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贵族月下喝鸡汤
第166章 好消息;第二大臣;缺货(求订阅)
(15k大章,求订阅!)
雷克心里有了猜测,进而问道:
“这笔订单是巡洋舰还是战列舰。”
“巡洋舰~你知道无敌号吗?”
那能不知道吗?
号称世界上第一艘“战列巡洋舰”。
其实就是由装甲巡洋舰发展而来,其本质是高速型的战列舰。
相比较于同时代作为远洋攻击型海军舰队主力构成的战列舰而言,该型战舰以牺牲一定程度的装甲防护力换取更高的航速,来实现更高的战术价值。
特别是在远离海军大本营的殖民地海域的海权争夺中,尤为凸显该型战舰的作战优势。
难怪要借着土澳的由头来下订单,实际上就是为了把这艘‘无敌号’投放到西太平洋。
至于针对谁,那还用说吗?
实际上,作为将战列巡洋舰最早投入到实战中的两大海军强国,英国和德国在该型战舰的战术定位上有很大不同:
至少在战前以及一战刚刚爆发之时,英国人的战列巡洋舰由于最早设想的对手是巡洋舰。
于是拥有战列舰级别的火力,以及能跟得上对手的航速成为了英系战列巡洋舰的硬性指标。
在火力-速度-防护这个当时战舰恒定三要素中,英系战巡只能选择牺牲一定的装甲防护以达到减重提速的目的;
而德系战列巡洋舰一开始考虑竞争对抗的是英军的战列巡洋舰,甚至是直接考虑硬扛对手的战列舰。
因此德系战巡在设计上力求火力-速度-防护三要素的平衡,使得其设计的战巡火炮口径总是明显小于英国人的同级对手。
但考虑到德制火炮的精度往往都更优于英舰火炮,所以口径小的劣势在此得到了一定弥补。
甚至从战时所表现出来的情况看,德舰的火炮往往凭借准度更胜一筹。
英国作为此时此刻资本主义世界里的老牌帝国工业技术的飞速进步。
结合了巨舰大炮时代里战列舰的高输出火力,以及巡洋舰的机动快速特点,该型舰在帝国全球海洋战略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它往往可以被快速部署到英国的海外殖民地海域,驱逐敌国巡洋舰队的袭扰威胁,同时对于殖民地的平叛往往也可以起到重要战术作用。
由于对手通常情况下都是以轻型巡洋舰和装甲巡洋舰进行破交袭扰,所以此时该型战舰的火炮优势就极为明显。
8门大口径主炮足以压制和撕裂对方任何级别的巡洋舰,并配以巡洋舰级别的航速机动能力,使得它能够完全跟得上敌人的脚程。
同时在遇到更强大的敌方主力舰时,只要保持在一定距离上,这个航速也足够能摆脱敌方的纠缠,成为名副其实的“巡洋舰杀手”。
“无敌”号战列巡洋舰于1909年完工,当时的造价为170多万英镑,她是该级战列巡洋舰三艘中的首舰。
另两艘姊妹舰分别是“不屈”号和“不挠”号。
其装备有英国皇家海军在战前标准的12英寸口径主炮(305毫米),这在她建成的当时。
相比较于各国海军的主力舰,都称得上是武德充沛。
即便装上了战列舰级别的重型火炮,她的最高航速却能达到26.6节,远高于当时世界上各国主力舰舰队航速平均不到20节的水平。
属于标准的巡洋舰机动能力,不过因此却以牺牲了装甲防护力来达到这一技术指标。
但这也是英系战列巡洋舰本身战术定位上的需要。
无敌号最显著的特征是舰舷两侧还保留有支撑防雷网用的长杆,这是一战前时期的各国主力战舰一大特点。
费舍尔男爵提到的这笔订单,是要在无敌号的基础上做出一定改动。
在西太,根本没必要动用四门12寸主炮。
反而需要增加续航能力和防护能力,因为更多时候,这艘战舰可能要面临没有后备支援,独立作战的任务需求。
所以是否具备足够强大的抗打击能力,以及可以在面临围剿时逃出生天,就至关重要了。
“只要有图纸,我就能按照要求把战舰造出来。”
“好,等我进一步的消息吧。”
“我能问一下这笔订单的价格是?”
