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第3页)
9时至9时20分左右,斯佩舰队中担任侦察任务的前卫舰队“格奈森诺”号装甲巡洋舰和“纽伦堡”号轻巡洋舰。
在试图杀入港内时,观测到在斯坦利港内有很多桅杆,接着又发现出两根巨型三角桅塔——这是英国主力舰的典型标志。
这时提前部署在港口附近警戒的“老人星”号前无畏舰开始发挥作用,其隐蔽在海岸山脊后面,在提前部署的岸上瞭望哨的引导下用双联305毫米主炮向德舰突然齐射。
虽然没有命中目标,但炮弹掀起的巨大水柱却将德国人吓出一身冷汗。
德国人先推测巨型三角桅塔是他们事先知道在此海域的行动迟缓的前无畏舰。在遭到炮击后又十分惊讶,以为这是来自于英国人提前布置的大口径岸炮。
没过多久,“老人星”号的大口径炮弹击中了“格奈森诺”号的第四根烟囱,德舰立即转舵撤退。
得知消息的斯佩此时方知斯坦利港内英军藏龙卧虎,原准备顺手牵羊的美梦顿时烟消云散,他意识到港内的军舰绝非自己可以应付,慌忙下令放弃袭击计划,命令舰队向外海撤退。
9时45分,港内的英国海军其他舰只也相继离港。
10时,完成加煤生火的“无敌”号战列巡洋舰发出了振奋人心的信号“追击”!此时德舰已经跑出15海里之外。
此刻德舰的观察哨才发现巨型三角桅塔属于航速25节的英国海军的战列巡洋舰,其速度大大高于德舰的17-20节的实际航速。
11时,匆匆逃跑的斯佩收到了最令他担心的报告:他的舰队已被那2艘英国战列巡洋舰追上了,他只能绝望地下令各舰分散逃离。
后面的海战过程大家就比较熟悉了,因为英国舰队的航速不一致以致拖慢了追击速度。
斯特迪中将冒险以两艘高航速的战巡前出追击德国装甲巡洋舰,以其余舰只追击四散逃离的其他德舰。
英国战巡的305毫米主炮可以在任意距离上轻而易举地击穿德国装甲巡洋舰的装甲并对其造成严重破坏。
虽然德舰的炮术精准,但在逃跑过程中,其210毫米主炮在远距离上既命中率较低且无法击穿英舰的装甲;
而由于双方航速的巨大差距,德舰又无法逃脱,从而陷入打不过、逃不掉、防不住的任其宰割的悲惨境地。
最终,德国除1艘轻巡洋舰和1艘医院船外,其余4艘军舰全部被击沉,英国军舰无一损失。
从双方的交战过程来看,德国人几乎完全没有机会能突入斯坦利港。
虽然斯特迪中将战后曾经表示“港内的战列巡洋舰被发现时处于不利地位,如
果德国人坚持及时发动攻击,则英舰队的结局将是极不愉快的”。
但这位英国将军却临危不乱,指挥镇定自若,由于已经提前得知德国舰队的到来,在情报上占了先机,其已经针对各种可能性做出了最合理的部署和安排。
而德国人不仅缺乏准备,也缺乏情报,而且在白天清晨沿着海岸航行,生怕自己的行踪没被发现似的。
或许德国人能抓住的时机也就是上午9时左右至10时之间不足1个小时的时间。
假设德国人真的能抓住此时机杀入港内,就需要在这不足1个小时的时间里,完成以下流程:
前锋舰队抵近——冒着炮击突入港内侦查——击败港口的警戒舰只——探明对方兵力——上报舰队指挥官——指挥官做出判断和决定——全军杀入港内。
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在英国人的干扰下,这点反应时间是远远不够的。
在侦查舰队发现斯坦利港内有两艘以上的英国主力舰时,如果斯佩伯爵此刻能冷静分析:
之前的情报显示此地只有一艘老式前无畏舰,那么新来的主力舰就只能是刚刚抵达的并来自于英国本土,其来此地的目的极有可能是参与围捕德国舰队。
此地远离英国本土且路途遥远,英国战列舰航速较慢导致其海外部署性不强,且面对德国的装甲巡洋舰没有航速优势。
所以此地的主力舰是英国战列舰的可能性很小,那么这两艘主力舰极有可能是英国海军的高航速、强火力的战列巡洋舰。
而战列巡洋舰正是德国装甲巡洋舰的克星。
面对英国战列舰,德国装甲巡洋舰虽然打不过,但或许可以逃脱;但面对英国战列巡洋舰,德国舰队是决然逃不掉的,那么德国人剩下的唯一选择或许只能是全军突入港内拼死一搏。
德国装甲巡洋舰的主炮虽然无法对战列舰形成威胁,但在近距离或许能击穿战列巡洋舰相对较弱的装甲……可惜,斯佩当时已经心态失衡了。
英国人在科罗内尔海战失利后在战略上反应迅速,决策合理,行动积极,已经快速对德国东亚分舰队形成了战略上的包围圈,德国舰队其实很难突破包围圈回到本土。
落实到战术上,分队指挥官斯特迪则是临危不乱,准备充分,部署得当,几乎没有给德国人任何能突入港内的机会;
而在追击中又果断做出决策以战巡单独高速前出,掐断了德国舰队逃生的最后希望。
而德国舰队在取得科罗内尔海战胜利后其实已面临极大的战略困境:位置暴露,弹药补给不足,归国路途遥远且沿途均有敌方的基地却无法有效获得敌方的情报。
