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 骇人消息(第3页)
本来大明进攻安南,是完全没有什么悬念的,但是……
成国公朱能,他靖难之役的好战友,他的支持者之一,竟然在远征安南的途中因为水土不服去世了。
晃了晃脑袋,将悲伤的心情忘却,朱高煦又查看起下面的内容。
只片刻的功夫,朱高煦就看到了一个令他震惊的无以复加的消息。
瞬间,朱高煦头上的豆珠如雨点般滚落,手掌一松,手机“哐当”一声,跌落与地面之上。
“二哥,二哥,你看到什么了?”
看着二哥露出如此神情,朱高燧从地上捡起手机,看向手机上的字体。
随着朱高燧的查看,很快他的反应就和朱高煦如出一致。
因为他在手机上看到了这么一句。
“乙卯,皇后徐氏崩。”
有些艰难地咽了一口唾沫,朱高燧的目光看向身旁的朱高煦。
“二……二哥,不会吧,娘应该不会有事吧。”
朱高煦瞬间清醒。
“走,老三,带上锦盒,我们即刻去宫里一趟!”
“好!”
朱高燧也没有犹豫,跟着朱高煦前往了宫中。
永乐五年,夜晚的紫禁城。
虽然已经亥时,但是如今已经四十有七的大明皇帝朱棣,却依然在处理着政务。
即使现在有了内阁,但是内阁仅有提议之用,最后的决策,还得他来。
揉了揉略微发酸的眉间,朱棣不由得想起了他的老爹,大明的洪武皇帝朱元璋。
他从小就敬仰老爹,无论是行军打仗这一方面,还是后来登上帝位,凡事亲力亲为这一方面,他都一直将老爹当成了自己的榜样。
为了效仿老爹,他也是事事都亲力亲为。
不过,很显然,他做不到老爹那般乐此不疲的处理政务。
他与爹还是相差甚远啊。
朱棣略微感慨了一番,便再度睁开眼眸,看向龙案上刚刚从云南发回的战报,嘴角露出了一抹笑容。
目前看来,大明对安南的战事已经接近尾声,下一步,就是派遣官员前往安南去城里布政使司了。
至于派遣哪些官员,朱棣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就在这事,一位年逾四巡的宫装妇人端着一个木质托盘来到殿中。
“陛下,身体要紧,这是臣妾熬制的清粥,来吃一些吧。”
“妙云,辛苦你了。”
看着眼前这位已经青春不再的妇人,朱棣的眼中透露着无限的温情。
他想起了两人初识时的场景。
那是洪武五年的一个早晨,妙云进宫侍奉母后,然后就与他遇上了。
那年他十二岁,妙云十岁。
之后一切水到渠成。
洪武九年,妙云成为了他的燕王妃。
从他们相识到如今,已经过去了三十五个年头,他能够一步一个脚印,来到今天这个地位,他的这位皇后,对他帮助甚大。
在他担任燕王的二十余年,帮助他将内务打理得井井有条,使他能够在外一心一意作战,不用担心家中之事。
在靖难之际时,帮助高炽抵御南军进攻,这才让他有足够的时间力挽狂澜。
在他登上帝位之后,不仅时刻提醒自己执政时候的问题,还能够提出各种卓有成效的建议,帮助他教导诸子,管理后宫政务。
在朱棣看来,他的这位皇后,较之唐太宗李世民的长孙皇后以及他的母后,也是不遑多让。
“妙云,你不用亲自来,吩咐宫人一趟就行了。”
朱棣起身,去接徐妙云手中的木质托盘。
“臣妾也想借此看望看望陛下。”
朱棣的脸上露出了一抹笑容,接过徐妙云手中的托盘,却发现,他的这位皇后的手是异常冰冷。
“妙云,你的手……”
“陛下不用担心,太医已经说过了,不是什么大问题。”
“这样啊。”
朱棣眉头微皱,不知为何,他心中总有些淡淡的不安。
这种感觉真实好久不曾有过了。
“陛下,粥还需尽快喝。”
“好。”
就在朱棣准备喝粥之际,门外却传来了宦官禀告的声音。
“陛下,汉王殿下与赵王殿下在殿外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