“165万英镑。”
其实单纯造船利润并不大,但普通民船和军舰是两码事,这里面可有太多门道了。
反正维克斯公司靠着军方订单,一跃成为帝国最强大的公司之一,可见这里面的利润有多么疯狂。
雷克估摸着,这一单至少能让自己挣到不小于10万英镑的纯利润。
如果没有这份利润支持,帝国的这些军工企业都得黄摊儿。
不过吃水不忘挖井人,费舍尔男爵那边的好处肯定不能少,不管他要不要,规矩不能破。
“男爵阁下,军方这次给我订单,莫非是因为我那份报告?这算给我的奖励。”
“不不,这跟军方没有关系,是我以个人名义帮你拉来的订单,就当是我对你的感谢了,那份报告价值很大,你可能自己都不了解。”
费舍尔男爵说的很郑重,说明那份报告确实有很大臂助,否则不会让一位退休的海军大臣亲自下场送他一份大礼。
“谢谢,男爵阁下,我刚收购了一家造船厂,不过还没有万吨船坞,需要给我些时间完成扩建。”
“你只要按时交船就行,其它的我不管。”
“明白了~”
这位费舍尔男爵一看就是敞亮人。
造船厂刚到手就开张,这是雷克没想到的,本以为苦日子还得过一段时间,结果好运就这么来了。
现在雷克相信了前世的一段话,永远是钱找人,不是人找钱,命里没有,强求没用。
不过新的订单带来了新的问题,一开始雷克是准备循序渐进,从万吨船坞开始一点点扩建。
但费舍尔男爵带来的订单,不得不让他进行重新规划。
没记错的话,‘无敌号’的满载排水量超过2万吨,标准排水量也有一万六千吨。
这就意味着,就算船坞进行扩建,也无法满足建造‘无敌号’姊妹舰的需求。
所以这次扩建,可能需要一步到位,来到5万吨级。
但问题又来了,雷克毕竟是开了天眼的,如果真的要一步到位,那最好直接到10万吨,这样就可以在抢航母订单时占据先机。
可是10万吨的船坞,可不仅仅是数字上的变化,扩建的成本,和用地,都需要更大的支持才行。
别的不说,10万吨级的船坞,长度至少得350米吧,宽度怎么也得100米吧?
另外还得配备大吨位的起重机,总不能指望工人用肩膀去扛炮吧?
那么,直接扩建一个10万吨级的船坞需要多少钱?
雷克也不清楚,他只能让罗南去做预算,等预算出来后再做打算。
另外,还要对船坞设计保密方案,毕竟是建造战舰,不是普通民用船只,万一图纸丢了,雷克可担不起这个责任。
想到这,他开始琢磨跟费舍尔男爵申请,若是能有部队驻防,那就再好不过了。
但目前为止还不需要,除非他能接到潜艇的订单。
其实无论从成本角度考虑,还是战力角度考虑,潜艇的性价比都远大于战列舰。
一艘战列舰的造价在200万英镑左右,如果是超级战列舰,可能得超过250万英镑。
而一艘潜艇,哪怕是雷克改造后的k级潜艇,造价也不过三四十万英镑。
换句话说,一艘战列舰,能造五六艘潜艇。
可一艘战列舰,能打得过五艘潜艇吗?
在茫茫海面上,除非遇见舰队,单挑的情况下,没有任何单体战舰是五艘大型潜艇的对手。
最好的结果也就是一换一,一换二,那以潜艇编队的剩余战力,运气好还能再挑两艘战列舰。
用一艘战列舰的价格,换你三艘战列舰,这买卖怎么算都合适吧?
反正雷克不是职业军人,更不是什么战略大师,军事分析家,以他做商人的思维来考虑问题,这买卖能做!
但丘同志这人吧,怎么说呢,就是偶像包袱太重,让他做小本买卖,那确实是难为他了。
不过费舍尔男爵不是啊,他是个很务实的人,而且有超前眼光,很早之前就意识到了潜艇的用作。
当然,潜艇也不是无敌的,之前那种极限战损比的假设,是建立在潜艇编队面对1艘或两艘战舰的情况下。
如果遇到的是水面舰艇编队,甭管是战列舰还是巡洋舰,都可以围着潜艇绞杀。
毕竟潜艇在水下活动,速度再快也不如在水面疾驰的战舰。
只要水面坚挺编队设置好包围网,开始扔深水炸弹,接下来就是跟大炮炸鱼一样的效果,不会有任何偏差。
但问题是,你运气得多不好,会被水面坚挺编队给围上?
