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桑田山下一只猪

第250章 秦朝15年税收加起来不如和珅(第3页)

 刚刚当官的和珅只是一个仪仗队的侍从,但是因为长相出众,相貌俊秀而被乾隆看重跟在了身边。

 从乾隆三十八年到乾隆四十四年,和珅的官职就犹如坐火箭一般升了上去。

 从库管到正蓝旗满洲副都统,从正蓝旗到满州副都统到镶黄旗满州副都统,再到户部左侍郎,吏部右侍郎,几乎他一个位置还没有坐热,就又换了一个位置。

 短短六年的时间,他就从一个七品官直接升到了正二品。

 没有能力没有情商,肯定是做不到。

 和珅上位的二十年的时间里,乾隆从来没有为银子操过一次心,不论是赈灾还是南巡,甚至是太后举办寿宴,和珅掌控的财政也没有对乾隆抱怨过一句,一个挥霍无度的超级败家子乾隆,如果不是和珅这个总管钱财的大总管在后面管着大清的钱袋子的话,估计大清早就烽火四起了。

 ......

 “能做到这一步,确实是个人才!”

 “算不算典型的寒门崛起?”

 “想想以前的户部,朕天天都有想掐死他的冲动!”

 “唉,平时还好,就不知道遇到天灾,有这么一个大贪官,多少老百姓要遭多少殃,应该凌迟处死!”

 朱明摆了摆手:“这你就说错了,和珅虽然贪,但还是很有原则的,有三种钱不贪。”

 在场的皇帝一个个目瞪口呆,就这样的贪官,竟然还有不贪的钱?

 “真的假的,贪官还有原则?”

 “但凡少贪一点,这十几亿两白银都凑不齐。”

 “我怀疑,是不是和珅花钱该改史书了,这种人还能有原则?”

 朱明愣了一下:是不是改史书我也不清楚。

 据我了解,和珅不贪的钱有三种:

 第一:赈灾之财不贪

 和珅从来不贪赈灾的钱,不仅不贪,而且还严令手下的人也不能贪。

 据载,乾隆五十一年时,甘肃大旱,乾隆拿出三百万白银去赈灾,并且委任和珅去监督。和珅到了之后,发现用于赈灾的银子居然被一些官员私吞了。和珅怒了,下令严查,狠办了一批贪污官员,而且还强制甘肃官府自觉主动捐出银子用来赈灾。

 最让人感到意外的是,和珅不仅没在赈灾的银子上做手脚,还自掏腰包把赈灾少的钱补上。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开玩笑吧,
 

少了赈灾贪污这一项,十几亿是怎么凑出来的!”

 “贪官还能自掏腰包,滑天下之大稽!”

 “改史,一定是改史,就这样大臣,必然是权倾朝野,威胁几个史官根本不是什么苦难!”

 其他人谁都不敢相信,就跟色狼逛青楼,点的都是男子,开玩笑的吧。

 “据说是因为,赈灾对于朝廷来说是一件大事,非常容易引起暴乱造反,威胁统治者的地位。和珅老奸巨猾,深知其中的厉害,这种钱拿着太烫手,所以坚决不动这个心思。当然,是非真假,到时候问问,反正和珅就在里面!”朱明指着仓库说道。

 “不错,必须得问问!”

 “这么说的话,还真有这种可能!”

 “赈灾的钱烫手!”

 “老实说,我现在对和珅的兴趣越来越大了!”

 “我还是觉得改史了!”

 第二:不贪科举之财

 科举是古代寒门进入仕途和朝廷吸收人才最重要的一种方式,对国家来说极其重要,可谓是皇帝的逆鳞。在科举中徇私舞弊都是砍头的重罪,为此丢了性命的大有人在。

 和珅知道里面水太深,不仅是皇帝逆鳞,很容易被扣上结党营私的罪名。

 “果然贪官最会保命!”

 “我那边的科举考试,主要是抓住,不管多少,都是死,就是老朱那种说法‘有一个杀十个,有十个杀百个’!”

 “不错,大唐也是如此,谁跟伸手,马上剁了,辅机也贪,但是从来不敢碰科举!”

 第三种:办不成的事情不贪。

 受人钱财,与人消灾。和珅拿钱替人办事,只会收有把握的钱。也就是说,和珅觉得这件事他办得到,他才收。如果事情没十足把握办成,他就不会收钱。

 如乾隆下旨明确要办的人,和珅就绝对不会插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