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五章 易安居士
建炎二年,江宁府。
作为人口总数、粮食产量,还是科举及第的人数,都在大宋首屈一指的江南东路的首府,江宁府可谓是地位显赫。
又因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江宁府商贸发达。
在政治,经济等因素影响下,众多的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诸如范仲淹,苏轼,曾巩等,都曾经在此留下他们的作品。
如此加持下,江宁府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大宋东南沿海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江宁府,一间规模不小的宅邸中。
一位风姿绰绰的妇人,正在将一些书籍之类的器物,从屋内搬到院子里晾晒。
虽然已经年逾四十,但是那一身温婉高雅的气质,就可以看出女子并非常人。
她正是如今的江宁府知府,赵明诚的夫人,易安居士李清照。
将书一本本地置于地上之后,李清照随手拿过一本书籍,坐在了院子里的树荫下。
不过,只看了约莫两刻的时间,李清照的思绪就已然不在书籍之上了。
想起最近从夫君口中所获悉的一系列事情,她的内心便感觉到一阵愤愤不平。
大宋的投降派,借口时世危艰,拒绝李相北进中原的提议,一味言和苟安。
致使主战派的李相被罢免。
而现在朝中掌权的,则是左相黄潜善以及右相汪伯彦这两位投降派。
而在这两位的“辅佐”下,面对着北伐的请求,官家所考虑的,并不是北伐收复失地,而是一味的派人向金人求和。
就在不久前,使臣带回了金国的消息。
除了向官家提出交出跟随南迁的太原、中山与河间三镇人口,并且在名义上,还帮助西夏要回当年大宋开辟的疆域。
这简直是过分至极。
官家理所当然地没有答应。
不过,再过不久,官家就又会重新派一批使臣,前往金国,与金国洽谈和平事宜。
对于官家如此行径,她是极不认可的。
自古以来的谈判,是要对方实力相当的,这才能够使双方站在一个平等的角度,坐下来商谈事情。
就例如宋初的檀渊之盟一般,宋辽两国一时之间,谁的无法奈何得了对方,只有坐下来握手言和。
但是现在大宋的问题是,面对着咄咄逼人的金国,官家降低姿态,一味地想要与之求和,那位金国的皇帝,又怎么可能坐下来与大宋进行谈判呢。
当然,可以通过割地,来寻求一时的苟且。
而这,已经在苏翁父亲老泉先生的《六国论》有过提醒了。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割地赔款也是不现实的。
为今之计,只有对金军施以迎头痛击,将金军打痛打服,金军这才会好好地坐回到谈判桌上。
光靠嘴皮子,是争取不到和平的。
况且,她也深知,谈判虽然能够获得一时的安稳,却不能持久。
就例如靖康元年,金国借由燕云十六州的平州之变为由宣布毁约,之后就发生了靖康之变。
所以,相信金人能够守约,这根本就不现实。
这是她一介妇人都知晓的事,不知道官家与众位大臣,是没有想通,还是在刻意回避。
在李清照思考的同时,一位身着紫色曲领大袖的中年文士来到庭院中。
见李清照坐于树荫之下,男子快步走至了李清照的面前。
李清照见到来人后,便站了起来,向男子询问道。
“官人,如此行色匆匆,不知发生了何事。”
被李清照称作官人之人,乃是曾经执掌大宋权柄,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的赵挺之之子,如今大宋江宁府的知府,赵明诚。
听到李清照问询的赵明诚,从袖口处掏出一封信件,将之递到了李清照的面前。
“夫人,并非是什么要事,而是有人寄了一封信给你。”
赵明诚说完,便有些狐疑地看着被他抓在手中的信件。
寄信人是目前大宋的延康殿学士、京城留守兼开封府尹宗泽。
问题是,他的夫人与这位开封府尹可是一点交集都没有,为何素未谋面的开封府尹会寄信给他的夫人。
如果是朝廷的信件,不应该是寄信给身为江宁府知府的他吗,寄信给他的夫人,又是什么意思?
不过,他可没有偷看人信件的癖好,因而,在收到信件的第一时间,他就把信件带来交给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