这种小概率事件可以不去考虑。
至少从大的战局考虑,完全可以用潜艇编队,在水下跟敌方战列舰玩游击包围战术。
等你落单的时候群起而攻之,一杀一个准!
尤其是声呐和雷达技术还未成熟的一战,潜艇绝对是能够改变战局的存在。
为了让自己更有说服力,雷克又写了一篇报告,进行了战术推演。
推演的结果是——完胜!
如果英国能够造出20艘经他改造后的k级潜艇,甚至更多。
一旦跟日耳曼人的公海舰队开战,完全可以在第一时间潜入水下,通过情报确定伏击位置,对落单战舰进行单方面围殴。
跟踪追击是不可能的,就算浮出水面追也不是水面坚挺的对手。
只能打伏击,而且必须是在多对一的情况下打伏击。
雷克在推演中,搬出了大名鼎鼎的狼群战术。
这个战术曾经令盟军束手无策。
众所周知,嗜血成性的狼群令自然界里所有的庞然大物不寒而栗,在它们的轮番围攻下,即使百兽之王也难以幸免于难。
所谓群狼群战术,玩法就是用多艘潜艇组成小分队,像狼群一样轮番对敌方军舰和运输船发起水下攻击。
德国海军用“狼群战术”时,集中几艘潜艇力量,攻击一个海上目标,用几艘潜艇的攻击力来摧毁重型舰船。
组织成群潜艇袭击盟国的海上舰船,破坏盟国的海上运输线,使盟军蒙受重大损失。
在行动中一般要派出数艘舰艇在海上进行游猎,当发现目标后,进行水下跟踪。
而且狼群一般都在夜间攻击,狼群中各艘潜艇从对方护卫舰队的间隙或侧翼隐蔽地穿过去。
由于多艘潜艇同时对同一目标发动攻击,这样,提高了了命中率,同时可以出现有几枚鱼雷命中同一目标。
这样,“狼群战术”可以取得较大战斗效果,“狼群战术”因此而得名,盟军也因此大伤元气。
尤其在二战的大西洋战场上,德国潜艇占据了主导地位,其凶恶的u艇和著名的“狼群”都在潜艇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而这个战术的创始人—邓尼茨,也被称为“狼头”,就是他首创了海战的“狼群战术”。
在德国占领法国后,德国将法国的西海岸和比斯开湾的各港口改造成德国的潜艇基地。
开足马力的德国潜艇生产线,也已经生产出一批新型潜艇交付部队使用,“狼群战”这时步入了它的最辉煌时期。
“狼群”战术一时间所向披靡,德国潜艇最高攻击纪录是在两天内击沉盟国三十八艘商船,就连邱同志也不得不承认:
“二战中唯一令我感到不安的,就是德国的u型潜艇。”
提到德国的“狼群战术”,也是心有余悸。
当然,这个战术也不是无敌的,后来盟军改进了雷达,增加了航母护航,狼群战术的效果降到了最低。
但在战术面世的初始阶段,尤其是在现在,雷达和声呐技术都没达到二战水平的情况下。
狼群战术一旦展开,绝对能带给敌方毁灭性的打击。
而且雷克在推演中强调了,他的战术不针对民船,只针对水面战舰。
用诱饵将对方战列舰调出编队,再在预设地点,利用多艘潜艇伏击,打完就分散逃跑,换一片海域继续。
主打一个敌疲我打,敌退我进,递进我退。
毕竟他可是来自游击战发明者的国度,这套理论他玩的很熟。
他可不是纸上谈兵,这套战术确实有其独到之处。
这套战术的核心,其实是协同攻击的潜艇之间的信息共享。
一开始,德军的侦察机会监测到英军船队的动向,并将这样的情报第一时间分享给潜艇总部。
潜艇总部会指派距离这个船团最近的潜艇,持续跟踪,并用无线电呼叫周围的潜艇,集结在周围。
在合适的海域,趁着晚上对运输船团发动协同攻击。
这样一来,数艘潜艇的攻击会让船团难以逃脱,而潜水艇自身的安全性也得到了保障。
后世好莱坞拍过一部‘神剧’——《灰猎犬号》,电影里那个虚构的hx—25船团,遭到的就是典型的狼群战术攻击。
电影里为了剧情需要,u艇对运输船队发动的攻击,不是同时进行的,这给了护航驱逐舰把这几艘潜水艇各个击破的机会。
