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第3页)
如此豪华的阵仗,在历史上是非常少见的,应该说是绝无仅有的。
就算是远东最大的一场海战,中日甲午战争,双方的海军军舰全部加起来,也没有这里任何一家的军舰要多。
当时德国海军的总指挥是莱茵哈特·舍尔上将,舍尔虽然是一个比较喜欢战争的人,但是他了解自己和德国之间差距。
所以要想打赢这一仗,就必须要有缜密的海战方略才行。
他制定了一个比较优秀的战术计划:让希佩尔海军上将带领少数战列舰和巡洋舰前往英国海域搞游击战,也就是打会儿就逃跑。
虽然打不过对方,可是想要全身而退只要别靠太近,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只要对方的舰队被引诱出来,看准时机他便会出动全部战舰投入战斗。
他认为就算英国海军会进入圈套,也只会投入一部分战舰,而德国却可以投入所有战舰将这一部分战舰全部消灭。
从而缩小德国和英国海军实力的差距。
天算不如人算,当时英国海军主力舰队的司令员约翰杰利科早就已经破译了德军的电报文件,这是谁也想不到的事情。
所以德国是在31号凌晨1点出发,而英国海军早在前一天的晚上就已经开始部署一场类似的战术,只不过他们的手脚要快得多。
杰力科吩咐终将戴维贝蒂带领着前
卫舰队从苏格兰的罗塞斯港起航,提前到达日德兰半岛附近的海域,至少是在31号下午就已经赶到该地区,这支舰队是英国诱敌深入的舰队。
而杰力科本人则带着主力舰队从斯卡帕弗洛港起航,几乎在同时31号下位到达戴维贝蒂诱饵舰队的西北方向60海里的地方。
只要诱饵舰队能够跟德军交火,那么他们就且战且退,将德军引入主力舰队的包围圈中,从而杰力科所带领的主力舰队,就可以在海面上轻而易举地消灭被引诱进来的所有德军舰队。
照这么说,英国海军就算是以逸待劳了。
只要德国海军被戴维贝蒂的诱饵舰队引诱到主力舰队这里,那么这场海战,英国就赢定了。
一切都已经准备就绪,在下午15点48分的时候,戴维贝蒂中将的英国诱饵舰队和希佩尔上将的德国诱饵舰队在海面上开火了。
按照原计划是戴维贝蒂应该是且战且退,做出示弱的样子。
可计划完全超出了英国人的打算,因为德国舰队简直也太不中用了吧?
戴维贝蒂还没怎么开火,德国舰队就有全军覆没的样子了。
看样子德国的希佩尔上将演技实在是一流,结果不小心把自己给演进去了。
看样子这场大战不需要按照原计划进行了,中将戴维贝蒂认为自己就可以提前结束战斗。
所以他带领诱饵舰队冲杀了上去,和德国诱饵舰队混战在了一起。
两边的主力舰队迟迟等不到诱饵舰队的出现,这下子他们都慌了,原来他们自己在海上先打起来了。
德国诱饵舰队想要后撤已经不可能了,因为英国舰队跟他们的距离实在是太近了,而且交织在一起,一旦后撤,那就是全军覆没的结局。
与其这么等下去,倒不如一起上得了。
于是乎两边的主力舰队也冲了上来,英国的杰力科上将和德国的舍尔上将,互相带着主力舰参与了这场战斗。
如此一来德国还是不占光,因为德国的主力舰队实力比不上英国的主力舰队实力。
所以舍尔打算撤退,杰力科会放过德国舰队吗?
杰力科上将早就看出了德国不敌英国的事实,所以他派人包抄了德军的退路,让他们有来无回。
这么一来德国的计划全盘落空,英军将其团团围住。
舍尔知道如果不突围出去,那么德国的舰队肯定会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于是当天挖还是那个23点30分左右,舍尔多次开始了突围运动,只要能突围出去,死伤再多也在所不惜。
英军面对如此舍身忘死的突围场景,他们也有些棘手,围城必阙的道理,似乎英国人并不懂,所以导致了德军每个人几乎都成了死士。
终于在凌晨,德军在伤亡惨重的前提下,匆忙驶入了威廉港航道。他们提前在这里不止了大量水雷,总算是躲过了英军的追击。
那么到底是谁获得了这场胜利呢?
德国这次参战的总人数有45000人左右,伤亡89名军官,25名候补军官,14名工程师。
89名准尉,572名士官和2253名普通士兵。
损失的战舰有11艘,总吨数高达62300吨之多。
英国这此参展的总人数60000人左右,总共战死6097人,510名受伤人员,177名被俘人员。
损失的战舰有14艘,总吨数高达113300吨。
看完这数据会发现,虽然德国处于被动状态,但是他们数据是相当不错的。
至少不管是伤亡人员还是战舰损毁情况,都比英军要好,可英国为什么认为自己也赢了呢?
总结:战术上的优势,比不上战略上的成果。
从战术上来说,德国的确占据了先机,因为是他们部署的方案,绝对可以将英国主力击败,而且在后来计划败露的时候,他们能够第一时间做出调整,避免更大的损伤,确实非常不容易。
此外,他们还将英国海军重创,达到了战术上的胜利。
不过对于整个一战来说,德国海军却彻彻底底地输了。
因为德国海军从此被英国海军封锁在了港口,此后虽然也想有些小动作,却已经力不从心。
由此可见,德国海军在战略上彻底输给了英国海军。
一场战斗,如果只从眼睛看到的结果来看待成败,那就未免显得有些肤浅。
因为每一场战斗的背后,都影响着整场战争的未来。
很显然,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