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五章 永乐朝朱棣来访(第3页)
“《兰亭集序》!店家你说的莫非是书圣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没错。”
李白对此有些咋舌。
《兰亭集序》的原版据说被太宗陛下带到了昭陵当中,现在流传在大唐的,大多是一些拓本。
而如果虞县公能够讨要到《兰亭集序》,那是不是意味着他也能够一窥《兰亭集序》真迹之风采。
想到这,李白顿时胃口大开。
“店家,不知可否……。”
“没有没有。”
张泊自然知晓李白的打算。
讨酒喝。
问题是,谁早饭喝酒啊。
见状,李白倒也没有太过纠结此事。
他横跨几步,与张泊相对而坐,端起瓷碗,轻啜几口白粥,脸上露出了极为满足的神情。
他平日里都是四处游玩,风餐露宿,已经有好久没有停下来好好吃上一顿饭了。
就在张泊与李白享受着静谧早餐的同时。
农家乐的外面,突兀的出现了大明三人组。
为首的一位乃是朱高煦,他的身后,则是永乐皇帝朱棣以及僧录司左善世,太子少师道衍。
望着斗转星移的场景,朱棣与道衍虽然面色如常,但是内心却生出了极大的震撼。
就在刚刚,两人还在汉王府中,如今,只片刻的功夫,就来到了一间食肆的面前,而且,时间已然从黑夜,变成了早晨。
此等情况,使得朱棣与道衍心中,对于这间食肆的神奇之处,有了一个清晰的认知。
在朱高煦的带领下,朱棣进入到食肆之中。
他第一眼就看到了在屋檐下的两人。
“爹,道衍大师,案几左手边的,是来自天宝年间的李白,右手边的,就是此地的店家了,姓张名泊,可以直接直接称呼其为店家。”
朱高煦向朱棣与道衍介绍着不远处的张泊与李白。
对于李白,朱棣也是听说过他的名号的,但是也仅仅是听说过名号。
在得知李白来自天宝年间后,朱棣就没有什么兴趣了。
如果说,李白是来自开元年间,那他还想与那位唐玄宗李隆基见见面。
毕竟,开元年间的李隆基,也算是历史上有名的明君了。
但是天宝年间的李隆基。
呵呵。
同时,朱棣的目光也落在了与李白交谈的店家身上。
看上去像是一个平平无奇的年轻人,但是朱棣可不会对这位名叫张泊的店家有任何的轻视之心。
他可是了解到,目前老二那所拥有的一切,都来自眼前的店家。
也就是说,只要和眼前的店家打好关系,就会有源源不断的后世之物。
更不用说,此地还汇集了其余朝代之人呢。
在朱高煦进入院子的第一时间,张泊也注意到了去而复返的朱高煦。
至于其身后的两人……
虽然经历了许久的年岁,但是张泊还是第一眼就认出了面前的两人。
想来这就是永乐朝的朱棣与那位黑衣宰相姚广孝了。
与洪武朝时期,意气风发的两人相比,现在的两人也已不再年轻。
永乐五年的朱棣有四十多岁了,至于道衍,也有七十多岁了。
因而,永乐朝的朱棣与道衍,更加老成持重。
不过,张泊对于朱棣与道衍的到来,还是感到颇为意外。
因为就在不久前,朱高煦可是说过,暂时不会将永乐朝的朱棣带来。
结果,这才过去多久啊,仅仅几十分钟,就直接将永乐帝朱棣带来了,顺便还捎带了一个道衍和尚。
看了一眼在队伍前列的朱高煦,张泊就见到一张苦瓜脸。
或许,这件事情没有这么简单。
“店家,为何大明藩王去而复返,身后的两人又是谁?”
李白放下手中的瓷碗,向着一旁的张泊打探道。
“因为高煦将他爹带来了。”
藩王的爹,那岂不是……
李白的目光深深地看向了朱高煦身后的两人。
一位身着黑色裟衣,显然是位僧人,不过,这位僧人与他所印象中的僧人截然不同。
形容病虎,身上有股摄人的气势。
至于另一位,虽身着常服,但是举手投足间,却散发出一股皇者的气势。
这就是明朝的皇帝吗。
与陛下风格想比,截然不同。
张泊这时候也放下碗筷,擦了擦嘴,起身来到了朱棣的面前,面带微笑地向着朱高煦身后的两人打起了招呼。
“见过永乐帝,道衍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