事实上,真正的狼群战术和电影里展现的非常不同,不会出现白天上浮找死的潜水艇。
所有的潜水艇一定要等到月黑风高的时候一起行动,另一部电影《从海底出击》当中,有一个片段就是在夜间狙杀英军的货轮。
在电影里,为了突出潜水艇海上生活的艰难,整个猎杀由一艘潜艇完成。
但实际上,英军的运输队往往需要面对的都是五六艘潜艇。
这样的情况下,商船的损失率急剧上升,大英帝国名副其实地迎来了“至暗时刻”。
从1940年9月到1941年中期,德国的潜艇部队很是享受了一段快乐的狩猎时光。
与此同时,英国本土因为这样的潜艇战,被套上了绞索,进入英国港口的物资越来越少。
面对德国海狼的绞杀,大英帝国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这期间,命运最为悲惨的是sC—7船团。
1940年10月,由35艘货船组成的sC—7船团,以8节航速,从加拿大出发驶往英国利物浦。
为整个船团护航的就只有一艘小小的护卫舰。
而且,加入这个船团的商船,经常无视战时海上航行的纪律,屡屡夜间开灯或不听指挥。
当时不是什么孤立的个例,因为商船的船员并非军人。
对于这些“海上的平民”而言,无线电静默,航速一致的编队,这些东西都要求太高。
但sC—7商船队的倒霉之处在于它的航迹早早就暴露给了德国人。
这样的一个大目标,德国潜艇自然不会放过,航行到大西洋中线的时候,sC—7船团已经有三艘货轮被巡游的u艇击沉。
剩下的船只,于10月17日,进入不列颠群岛西部所有进出英国的航路交汇点,这也是海狼们活动最为频繁的区域。
这个船团的动向,一直被德国海军u—48潜水艇跟踪。
而德军潜艇司令邓尼茨也根据报告设置了伏击圈,对sC—7船团来说,接下来发生的就是至为不幸的悲剧了。
夜间,五艘德国潜艇完成了对sC—7船团的包围,这些潜艇趁着夜色,并没有在水面下发动攻击,而是浮出了水面。
雷克心里有了猜测,进而问道:
“这笔订单是巡洋舰还是战列舰。”
“巡洋舰~你知道无敌号吗?”
那能不知道吗?
号称世界上第一艘“战列巡洋舰”。
其实就是由装甲巡洋舰发展而来,其本质是高速型的战列舰。
相比较于同时代作为远洋攻击型海军舰队主力构成的战列舰而言,该型战舰以牺牲一定程度的装甲防护力换取更高的航速,来实现更高的战术价值。
特别是在远离海军大本营的殖民地海域的海权争夺中,尤为凸显该型战舰的作战优势。
难怪要借着土澳的由头来下订单,实际上就是为了把这艘‘无敌号’投放到西太平洋。
至于针对谁,那还用说吗?
实际上,作为将战列巡洋舰最早投入到实战中的两大海军强国,英国和德国在该型战舰的战术定位上有很大不同:
至少在战前以及一战刚刚爆发之时,英国人的战列巡洋舰由于最早设想的对手是巡洋舰。
于是拥有战列舰级别的火力,以及能跟得上对手的航速成为了英系战列巡洋舰的硬性指标。
在火力-速度-防护这个当时战舰恒定三要素中,英系战巡只能选择牺牲一定的装甲防护以达到减重提速的目的;
而德系战列巡洋舰一开始考虑竞争对抗的是英军的战列巡洋舰,甚至是直接考虑硬扛对手的战列舰。
因此德系战巡在设计上力求火力-速度-防护三要素的平衡,使得其设计的战巡火炮口径总是明显小于英国人的同级对手。
但考虑到德制火炮的精度往往都更优于英舰火炮,所以口径小的劣势在此得到了一定弥补。
甚至从战时所表现出来的情况看,德舰的火炮往往凭借准度更胜一筹。
英国作为此时此刻资本主义世界里的老牌帝国工业技术的飞速进步。
结合了巨舰大炮时代里战列舰的高输出火力,以及巡洋舰的机动快速特点,该型舰在帝国全球海洋战略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它往往可以被快速部署到英国的海外殖民地海域,驱逐敌国巡洋舰队的袭扰威胁,同时对于殖民地的平叛往往也可以起到重要战术作用。