面对如此的战略困境,德国人却过于磨蹭,既没有抓紧时间在英国人的包围圈尚未形成之前突入大西洋逃之夭夭,也没有认真收集沿途英国海军的部署情报,但却依然执著于边走边打的破交作战模式。
落实到战术上,德国人计划是“突袭”福克兰群岛的斯坦利港,却是在大白天沿着海岸航行;
任务是“突袭”,在明知斯坦利港存在英国海军多艘战舰并极有可能已经做好准备的情况下,却依然按一般任务分散本就不强的兵力而形成了较弱的前置侦查舰队和后置主力舰队,使侦查舰队迅速被港内的英舰压制而陷入被动;
在侦查舰队出人意料地发现港内有两艘以上的英国主力舰时,心态已经失衡的斯佩没有认真分析此时港内敌方主力舰舰型和状态,下意识地就做出“快速撤退”的决定。
从而错过了这个缥缈的最后机会并彻底葬送了德国东亚分舰队。
德国东亚舰队的主力是2艘沙恩赫斯特级装甲巡洋舰“沙恩赫斯特”号和“格奈森诺”号,两舰分别于1907年10月和1908年3月竣工。
全长144.7米,水线全长143.9米,全宽约21.64米,吃水约8.38米,标准排水量11616吨,满载排水量为12985吨。
设计航速22.5节,实际航速均不低于23.5节。装备210毫米40倍口径主炮8门,其中4门以双联装形式安装在艏艉中心线的主炮塔内,另外4门分别安装在两侧舷的炮廓内。
其主炮的射速
均为4-5发\/分钟,高于同期英国制造的234毫米和203毫米火炮,几乎与德制150毫米速射炮相当,以侧舷对敌时可以一次发挥6门主炮的火力。
不足就是安装于炮廓内的主炮仰角太小,射程和射界比炮塔内的主炮差了很多,在远距离交战的时候仍然只能以前后4炮齐射。
水线装甲带最厚处达到150毫米,向艏艉方向逐渐减少,最薄处76毫米;炮塔正面防护是全舰最坚固的地方,装甲厚度约180毫米,炮塔座圈装甲厚度也是180毫米;
甲板装甲仍然相对较薄,沿用舯部较厚向艏艉逐渐削弱的设计,最厚处63毫米。
两舰的德国水兵训练有素,其炮术精湛,在德国海军的舰只炮术排名中一直保持领先位置。
斯坦利港内的英国皇家海军分队的主力是两艘无敌级战列巡洋舰。
这是是英国建造的首批战列巡洋舰,三艘同型军舰为无敌号、不屈号、不挠号。
无敌号于1906年4月开工。
于1909年3月服役。
最初归类为装甲巡洋舰,直到1912年,为了区别这种新型战舰,被重新定义为“战列巡洋舰”。
其标准排水量17373吨;满载排水量20200吨。
最高速度25.5节。装备4座双连装45倍径305毫米主炮。
主装甲带102至152毫米,甲板19至63毫米,炮塔178毫米,指挥塔254毫米。
英国战列巡洋舰在火力、航速方面的性能碾压德国装甲巡洋舰。
英舰的重炮在任意距离上可以轻易击穿德舰的装甲并对其造成严重伤害,又可以凭借高航速获得战场主动权,使德舰陷入打不过又逃不掉的被动境地。
英舰在防护方面也高于德舰,其装甲在中远距离上可以免疫德舰210毫米主炮的穿甲弹,或许德国装甲巡洋舰唯一能击败英国战列巡洋舰的方式就是做抵近自杀式的对轰。
一战中,德国海军是以挑战者的身份进入战争的,其整体实力一直弱于英国皇家海军。
大战爆发时,德国海外舰队只能以偷偷摸摸的破交袭扰作战为主,此模式的核心就是“欺弱怕硬”。
一旦遇到强过自己的对手,德国人的第一选择都是迅速撤退以保存实力,所以斯佩在得知敌强我弱的关键时刻,并没有冷静分析对手的实际情况,而是下意识地就决定立即转舵开溜。
作为当时的世界海军霸主,英国皇家海军一直坚持“逢敌必战”的原则和主动进攻的精神,即便双方遭遇时己方实力不如敌方,皇家海军也会选择全力迎战。
因为皇家海军有实力能进行全球快速部署,所以其指挥官确信只要能将敌舰的战斗力削弱,即使牺牲自己,后续赶到的主力舰队也能轻易地找到并歼灭这些无所依托的敌人。
所以科罗内尔海战中皇家海军指挥官克拉多克爵士明知己方实力弱于德国舰队,也坚持迎战。
虽然己方分舰队几乎全军覆没,但却将对手逼入了战略困境,并为下一步主力舰队及时赶到并全歼对手创造了时间和空间上的机会。
而后率领主力战巡赶到的斯特迪中将,临战不乱,冷静而自信地根据战场情况不断做出应对和调整,最终彻底消灭了斯佩舰队。
正是凭借着自身强大实力和主动进攻精神,英国皇家海军才在近代多次击败挑战者,保持住了自己海上霸主的地位。
福克兰群岛海战前,德国斯佩舰队已经陷入战略困境,但斯佩伯爵并未采取有效应对措施而是错误不断,特别是南美海岸拖延太久而浪费了突围进入大西洋的宝贵时间。
而在临战前后德国人又是错误不断,以致几乎没有可能把握住那仅有的1个小时战机,而即便德国真的把握住了战机选择突入斯坦利港,也只能做抵近自杀式对轰。
而这样迎难而上的自杀式作战方式既和德国海军的一般作战模式不一致,也不符合德国海军的作战原则。
反观英国海军,无论是战略、战术还是战舰性能,此战英国人都比德国人棋高一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