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贵族月下喝鸡汤

第252章(第2页)

 1887年,英国正式宣布吞并祖鲁王国。 

 第一次布尔战争祖鲁王国的灭亡,事实上反而为布尔人的重新独立扫清障碍,由于不再有强大的强邻威胁,英国事实上已失去吞并布尔共和国的借口,在吞并祖鲁人后,英国并未给与布尔人什么好处,反而变本加厉,征收赋税,使得布尔人更加不满,重新独立的呼声日益高涨。 

 此时,由于英国颁布所谓《缴枪法令》,没收黑人武器,遭到黑人的强烈反抗,9月,巴苏陀兰(今莱索托)爆发“反缴枪叛乱”,英国调集大军前往镇压,使得在德兰士瓦的兵力十分空虚,1880年11月,英国人以税务问题为由,公开拍卖一座布尔农场,遭到布尔人的强烈反对,数百布尔民兵聚集起来,爆发起义,12月13日,宣布德兰士瓦共和国重新独立,推举克鲁格,朱伯特。 

 小比勒陀利乌斯等人为领袖,当地驻军被布尔军队击溃,残余英军龟缩于不比勒陀利亚,波切夫斯特鲁姆等堡垒,1881年,英军从纳塔尔支援,英军在科利将军的率领下,向西支援比勒陀利亚,数次遭到朱伯特等人的阻击,伤亡惨重,布尔军利用山地地形,采取游击战争,打了就跑,令英军防不胜防,最终在郎峡山口被布尔军击溃,科利本人也被布尔人冷枪打死,受到德兰士瓦起义的影响,许多在英国控制地区的布尔人也蠢蠢欲动,准备武装叛乱,响应起义,英国陷入腹背受敌的状态。 

 同年3月,英国殖民政府被迫于布尔人妥协,签订《比勒陀利亚》协定,规定在承认英国宗主权的前提下,可以恢复德兰士瓦共和国奥兰治共和国的自治权利,作为“自治领”存在,布尔人也恐怕英国调集大军,匆忙同意,次年,克鲁格来到英国,要求取消英国对德兰士瓦的宗主权,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双方再次签订《伦敦协定》,取消所谓“宗主权”条款,但未经英国人同意,德兰士瓦不得与他国缔约,不得擅自扩张土地。 

 这一条约,成为双方日后扯皮的焦点,布尔人认为这一条约赋予德兰士瓦完全独立的自主权力,但英国人认为英国有权决定其外交事务,实际上,仍然是“宗主”,双方的矛盾实际上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英国所控制的领地从南,北,西三面包围德兰士瓦,形势对布尔人极其不利。 

 第二次布尔战争爆发在伦敦协定签订还不到一年,德兰士瓦境内发现著名的“兰德大金矿”,震惊全球,依靠金矿,德兰士瓦摆脱财政困境,赚得了盆满钵满,以金矿为中心发展起来的城市约翰内斯堡更成为日后南非的大城市之一,也吸引了许多英国商人前来淘金,英国人则悔不当初,捶胸顿足,此时,德国殖民者也来到南非,1883年12月,德国建立西南非洲殖民地(今纳米比亚)。 

 并将其作为深入非洲大陆腹地的一块跳板。同时德国还迅速深入南非,其资本大量地渗透到布尔人统治的国家。 

 布尔人积极拉拢德国殖民者对抗英国殖民者,德国殖民者出于种种目的,也原意扶植布尔人,使得英国——布尔双方的矛盾更加激化。 

 1895年,爆发了所谓“浅滩事件”,由于德兰士瓦政府坐地起价,在境内铁路上收取高额买路费,致使许多在矿产投资的英国商人只得改用牛车运送货物从德兰士瓦边境,途径非尔容斯德里夫浅滩,运往约翰内斯堡,德兰士瓦政府干脆封锁浅滩,不准英国商人经过,英国政府不惜武力威胁,才使得德兰士瓦政府重新开放浅滩,此事过后,双方战争已经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英国开普殖民地总督罗得斯不愿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撕毁条约,于是决定铤而走险。 