由于对手通常情况下都是以轻型巡洋舰和装甲巡洋舰进行破交袭扰,所以此时该型战舰的火炮优势就极为明显。
8门大口径主炮足以压制和撕裂对方任何级别的巡洋舰,并配以巡洋舰级别的航速机动能力,使得它能够完全跟得上敌人的脚程。
同时在遇到更强大的敌方主力舰时,只要保持在一定距离上,这个航速也足够能摆脱敌方的纠缠,成为名副其实的“巡洋舰杀手”。
“无敌”号战列巡洋舰于1909年完工,当时的造价为170多万英镑,她是该级战列巡洋舰三艘中的首舰。
另两艘姊妹舰分别是“不屈”号和“不挠”号。
其装备有英国皇家海军在战前标准的12英寸口径主炮(305毫米),这在她建成的当时。
相比较于各国海军的主力舰,都称得上是武德充沛。
即便装上了战列舰级别的重型火炮,她的最高航速却能达到26.6节,远高于当时世界上各国主力舰舰队航速平均不到20节的水平。
属于标准的巡洋舰机动能力,不过因此却以牺牲了装甲防护力来达到这一技术指标。
但这也是英系战列巡洋舰本身战术定位上的需要。
无敌号最显著的特征是舰舷两侧还保留有支撑防雷网用的长杆,这是一战前时期的各国主力战舰一大特点。
费舍尔男爵提到的这笔订单,是要在无敌号的基础上做出一定改动。
在西太,根本没必要动用四门12寸主炮。
反而需要增加续航能力和防护能力,因为更多时候,这艘战舰可能要面临没有后备支援,独立作战的任务需求。
所以是否具备足够强大的抗打击能力,以及可以在面临围剿时逃出生天,就至关重要了。
“只要有图纸,我就能按照要求把战舰造出来。”
“好,等我进一步的消息吧。”
“我能问一下这笔订单的价格是?”
“165万英镑。”
其实单纯造船利润并不大,但普通民船和军舰是两码事,这里面可有太多门道了。
反正维克斯公司靠着军方订单,一跃成为帝国最强大的公司之一,可见这里面的利润有多么疯狂。
雷克估摸着,这一单至少能让自己挣到不小于10万英镑的纯利润。
如果没有这份利润支持,帝国的这些军工企业都得黄摊儿。
不过吃水不忘挖井人,费舍尔男爵那边的好处肯定不能少,不管他要不要,规矩不能破。
“男爵阁下,军方这次给我订单,莫非是因为我那份报告?这算给我的奖励。”
“不不,这跟军方没有关系,是我以个人名义帮你拉来的订单,就当是我对你的感谢了,那份报告价值很大,你可能自己都不了解。”
费舍尔男爵说的很郑重,说明那份报告确实有很大臂助,否则不会让一位退休的海军大臣亲自下场送他一份大礼。
“谢谢,男爵阁下,我刚收购了一家造船厂,不过还没有万吨船坞,需要给我些时间完成扩建。”
“你只要按时交船就行,其它的我不管。”
“明白了~”
这位费舍尔男爵一看就是敞亮人。
造船厂刚到手就开张,这是雷克没想到的,本以为苦日子还得过一段时间,结果好运就这么来了。
现在雷克相信了前世的一段话,永远是钱找人,不是人找钱,命里没有,强求没用。
不过新的订单带来了新的问题,一开始雷克是准备循序渐进,从万吨船坞开始一点点扩建。
但费舍尔男爵带来的订单,不得不让他进行重新规划。
没记错的话,‘无敌号’的满载排水量超过2万吨,标准排水量也有一万六千吨。
这就意味着,就算船坞进行扩建,也无法满足建造‘无敌号’姊妹舰的需求。
所以这次扩建,可能需要一步到位,来到5万吨级。
但问题又来了,雷克毕竟是开了天眼的,如果真的要一步到位,那最好直接到10万吨,这样就可以在抢航母订单时占据先机。
可是10万吨的船坞,可不仅仅是数字上的变化,扩建的成本,和用地,都需要更大的支持才行。
别的不说,10万吨级的船坞,长度至少得350米吧,宽度怎么也得100米吧?
另外还得配备大吨位的起重机,总不能指望工人用肩膀去扛炮吧?
