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贵族月下喝鸡汤

第197章(第2页)

 战争开始初期,德国在西线取得了一系列胜利,受到严重打击的法国急切的要求毛熊军队迅速往德国境内发起攻击,以减轻法军面临的压力。 

 事实上,法国特使在战争爆发仅仅两天后,就向毛熊提出了进攻东普鲁士的要求。 

 俄军总司令尼古拉大公向特使表示,即使军队的集结没有完成,他还是会以最快速度打击德国人的军队。 

 为此,大公下令在8月7日与10日之间在伊万哥罗德和华沙再组成第9、第10两个集团军,攻击方向为德国托伦、波森和布雷斯劳的边境地区。 

 亚历山大·萨姆索诺夫将军此外,为了加快这些集团军的组建和进军,俄军总司令部决定跳过几个准备阶段,设计一种“提前动员”的形式,以牺牲效率为代价来赢得宝贵的八九天时间。 

 但是,此种动员使得军队在尚未得到足够补给和完成各项必要准备时,就必须立刻开赴战场作战。 

 这一点将在之后的战争中留下巨大隐患。 

 吉林斯基将军在战争爆发初期即就任了毛熊西北方面军的司令一职。 

 和他手下的保罗·冯·连内肯普将军与亚历山大·萨姆索诺夫将军一样,战前在俄军中吉林斯基享有很高威望。 

 8月17日,吉林斯基命令连内肯普的第1集团军自涅曼河一线前进,两天以后又命令萨姆索诺夫的第2集团军自纳雷夫河一线前进。 

 俄军的计划是从正面压迫东普鲁士的德军,并从波兰沿维斯瓦河一线突击,切断德国第8集团军与本土的联系,并歼灭之。 

 德军计划的主旨就是采取守势,以第8集团军为主力防御东普鲁士地区,直到西线主力部队抵达后才转入对俄军的进攻。 

 而俄军计划则是以第1集团军由维尔纳自东向西侵入东普鲁士,同时第2集团军从华沙出发,北进,阻止德军沿维斯瓦河撤退,配合第1集团军在东普鲁士围歼德第8集团军。 

 在1914年的那场战争爆发前的许多年中,欧洲大国为了应付各种可能的突发事件,已经制订、修改和批准了种种计划。 

 在这些计划中,最有远见的当然是由伯爵冯·施利芬将军在他任德军总参谋长时制订的计划。 

 但是,他的计划却被接替他的负有盛名的冯·毛奇上将作了破坏性的修改,这对协约国来说是件幸事。 

 施利芬的计划是一个两线作战的计划:首先在西线发动主攻,同时在东线进行牵制行动,直到对比利时和法国北部的进攻取得全胜,才对俄军发动大规模的进攻。 

 法俄联盟从1892年起就有了,从那时起到1913年最后一次会议召开,两国的总参谋部起草、交换和修改了一系列计划。 

 法国人煞费苦心地想使眼睛紧紧盯着奥匈边境的毛熊人相信,他们的主要敌人是德国人;打败了它,奥地利也就自然不在话下了。 

 首先在西线打败德国人是非常重要的;而要做到这一点,毛熊人应该对德国构成足够的威胁,以便把德国军队牵制在东部边界上。 

 毛熊确实做到了这一点,但也给自己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毛熊人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发布动员令后部队的组建问题。 

 战役指挥官(10张)他们发现,要在动员后的15天之内就把部队集结起来是根本不可能的,因为他们的交通条件很差,而且部队最近刚刚经过整编; 

 何况,这已经比原定的时间提前了12天。 

 法军在动员后的第11天才能够出发,而德国人要快些,这样,对西线的法军来说,他们的动员时间与德军的动员时

间存在着危险的差距。 

 为了援助他们的盟国——这是他们当时和后来都很明确的事情——毛熊人在动员后制订的计划中,同意用2个集团军在东普鲁士对德军发动进攻。 

 毛熊人还同意组成1个新的集团军,该集团军将在适当的时候(8月底之后才能准备就绪)调动到第2集团军的左侧,以便向柏林挺进。 

 这2个集团军将组成西北方面军,由日林斯基将军指挥,司令部设在比洛斯托克。 

 第1集团军由伦南坎普夫将军指挥,将在马祖里湖以北向前推进,迂回到敌人的左侧; 

