色焦急:“陛下,我们还是走吧,太危险了。”

 

“都穿着素服带着黑帽呢,不会被发现的。”正统皇帝轻叹,“朕总要送皇后最后一程。”

 

他抬头看向那灵柩。

 

……

 

出殡之后,还有三天就过年了。

 

京城上下并未沉在那悲伤氛围中,而是迎接新年。朝廷终于也放假了,大臣们不用上朝,开始年前的走亲访友。

 

太白楼一个雅间,于谦正在等一个人。

 

没多久,郭登带着石亨进来了。于谦本是约了郭登一个人喝酒,他没想到郭登还把石亨带来了。

 

“刚路上碰到,就邀石亨一起来喝酒了。”郭登笑道,“得让你这个夏国公多点银子。”

 

于谦摊手一笑:“那就不醉不归。”

 

很快,酒菜上桌,三人开始狂饮。一边喝一边说起战场往事,兴致就更高,喝的就越多。半个时辰后,三人都有些晕乎乎的了。

 

“听说过君山会吧”于谦眯着眼开口,“这事你们怎么看”

 

石亨讥讽冷笑:“一群乌合之众罢了。”

 

郭登眼中闪过刹那的锐利,而后抬起头道:“老子回来这段时间,到哪都听说所谓的君山会。呵呵,老子要是知道他们,第一个抓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