那么,直接扩建一个10万吨级的船坞需要多少钱?
雷克也不清楚,他只能让罗南去做预算,等预算出来后再做打算。
另外,还要对船坞设计保密方案,毕竟是建造战舰,不是普通民用船只,万一图纸丢了,雷克可担不起这个责任。
想到这,他开始琢磨跟费舍尔男爵申请,若是能有部队驻防,那就再好不过了。
但目前为止还不需要,除非他能接到潜艇的订单。
其实无论从成本角度考虑,还是战力角度考虑,潜艇的性价比都远大于战列舰。
一艘战列舰的造价在200万英镑左右,如果是超级战列舰,可能得超过250万英镑。
而一艘潜艇,哪怕是雷克改造后的k级潜艇,造价也不过三四十万英镑。
换句话说,一艘战列舰,能造五六艘潜艇。
可一艘战列舰,能打得过五艘潜艇吗?
在茫茫海面上,除非遇见舰队,单挑的情况下,没有任何单体战舰是五艘大型潜艇的对手。
最好的结果也就是一换一,一换二,那以潜艇编队的剩余战力,运气好还能再挑两艘战列舰。
用一艘战列舰的价格,换你三艘战列舰,这买卖怎么算都合适吧?
反正雷克不是职业军人,更不是什么战略大师,军事分析家,以他做商人的思维来考虑问题,这买卖能做!
但丘同志这人吧,怎么说呢,就是偶像包袱太重,让他做小本买卖,那确实是难为他了。
不过费舍尔男爵不是啊,他是个很务实的人,而且有超前眼光,很早之前就意识到了潜艇的用作。
当然,潜艇也不是无敌的,之前那种极限战损比的假设,是建立在潜艇编队面对1艘或两艘战舰的情况下。
如果遇到的是水面舰艇编队,甭管是战列舰还是巡洋舰,都可以围着潜艇绞杀。
毕竟潜艇在水下活动,速度再快也不如在水面疾驰的战舰。
只要水面坚挺编队设置好包围网,开始扔深水炸弹,接下来就是跟大炮炸鱼一样的效果,不会有任何偏差。
但问题是,你运气得多不好,会被水面坚挺编队给围上?
这种小概率事件可以不去考虑。
至少从大的战局考虑,完全可以用潜艇编队,在水下跟敌方战列舰玩游击包围战术。
等你落单的时候群起而攻之,一杀一个准!
尤其是声呐和雷达技术还未成熟的一战,潜艇绝对是能够改变战局的存在。
为了让自己更有说服力,雷克又写了一篇报告,进行了战术推演。
推演的结果是——完胜!
如果英国能够造出20艘经他改造后的k级潜艇,甚至更多。
一旦跟日耳曼人的公海舰队开战,完全可以在第一时间潜入水下,通过情报确定伏击位置,对落单战舰进行单方面围殴。
跟踪追击是不可能的,就算浮出水面追也不是水面坚挺的对手。
只能打伏击,而且必须是在多对一的情况下打伏击。
雷克在推演中,搬出了大名鼎鼎的狼群战术。
这个战术曾经令盟军束手无策。
众所周知,嗜血成性的狼群令自然界里所有的庞然大物不寒而栗,在它们的轮番围攻下,即使百兽之王也难以幸免于难。
所谓群狼群战术,玩法就是用多艘潜艇组成小分队,像狼群一样轮番对敌方军舰和运输船发起水下攻击。
德国海军用“狼群战术”时,集中几艘潜艇力量,攻击一个海上目标,用几艘潜艇的攻击力来摧毁重型舰船。
组织成群潜艇袭击盟国的海上舰船,破坏盟国的海上运输线,使盟军蒙受重大损失。
在行动中一般要派出数艘舰艇在海上进行游猎,当发现目标后,进行水下跟踪。
而且狼群一般都在夜间攻击,狼群中各艘潜艇从对方护卫舰队的间隙或侧翼隐蔽地穿过去。
由于多艘潜艇同时对同一目标发动攻击,这样,提高了了命中率,同时可以出现有几枚鱼雷命中同一目标。
这样,“狼群战术”可以取得较大战斗效果,“狼群战术”因此而得名,盟军也因此大伤元气。
尤其在二战的大西洋战场上,德国潜艇占据了主导地位,其凶恶的u艇和著名的“狼群”都在潜艇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而这个战术的创始人—邓尼茨,也被称为“狼头”,就是他首创了海战的“狼群战术”。
