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第2页)
为了同时支持经济发展和海军建设,罗斯福大统领于1934年策划了《文森–特拉末尔法案》。丑国向来建设不足,此立法使海军得以在合法界限内最大限度地更换老旧舰艇和扩充实力。它涉及到大约100艘船,但仍被普遍认为是为了抗击霓虹而改良装备。
英国本国舰队衰败,大部分舰只过时,l司时还面临着远东和地中海日益增长的威胁,因此它试图与德国海军进行调解。
在一个预示出英国之弱势的双边协定中,英国“允许”德国建造等于英国皇家海军吨位35%的各式军舰。
德国再次开始建造潜艇,这已是公开的秘密,只不过由于最近的历史教训,英国才不敢放弃对潜艇的限制。
如果“按德国的观点”,德国
认为同意45%甚至100%都是必要的。
作为报答,双方达成了所谓的《伦敦协议》,规定潜艇应该受国际法的限制,并且不允许不先警告就袭击商船。
英国人相信,即使是35%的吨位就已经到达了德国资源所能负担的极限,因此当德国提出造舰目标后英国人大为震惊,德国计划到1942年,建成6艘主力舰,4400o吨航空母舰,18艘巡洋舰,37500吨驱逐舰和17500电潜艇。
法国与毛熊签定了毫无价值的互助条约,宣称它的目标是凭借自身的力量赶上墨大爷的2艘35000吨的维托里奥·维内托级。
法国的这两艘新舰于1935年到1936开始着手建造,它们分别是“黎塞留”号和“让·巴尔”号。
墨大爷1935年在阿比西尼亚的军事行动受到了国际联盟的严厉谴责,但只遭到毫无实效的制裁。
英国不能冒开战的风险,于是开始推行绥靖政策,结果只换来了意大利独裁者的轻视。
1936年阿比西尼亚正式被吞并,这激起了希大爷的野心,他随即出兵武装占领莱茵兰。
4个月后,西班牙内战爆发,德国和意大利都支持法西斯主义者的叛乱。
看到欧洲自以为独具天赋而白白浪费了和平的大好光阴,丑国开始步入孤立主义。
丑国国会于1935年8月通过了第一部《中立法》,但是它仍然派代表团参加了预定12月举行的伦敦裁军会议。
征兆并不好,因为意大利拒绝接受任何新的限制。
霓虹未参加次会议,其政府已经为建造主力舰中的猛兽——大和级战列舰做了空前的保密准备,此战列舰吨位达65000吨,火炮口径超过了18英寸。
在这样的氛围里,其他强国与以往相比表现得很奇怪,他们要进一步限制自身。
英国提议未来的主力舰不能超过25000吨和12英寸口径主炮,这完全不切实际,最后采纳了35000吨和14英寸主炮的上限。
这个提议含有一个重要的附带条款,即意大利和霓虹也必须在1937年4月1日前同意此限制,如果不同意,那么16英寸主炮也是可以接受的。
鉴于改良军备已经一再延迟,英国不可能等到最后期限,因此在新设计的英王乔治五世级战列舰上只装备了14英寸炮。
而丑国在更早的时候就明智的坚持装备16英寸炮。
新的“皇家方舟”号证明航空母舰只需23000吨就够了,这个数字得以被采纳作为后续舰只的标准。
然而,很快更多人察觉到来自轰炸的威胁,因此随后的舰级在同样的吨位限制下增加了水平面防护,这极大降低了航空母舰的飞机搭载量。
此时英国每艘巡洋舰吨位限制在8000吨,但没有数量限制。
早先为回应国外装备了6英寸炮的大型巡洋舰,英国建造了昂贵的城级轻巡洋舰,其排水量达9400吨。
此时英国海军部试图将同样的攻击力量压缩到8000吨的排水量限制内,从而产生了殖民地级轻巡洋舰,结果相当不成功。
英德海军协定后,海军上将雷德尔作为总司令,审查预计到1946年至1948年的平衡舰队之构思时,没想到会被其元首希大爷告知,与大英帝国的战争可能到1938年之后就会爆发。
1936年开工的战列舰“俾斯麦”号和“提尔皮茨”号,超过限定吨位10000吨以上,这继续证明在实际中,德国人的骗术成功了,并且相当成功。
由于希大爷混乱政策的阻碍,雷德尔构思中的所谓“z计划”受挫,按此计划本来可以创建一支强大的舰队,但是此过程当然也会引起国外的剧烈反应。
事实上,德国于1939年3月吞并了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次月,德国否定伦敦协定。
此时,战争只是时间的问题了。
英国作为老牌欧洲国家,自从工业革命之后便迅速跻身军事强国,并在一系列战争中取得了辉煌的战绩,建立起了“日不落帝国”。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作为协约国中的重要成员,为战争的胜利做出了
极大的贡献。
在战后为了纪念战争中的英雄人物和历史事件,英国在国内建立帝国战争纪念馆,并将大量文物陈设其中供后人参观。
之后又陆续放入了二战相关文物,这让帝国战争博物馆成为了二十世纪战争史的见证者。
不过去到博物馆参观的游客们,会惊奇地发现在展馆十分显眼的位置上放着一个巨大的猪头标本。
这和严肃的展馆氛围似乎格格不入。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意志帝国毫无疑问是同盟国中的大哥大,无论在海战还是陆战方面,德国都是当仁不让的绝对主力。
在一战发生之前,德国的国力在欧洲各国中名列前茅,国民生产总值仅仅低于大洋彼岸的美国,这让德国有着十分雄厚的财政实力。
在战前德国百姓的生活状态是十分不错的,因此参军的德国士兵对于军队的后勤保障有着比较高的要求。
虽然德国并不是一个以美食闻名于世的国家,但是德国人对于猪肉却一直有着十足的热情。
一般来说德国军队会把猪肉制作成香肠,以此来作为行军途中的军粮。
但是德国海军的战士们认为这样的肉制品失去了新鲜的味道,并不能满足他们刁钻的味蕾。
为此他们提议带领活猪上船,然后在船舱中喂养,等到需要的时候再对它们进行宰杀。
海军战士们之所以会提出这样的要求,其实和他们当时养尊处优的环境不无关系。
一战中德军的战舰,在兼顾火力防护的同时,也十分注意对于士兵生活环境的照顾。
在当时的战列舰上,平均每三位士兵就能够拥有一个常供热水的淋浴头,并且全舰都有先进的空调设施,这些空调还会同时负责为食物降温保鲜,这样的条件在当时堪称奢华。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先进的保鲜设施,德国海军才会提出在船上养猪,这样的话即使宰杀后一顿吃不完也能将肉冷冻起来。
而且他们只需要让出几个储物柜,就能腾出不小的空间做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