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 内阁与军机处(第2页)
“朱兄,你看这样如何,将雄英暂时放在我大唐,如今雄英的年纪与稚奴相相仿,刚好可以与稚奴作伴。”
李承乾的建议令得朱标眼前一亮。
如果要调查吕氏的话,那雄英的去处就是个问题,毕竟才八岁,需要有人照看,他平日里也没有什么时间。
而如今李承乾的建议也算是给他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如此,那便多谢高明了。”
“不碍事,我还要感谢你呢。”
看着两位太子达成了py交易,张泊不再多言。
给朱标倒上茶水,张泊注意到了朱标似乎黑眼圈有些重。
“朱兄,你最近似乎精神不佳啊。”
“那是因为最近的事情有些多,因为店家你之前告知我的空印案与郭桓案,所以我回到了大明就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准备。
空印案自不必多说,经过这些日子锦衣卫的盘查审问,已经有数千人落网,毫无疑问,没有一个人冤枉。
至于郭桓案,还没有发展到历史中记载的那种程度,只是有了一些苗头,因而,最终的涉案人数并不多,可以说是敲山震虎吧。
除了这两件事情外,之前的宝钞计划也在稳固的推进中,旧的宝钞已经差不多回收完成,确实如店家你所言,贬值严重,至于新的宝钞,已经制作完成,不日即可发行。
当然了,还有店家你之前与父亲说的那个航海计划,目前也在筹备中,不过因为钱财都投入到宝钞计划中,所以暂时没钱,因而,需要等宝钞发行完成后,才能继续推进航海计划。
另外,爹已经让云南的蓝玉与傅友德返回应天,不多时,恐怕我大明就要对北元动手了。”
一旁的李承乾,即使之前知道大明的情况,此刻,在听完朱标的讲述后,脸上也还是带有惊叹之色。
大明的国情与大唐截然不同。
之前大明虽然有着宰相,但是经过后来的一些事情,导致流传了一千多年的宰相制度被废除。
这样做有好处也有坏处。
好处便是洪武皇帝可以一手统揽全局,使得皇帝的权利达到顶峰。
坏处也是显然易见的,就例如现在,大明的太子朱标接手了大明的政务,肉眼可以看得出其这段时间的殚精竭虑,有些憔悴。
恐怕现在朱标要处理的政务恐怕较之他的父皇,只多不少。
但是大唐不同,因为大唐有着两位宰相,分别是左右仆射。
左仆射是梁国公房玄龄,右仆射是舅舅长孙无忌,两人共同帮助父皇处理朝政。
也就不会有如今大明太子朱标这种境况。
一旁的张泊也意识到了这一点。
看着朱标露出的黑眼圈,张泊摇了摇头。
这可不行。
因为有一种关于朱标离世的说法,就是朱标是累死的。
“朱兄,现在的大明,应该有诸多学士吧,想来他们应该也可以帮着处理一些政务。”
“店家,那是以前了,自从父皇得知了内阁的危害之后,就下令将大学士之类裁撤了。”
这……
确实像老朱的手笔。
就如同为了防止倭患,直接禁海一样,现在为了防止未来内阁干政,直接将内阁给毙了。
好处自然有,那就是将权利牢牢地抓在皇帝的手中,至于坏处,那可就太大了。
本来工作量就大,将这些学士裁撤掉,这工作量肯定就要翻一番。
这种高强度的作业,只有老朱这种天生的卷王才能维持。
“店家,看你的样子,难道是如此会造成恶劣的影响。”
看着张泊欲言又止的神情,朱标开口询问道。
“确实如此,虽说老朱有着自己的考量,毕竟从以后的历史中也可以看出,大明的皇权被内阁瓜分走了不少。
但是如此简单的一刀切,却也会造成一个后果,那就是工作量的增多,朱兄,即使是你的四弟永乐帝朱棣,也顶不住如此多的工作量,这才开启了内阁制度。
现在,朱兄你的精神状态就是最好的证明,可千万不能这么下去了,毕竟历史上传言,朱兄你除了因病去世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累死的。”
别朱标还没有到洪武二十五年,就累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