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九章 李承乾的谢礼
虞世南的自荐算是在李承乾的意料之中。
不过,即使如此,事情还是有着极大的不确定性。
毕竟,《兰亭集序》可是孤本,只此一件。
要想让辩才拿出《兰亭集序》,就得使用另一个后手了。
“虞县公稍安勿躁,我还有一法,可以使辩才将《兰亭集序》拿出交换的可能又上升几分。”
“哦,太子殿下还有方法?”
这下子虞世南的脸上露出些许吃惊。
之前的经书已然就超出了他的想象,在他看来,用这些经书交换《兰亭集序》,确实是大有可为。
不过,辩才究竟会不会答应,他也说不准。
但是如今,太子殿下说有一法,可以让辩才拿出《兰亭集序》的可能再度增加几分。
这就使得如今的虞世南,对于李承乾口中的方法充满了好奇。
“太子殿下,不知是何方法?”
李承乾嘴角挂着笑意,不急不缓地说道。
“虞县公,我有一法,可以将《兰亭集序》一模一样的拓印下来。”
虞世南顿时露出一脸惊容。
拓印!这怎么可能。
因为拓印,是将一张坚韧的薄纸事先浸湿,然后敷在石碑之上,用刷子轻轻敲打,使纸入字口,待纸张干燥后用刷子蘸墨,轻轻地、均匀地拍刷,使墨均匀地涂布纸上,然后把纸揭下来。
如此,便可拓印完成。
虽然确实可以一模一样的复刻,但是,《兰亭集序》可是和石碑不同!
《兰亭集序》所使用的纸,乃是蚕茧纸,如果用拓印之法,那墨就会渗透到蚕茧纸上,那样的话,《兰亭集序》就毁了!
太子殿下不可能不知晓这一层。
亦或者,太子说的拓印,是指临摹?
但是这也不可能。
自古以来,就没有人能够做到一模一样的临摹。
即使是身为二王后代的智永大师,书法技艺已臻至化境,也仅仅能够将王羲之的书法,临摹个八九不离十。
因为笔法,心境等一些因素,甚至使用的书写材料,坐着的姿势,都会影响最终成品。
大部分的书法家,在拿到王羲之的作品时,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细细品鉴,体会作品中所透露出的书法意境。
在一切准备完成后,才会开始模仿。
至于想要一模一样,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
那太子殿下口中一模一样的拓印,又是怎么回事?
“太子殿下,你所说的拓印,莫不是如同石碑那般的拓印。”
“这自然不是,如果是这般拓印,那《兰亭集序》岂不是就会被毁。”
虞世南当即低首沉思。
如此说来,那就是临摹。
不过,要想临摹出一模一样的作品,这件事完全没有成功的可能。
因为难度着实太大了。
每个人书法的风格都是大不相同的,就例如他与如今大唐另一位书法大家欧阳询作比较。
他的书法内敛柔媚、意气平和,而欧阳询的书法则是外露筋骨、险劲。
如果让他们两人模仿对方的风格,虽然能够模仿个七七八八,但是时间上肯定就不止两刻的时间。
况且,虞世南可还没有忘记,刚刚太子殿下口中所说的话。
要模仿的一模一样。
这件事难如登天。
莫非还有高手?
能够一模一样地模仿他人的书法?
亦或者是他不知道的方法。
“那太子殿下,关于刚刚所说的一模一样的拓印,不知该如何做。”
李承乾的目光落在了虞世南面前的书桌之上。
“虞县公,可否给我一张墨宝,我只需要花费两刻的时间,便可以将两份一模一样的墨宝交到你的手中。”
虞世南没有犹豫,直接拿过一旁他已经书写完成的一张字帖,交到了李承乾的手中。
他有些想要迫不及待地看一看,太子殿下究竟如何,才能在两刻的时间,复刻出一模一样的两份字帖。
在拿到字帖后,李承乾便马不停蹄地告别了虞世南。
他的目的地乃是后世
望着李承乾离开的背影,虞世南并未感到意外。
从他目前得到的消息来看,太子学习的东西颇多,不过,在书法一途也并未能够展现出天赋。
所以他之前就推测,太子将会拿着字帖前往拜托他人书写。
能够一模一样地临摹,此人究竟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