在德国占领法国后,德国将法国的西海岸和比斯开湾的各港口改造成德国的潜艇基地。
开足马力的德国潜艇生产线,也已经生产出一批新型潜艇交付部队使用,“狼群战”这时步入了它的最辉煌时期。
“狼群”战术一时间所向披靡,德国潜艇最高攻击纪录是在两天内击沉盟国三十八艘商船,就连邱同志也不得不承认:
“二战中唯一令我感到不安的,就是德国的u型潜艇。”
提到德国的“狼群战术”,也是心有余悸。
当然,这个战术也不是无敌的,后来盟军改进了雷达,增加了航母护航,狼群战术的效果降到了最低。
但在战术面世的初始阶段,尤其是在现在,雷达和声呐技术都没达到二战水平的情况下。
狼群战术一旦展开,绝对能带给敌方毁灭性的打击。
而且雷克在推演中强调了,他的战术不针对民船,只针对水面战舰。
用诱饵将对方战列舰调出编队,再在预设地点,利用多艘潜艇伏击,打完就分散逃跑,换一片海域继续。
主打一个敌疲我打,敌退我进,递进我退。
毕竟他可是来自游击战发明者的国度,这套理论他玩的很熟。
他可不是纸上谈兵,这套战术确实有其独到之处。
这套战术的核心,其实是协同攻击的潜艇之间的信息共享。
一开始,德军的侦察机会监测到英军船队的动向,并将这样的情报第一时间分享给潜艇总部。
潜艇总部会指派距离这个船团最近的潜艇,持续跟踪,并用无线电呼叫周围的潜艇,集结在周围。
在合适的海域,趁着晚上对运输船团发动协同攻击。
这样一来,数艘潜艇的攻击会让船团难以逃脱,而潜水艇自身的安全性也得到了保障。
后世好莱坞拍过一部‘神剧’——《灰猎犬号》,电影里那个虚构的hx—25船团,遭到的就是典型的狼群战术攻击。
电影里为了剧情需要,u艇对运输船队发动的攻击,不是同时进行的,这给了护航驱逐舰把这几艘潜水艇各个击破的机会。
事实上,真正的狼群战术和电影里展现的非常不同,不会出现白天上浮找死的潜水艇。
所有的潜水艇一定要等到月黑风高的时候一起行动,另一部电影《从海底出击》当中,有一个片段就是在夜间狙杀英军的货轮。
在电影里,为了突出潜水艇海上生活的艰难,整个猎杀由一艘潜艇完成。
但实际上,英军的运输队往往需要面对的都是五六艘潜艇。
这样的情况下,商船的损失率急剧上升,大英帝国名副其实地迎来了“至暗时刻”。
从1940年9月到1941年中期,德国的潜艇部队很是享受了一段快乐的狩猎时光。
与此同时,英国本土因为这样的潜艇战,被套上了绞索,进入英国港口的物资越来越少。
面对德国海狼的绞杀,大英帝国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这期间,命运最为悲惨的是sC—7船团。
1940年10月,由35艘货船组成的sC—7船团,以8节航速,从加拿大出发驶往英国利物浦。
为整个船团护航的就只有一艘小小的护卫舰。
而且,加入这个船团的商船,经常无视战时海上航行的纪律,屡屡夜间开灯或不听指挥。
当时不是什么孤立的个例,因为商船的船员并非军人。
对于这些“海上的平民”而言,无线电静默,航速一致的编队,这些东西都要求太高。
但sC—7商船队的倒霉之处在于它的航迹早早就暴露给了德国人。
这样的一个大目标,德国潜艇自然不会放过,航行到大西洋中线的时候,sC—7船团已经有三艘货轮被巡游的u艇击沉。
剩下的船只,于10月17日,进入不列颠群岛西部所有进出英国的航路交汇点,这也是海狼们活动最为频繁的区域。
这个船团的动向,一直被德国海军u—48潜水艇跟踪。
而德军潜艇司令邓尼茨也根据报告设置了伏击圈,对sC—7船团来说,接下来发生的就是至为不幸的悲剧了。
夜间,五艘德国潜艇完成了对sC—7船团的包围,这些潜艇趁着夜色,并没有在水面下发动攻击,而是浮出了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