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初入蔡府(第2页)

 “不如,到我府上一叙,我们共同探讨如何为这佳作谱写一曲。”

 一首《水调歌头》就把老丈人搞定了?

 王铄心中喜悦,立刻答应道:“蔡大家盛情


难却,在下自是欣然前往。”

 蔡府客堂。

 “……”

 “……”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当王铄念完一整首水调歌头后,蔡邕仍在摇头晃脑仔细品评着。

 王铄并未打扰,只是静静看着蔡邕。

 许久后,蔡邕才回过神赞道:“好,好!真乃佳作也!”

 “哎!”

 听到蔡邕的赞叹,王铄只是淡淡的叹了一口气。

 “王将军为何叹气啊?”

 见王铄叹气,蔡邕有些好奇。

 “蔡大家有所不知,此诗乃是在下回到长安后所作,但其中所蕴含的情感皆是我有感而发。”

 王铄轻叹一声,目光深远地看着堂外。

 “哦?愿闻其详。”蔡邕听到王铄的话,也来了兴趣,他深知王铄的才华,能让他如此感慨的诗词,定有其不凡之处。

 “实不相瞒,其实在下早在河东郡便已与昭姬私定终身,本打算回到长安便来府上提亲,怎料世事无常,董太师赐婚之事横空出世,我一时难以抗拒,故而心生感慨。”

 “铄身为一介武夫,能得昭姬青睐,乃是三生有幸。”

 “若不是担心蔡大家的安危,我恐怕早已忍不住要与昭姬私奔。”

 “哎!”

 王铄说到这里,又轻轻地叹了口气,眼中闪过一丝无奈。

 后知后觉的蔡邕这才想明白,蔡琰回到长安后为什么把自己关在闺房,谁也不见,起初他以为是卫家退婚,所以她才伤心难过,没想到居然另有隐情。

 客堂外,蔡琰躲在窗外偷听着两人的对话,泪水不由自主地滑落。

 原来是自己误会他了,他是怕惹怒了董卓连累到自己的父亲,所以才没来找自己私奔。

 刚才王铄到府中后,便有婢女向蔡琰通报。

 一听到是王铄来了,她赶紧跑到堂外偷听。

 一开始,蔡琰认为凭借王铄的武艺,就算蔡琰闭门不见,王铄也能轻易潜入府中,只要他要带自己走,自己绝对毫不犹豫就跟他走,但这十几日时间,王铄并没有来找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