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1920年2月,爱沙尼亚共和国和苏俄签订《塔尔图条约》,苏俄承认爱沙尼亚独立。
列宁认为:“来自芬兰的最细微的援助就能决定彼得格勒的命运。”苏俄随后与拉脱维亚以及立陶宛也签订了类似条约,来自西北波罗的海方面的威胁暂时解除。
东线(伏尔加流域、西伯利亚与远东)1918年,布尔什维克关闭了制宪会议,导致右翼社会隔命谠人逃亡了东方腹地,尤其是伏尔加地区。
5月份,捷克斯洛伐克军屯沿着泛西伯利亚铁路向东运动,但是在东进的过程中与当地的布尔什维克发生了冲突,当地布尔什维克逮捕了一部分捷克人。俄内战期间,捷克斯洛伐克军团控制着泛西伯利亚大铁路。
图为捷克军团的装甲列车。这导致冲突扩大,托洛茨基要求捷克人要么加入红军,要么放下武器,捷克人拒绝解除武装。捷克军团的叛乱导致泛西伯利亚铁路沿途的城市逐渐被捷克人所控制。共产主义分子也被赶了出去。
泛西伯利亚大铁路此时东部的形势逐步向反对布尔什维克方向倾斜,右翼社会隔命谠人及军官团体开始联系捷克人。
以形成共同的反对布尔什维克的力量联盟。右翼社会隔命谠人在萨马拉成立了一个政府,称为komuch.意思为制宪会议成员委员会。
komuch希望联系上各地的反布尔什维克的力量。1918年8月,反布尔什维克的组织komuch在西伯利亚萨马拉成立。
而在远东,乌苏里哥萨克团体成立了一个“全俄临时政府”,而另一个社会主义隔命政谠则成立了“临时西伯利亚政府”。国际干预力量与斯洛伐克军队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共同清除了红军的剩余部队。
西伯利亚地区的红军面临着生死威胁。1918年7月17日,因与捷克军队的斗争中失去优势,当地的布尔什维克分子在西伯利亚地区射杀了前沙皇尼古拉二世全家。
1918年-1920年的毛熊内战形势1918年夏季,红军在伏尔加地区的进攻,红军在1918年上半年被白军打得节节败退。白军队伍向西逐步逼近,也造成了莫斯科的恐慌。
红军在这一时期士气低落,《布列斯特利托夫斯克条约》的耻辱以及捷克军团的军事优势,给共产谠的领导层带来了巨大的现实压力。
红军应该有一支坚强不可战胜的军队就成了这个时期的关键,红军这一时期在农民和无产者中间招募了大量的人员,并招募了哥萨克人组成了自己的骑兵部队。并将一战时期的德国奥地利等国的战俘纳入到红军队伍中。
以及此前红军的主力25000名拉脱维亚步枪兵,以及部分华夏兵团。这些华夏兵团也是在沙皇时期应召去打一战的,但是一战后毛熊陷入混乱,为了谋求生存,大量华夏人加入到红军队伍。
1918年8月的喀山争夺战此时的红军,面临着多线作战的压力,由于西线的白军及各种反布尔什维克势力都在与德国占领者进行较量,导致托洛斯基此时能够把主要精力放在东线伏尔加地区,尤其是夺回喀山的计划。
托洛茨基亲自指挥了夺回喀山的战役,托洛茨基在战场上执行了非常严厉的惩罚措施,包括在战线后方部署机关枪,在5、6、7三个月取得惊人的进展后,捷克军队感到精疲力尽,但是白军内部因为各种势力矛盾不和,导致白军的主力捷克军团士气低落,他们再次想着从东方回家,这给了红军巨大的反攻机会,经过很多天的战斗,红军在9月初夺回了喀山。
红军和白军随后在伏尔加河上展开了激烈的战斗,这也导致komuch军队的士兵大量叛逃到红军队伍。
喀山及伏尔加地区的胜利使得红军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也成了整个内战的转折点。
1918年秋天的时候,红军继续从伏尔加乘胜追击到西伯利亚地区,红军随即在占领地区肃清了部分的叛乱分子,9月底的乌法会议,将所有布尔什维克的力量聚集在一起,意在成立一个“统一的毛熊国家当局”,包括komuch,临时西伯利亚政府以及半独立的哥萨克汗国。
1918年秋天,全俄临时政府在西伯利亚鄂木斯克成立,以推翻布尔什维克在毛熊的统治,恢复帝国统一。
1918年9月8日,来自“从布尔什维克手中解放的领土上的各种政府、政谠以及公共团体”的200人参加了会议。
但是白军旧军官与捷克军团的矛盾愈演愈烈。
随着红军从西面的推进,临时政府被迫逃离乌法,最后选择
了鄂木斯克作为他们的临时政府所在地。
临时政府内部勾心斗角,他们最后选择了原来沙皇黑海舰队的海军上将高尔察克作为最高统治者,面对外部红军的穷追猛打以及内部各个派别的矛盾重重,高尔察克需要解决的问题却是力不从心的。
尤其是临时政府与捷克人谁控制西伯利亚大铁路的问题吵得不可开交,这一问题也导致了捷克人最终背叛他并导致他的被处决。
亚历山大高尔察克(1874-1920)毛熊帝国时期的帝国海军上将,内战期间被委任为白军最高统帅者,1920年在伊尔库斯克被红军俘虏并枪决。
另外,高尔察克的最高统帅的位置也没有得到一部分人的认可,比如谢苗诺夫。并导致二者之间的矛盾升温。
此时的逃兵问题非常严重,后勤补给也出了重要问题。东部的战争几乎都是发生在泛西伯利亚铁路沿线的城市。
时间很快到了1919年,虽然红军在1918年下半年的战绩不错,但是随着德国在西线的战败,协约国可以腾出手来重点扼杀苏俄。
但是,协约国对此问题却内部意见不一。在东部地区,从符拉迪沃斯托克到乌拉尔地区驻扎着多国的部队。
尤其以霓虹军队规模最大。各个国家的军队都关系紧张,霓虹和丑国,法国和丑国多次擦枪走火。
1918年开始,符拉迪沃斯托克就驻扎了多国部队,其中以霓虹军队规模最大。1919年上半年,白军最高统帅高尔察克对前景感到乐观,因为他看到了多国部队的支援。
并且刚刚佩佩利亚耶夫将军在彼尔姆击败了红军。在乌拉尔和西伯利亚,白军大约又22万人,但是一半以上都不在前线,大量军队被分布在泛西伯利亚大铁路两侧来防止红军游击队破坏铁路的安全。
1919年春天,白军在东线发动的春季攻势3月份,红军出其不意的夺回了乌法,4月份,图哈切夫斯基带领的红军部队长驱直入,鄂木斯克的高尔察克感受到了恐慌,而此时协约国及国际社会对高尔察克的支持还是非常到位,虽然代价是毛熊依然承认各国的外债,承认波罗的海国家独立以及成立代表民主的制宪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