 第2集团军由萨姆索诺夫将军指挥,将在马祖里湖以南向前推进,切断并消灭马祖里湖与维斯瓦河之间的德国军队。 

 战役开始的时候,毛熊第1集团军由3个军(第3、4和20军)组成,并得到5个骑兵师和第5步兵旅的支援。 

 第2集团军由6个军(第1、2、6、13、15和23军,前2个军后来调到第1集团军)组成,并得到3个骑兵师和第1步兵旅的支援。 

 这2个集团军的兵力分别是20万和25万,他们在数量上已大大超过了与他们对峙的德国第8集团军。 

 但是,俄军在战前完全缺乏作战准备,这是这次战役中的决定因素之一。 

 除人数外,德国军队在各方面都要强于毛熊军队。 

 德军由冯·普里特维茨将军指挥,下辖4个军(第11、17和20军以及1个预备军)以及各种守备部队和第1骑兵师。 

 艾恩赛德将军估计,他们与俄军的兵力对比是:步兵为1:1.7,骑兵为1:2.7,处于劣势。 

 这种数量上的劣势,因德军出色的组织,管理和领导而得到充分的弥补。 

 德国第8集团军有四位杰出的高级军官,他们在稳重的第二任司令兴登堡将军的领导下,共同夺取了这次战役的胜利。 

 参谋长鲁登道夫刚毅自信,聪明能干,精力充沛;冯·格吕纳特将军是一位十分称职的军需部长; 

 弗朗索瓦将军是位天才的,富有冒险精神的军长,他取得了最具决定性的战术成果; 

 总参谋部的麦克斯·霍夫曼上校既思路活跃,思维深邃,又喜欢享乐,自在逍遥。 

 他也许是他们中间最出色的一位。 

 与高水平的德国将军相比,俄军指挥官的素质实在很低。 

 日林斯基虽然指挥过1个骑兵师,但他在大部分时间里搞的是参谋工作,因此并没有得到部属的信任。 

 伦南坎普夫和萨姆索诺夫曾因在日俄战争中指挥出色而赢得很高的声誉,但在那次战争中,他们曾互相吵了起来(据说是在一个火车站上)。 

 有人认为这便是伦南坎普夫在这次战斗中与另一位集团军司令官缺乏合作的原因。 

 据说他们俩人的关系在大战之间的和平年代就已经恶化了。 

 自1909年以来,萨姆索诺夫一直在士耳其斯坦任职,已脱离军界多年,而且身体也不太好。 

 伦南坎普夫对他的参谋人员态度粗暴,这使他成了一位不好共事的指挥官。 

 他的拖拉作风是导致俄军灾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坦嫩贝格战役的战场可以分为4个地区。北边是坚固设防的柯尼希斯贝格,对任何进攻部队来说,这都是一个艰难而代价昂贵的作战地区。 

 该城的防御工事从勃兰登堡延伸到塔皮奥,再向北到莱奥。 

 这条防线的南面是长约43英里的因斯特堡山口,因斯特堡-阿伦施泰因铁路就从这里穿过。 

 这里大部分地区地势开阔,只有罗明登森林算是个障碍。 

 从安格堡到边境地区的约翰尼斯堡有一道马祖里湖湖区防线,其中的几个狭窄通路已被德军重兵把守。 

 这条坚不可摧的湖区防线很容易地便把企图从南北两面同时发动进攻的俄军部队分割开来。 

 最后,由于俄军为防止德军入侵,蓄意使紧邻南部边境的地区成为废墟,这便增加了他们进攻德军的困难。 

 那片地区大都是些无人问津的森林和沼泽地,只有几条沙质小径可作道路。 

 日林斯基命令第1集团军于8

月17日越过边境,向因斯特堡-安格堡一线进军。 

 伦南坎普夫将动用他的大部分骑兵切断德军左翼与柯尼希斯贝格的联系。 

 统帅部的总计划是要第1集团军在第2集团军之前向前推进,以便吸引德军,然后由第2集团军攻击德军侧翼和后方。 

 因此,萨姆索诺夫定于8月19日越过边境,他的第一个目标即拉斯腾堡-塞堡一线,离边境大约43公里。 

 这是个很合理的计划,如能有效地付诸实施的话,它定会使德军完全陷入包围之中。 

 但该计划的实施全靠第2集团军不失时机地行动,而事实证明这是不可能的。这2个集团军都是在补给供应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奉命向前推进的。 

 更糟糕的是,俄军缺乏足够的通信、运输和飞机等作战手段,而所有这些手段对于成功地进行一次集中作战都是必不可少的。 

 可以这样认为,普里特维茨因集中进攻北面的俄第1集团军而落入俄军设下的陷阱。 

 但是,鉴于他手中的兵力比较薄弱,他几乎别无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