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3 章 新的阴谋(第3页)

 皇帝心中依然怒火滔天,大靖数代皇帝都和北戎有交战经历,他本人自太子时期,就时常被带到北关和北戎打仗,和所有大靖子民一样,对北戎深恶痛绝,可是他更知道,这个丑闻被天下人知道后,他们皇室要受到多大的质疑,名声会如何损失!

 他们是否会怀疑,战场死去的将士,是不是都是皇室故意送给北戎的?从此往后,是否还会有类似行为,将士们打仗会不会再视死如归?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他身为皇帝需要考虑的事,也正式因此,他才没有将这封信在朝堂公开,而是单独叫了太子过来。

 “逆子,逆子”

 皇帝双目通红,拿起桌上的一个砚台狠狠砸了下去,一旁太监下意识避开目光。砚台正中太子脑袋,滚落到地上的时候,一角还沾着血迹。

 太子瑟瑟发抖,却不敢出声。

 “滚,给朕滚!”

 “父皇.”

 太子知道继续说下去反而会惹得皇帝不满,便再次行了一个大礼,膝行出了书房。

 “皇上.”

 身后太监不敢发出一点声音,唯恐惊扰了盛怒中的皇帝,只等到时间一点点过去,也看着就要天亮了,才不得不出声提醒。

 “皇上,到早朝时间了。”

 皇帝一宿未睡,眼睛里面泛出红色血丝,又因为此前的病还没大好,起身的时候,打了个踉跄,太监连忙扶住他。

 皇帝苦笑一声:“朕老了。”

 “没呢,陛下还正值壮年呢。”太监柔着嗓音毕恭毕敬地说。

 “什么壮年?朕都五十来岁了,还不老吗?”

 “要是再不老,太子都要等不及了。”

 太监心中一惊,慌忙应答:“陛下,您这话真是折煞殿下了,他哪敢有这心思啊。”

 皇帝嗤笑道:“敢与不敢,朕还会不清楚么?罢了罢了,不为难你这老家伙了。”

 “哎,还是皇上疼老奴,老奴一生侍奉皇上,哪知道这些个啊,只要还能跟在皇上身边老奴就心满意足了。”

 太

 子自从禁闭被解除后,就日日参加早朝,哪怕身体偶尔不适,也会坚持上朝。

 他回去之后根本没阖上过眼睛,第二页,洗了脸就上朝了。

 心中一直忐忑不安,直到早朝行至一半,皇帝都未说起过那封信的事,他心中才慢慢安定了下来。

 “父皇。”

 大皇子出列:“北戎战事激烈.”

 太子听到北戎二字下意识抬头看向大皇子。

 大皇子神色坚毅,慷慨激昂地道:“此前儿臣战败,心中甚为愧疚,近些日子,儿臣也养好身子了,想要再次返回边关协同梁将军一起作战,哪怕不能冲锋陷阵,就当一个后勤官也好。”

 若是不知道太子私通北戎谋害大皇子的事,皇帝听他说要赎罪最多也是感动,但这会儿他心中还有几分感慨,太子身为太子,心中却只有个人私情,还不如大皇子,以家国为先。

 “北戎目前战事并不焦灼,梁将军几次战役也打得很稳,不需要额外加派人手,你的心意朕知道了,在朝中为战事做奉献也是一样的。”

 见皇上反对,大皇子也不敢再说,退回列中。

 “众爱卿还有事要奏么?”

 “我有本要奏。”

 礼部尚书走出。

 “陛下,威猛大将军之子顾西均昨日进京,据闻是顾大将军生了病,听闻兆京有良医,才进京求药,顾西均进京之后想代父像陛下请安,可否?”

 一些在地方的重臣子侄,本身官位不高或者不是因公务进京,是见不到皇帝的,但若不觐见皇帝,难免落人口舌,因此一般都是通过礼部或者熟悉官员向皇帝提出觐见恳求。

 “顾旻的儿子?让他未时二刻进宫来吧。”

 “遵旨!”

 早朝过后,大皇子和太子同时走出。

 “怎么,太子

今日不用去议事堂和父皇一起商议国事么?”

 太子冷冷一笑:“国家安宁,需要父皇操心的事情才会少,父皇才能得以休息,这不是好事么?”

 “是是,太子说的都是,不过,你不去,我便要去了。”

 太子下意识问:“你去做什么?”

 “怎么,儿子找父亲还要理由么?”大皇子哼笑一声,甩下太子拂袖而去。

 太子脸色阴冷,却又不能说什么。

 大皇子又到宫外转了一圈,才重新进了宫,径直前往南书房。

 经通穿后他进了书房。

 “今日怎么有空来朕这啊?”

 “父皇您这说的,儿臣倒是想日日来,就算有些人看了心里不快啊。”

 给太子上了个眼药,大皇子上前。

 “儿臣啊,是来给父皇送时鲜水果来的,这是儿臣庄子里才接下来的柿子,可水灵着呢,挑着最好的给父皇送过来了。”

 大皇子放下一个果篮,里头果然是拳头大小的柿子。

 见到此,皇帝板了一天一夜的脸皮才缓和了下。

 “柿子润肺生津,最适合热病烦渴、肺热咳嗽者,父皇前段时日咳嗽不止,儿啊就绞尽脑汁想办法,这药顾及父皇都喝腻了,就送几个柿子,但凡有一个能生效,都是它的福气。”

 他故作俏皮地说。

 皇帝摇摇头:“你这小子。”

 “那父皇,您忙,儿子就不打扰您了。”

 “来都来了,吃了午饭再走吧。”

 “嘿嘿,既然父皇这么说了,那儿子就不客气了。”

 看着这对“父慈子孝”的父子,一旁太监叹息,这大位到底落到谁头上,还不知道呢。

 大皇子是吃过午饭再走的,又过了没多久,顾西均进了宫。

 当年皇后和顾旻婚事解除后,为了补偿顾旻,刘家又将皇后妹妹嫁给了顾旻,某种意义上,顾旻和皇帝还是连襟,当然了,这顾旻是不敢认的。

 时隔多年,皇帝早忘了这段往事,如今唯一记挂心头的,就是顾旻手底十万大军。

 “你父如何了?”

 “谢皇上关心,父亲身子尚且健壮,只是时常想念皇上,臣这次上京,也是受父委托,让臣务必代他向皇上您请安!”

 “顾旻不在京中,朕也很是操劳他的身子啊.”

 一君一臣闲话了一段家常,约莫两刻钟后,顾西均才离开了皇宫。

 皇帝回忆着顾西均的容貌,恍惚间觉得他有点眼熟。

 哦,对了,有点像太子。

 作者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