 在德兰士瓦煽动暴乱,乘机浑水摸鱼,吞并德兰士瓦,为此,他精心策划,积极准备发动政变,一方面他以一大批矿主在约翰内斯堡组建所谓“改革委员会”,收买当地英国人,积极筹划暴乱,另一方面,又纠合一伙地痞流氓和雇佣军,由军官詹姆森率领,组建所谓“敢死队”,与“改革委员会”里应外合,夺取约翰内斯堡,然而,临近日期,当地英国人却不愿冒险起义,退出暴乱,殖民大臣张伯伦(约瑟夫·张伯伦日后著名的绥靖政策的英国首相张伯伦之父)急令罗得斯放弃计划,但詹姆森未收到电报,仍然按照原计划行动,12月29日,詹姆森率领500多“敢死队”进入德兰士瓦境内,由于没有内应接应,很快被布尔军发现,双方交战,“敢死队”全军覆没。 

 詹姆森本人被俘,布尔政府提出强烈抗议,此事成为轰动欧洲的丑闻,罗得斯也被迫引咎辞职。英国也因言而无信,遭到国际舆论一致谴责,成为欧洲的“吉法师”,声名扫地。 

 欧洲各国特别是荷兰,比利时等,开展声援德兰士瓦的行动。殖民头子塞西尔·罗得斯詹姆森暴乱成为英布战争的导火索,英国殖民政府骑虎难下,1899年,在新任开普敦总督阿尔弗雷德·米尔纳率领下与布尔人再次谈判,由于英国人煽动暴乱,还厚颜无耻拒绝道歉,米尔纳又提出种种无理要求,双方谈无可谈,终于破裂,英国不断增兵南非,并拒绝布尔人最后通牒,10月11日,布尔人发动进攻,第二次英布战争爆发。 

 米尔纳此战,英军再次轻敌冒进,英国政府甚至只要数千兵力,在圣诞节前就可以结束战争。英军计划首先进驻开普敦,防止当地布尔人暴乱,而后通过3条铁路直捣比勒陀利亚。布尔人则计划在英军援军到来之前,突袭纳塔尔的英军部队,分割并包围两个主要的英军据点——莱迪史密斯(Ladysmith)和邓迪(dundee),并占领德班港,取得出海口和国际援助,同时,另一支布尔军队占领西开普铁路线上英军主力驻扎的两个战略要地——马弗京(mafeking)和金伯利。控制铁路沿线,阻止英军援军前进,并借初战告捷的声势,鼓动开普敦及周围英国殖民地的20多万当地布尔人发动叛乱。 

 五双方的军队与布尔人的胜利布尔人全民皆兵,战时迅速动员,布尔人拥有源远流长的自治传统,军队多以地域为组织,每个地区或城镇都有提供一个民兵分队,一般在150-200人左右,数个分队组成一个民团,民团通常有500-3000人。 

 到1899年,德兰士瓦有民团21个,奥兰治则有18个,最大可动员人数为10万人,但由于后勤压力,布尔军队从未超过6万人,布尔人的基层军官都由士兵推举产生,可以被士兵撤换,战友都是同乡,当地熟人,因此,凝聚力极强,保家卫国,士气极高,有许多黑人作为仆从和劳工在布尔军队中作战。 

 在战争爆发后,还有许多欧洲志愿者参加布尔军队,布尔人从小训练军事,豢养马匹,善于骑马作战,并从欧洲特别是德国进口大量先进武器,例如毛瑟枪,卡宾枪与克虏伯大炮,区别于英军在殖民地装备的李——梅特福德步枪,其装备不比英国人差多少,可能还略强于英军,(著名的98k即毛瑟枪的一款,布尔人使用的毛瑟枪装弹量仅5发,仅为李——梅特福德的一半,但射速快,精准度高)面对火力,兵力占据优势的敌军,布尔人往往采取游击作战,在马上来去如风,不与敌军接近,令英军防不胜防,实则是非常难缠的对手。反观英军在殖民地的士兵许多系拼凑而成,士气低落,武器落后,战时许多当地部队纷纷开小差逃跑。但英军却骄傲自大,不把布尔人放在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