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朝相遇一月的雨季

第二百七十七章 无法拒绝的条件(第2页)

 从马车上下来一位包裹得严严实实,已经年逾古稀之年的老者。

 来人正是前不久从长安出发,历经月余,终于此地的永兴县公,虞世南。

 看着面前这座记忆中的古刹,一副苍老面庞的虞世南,不由得回忆起当初,在他年少时,跟随在智永大师的身侧,学习书法的场景。

 与此同时,永欣寺内的一座禅房内。

 永欣寺的主持辩才,此刻正盘腿坐于一张蒲团上,手持毛笔,凝视着窗外的雪景,笔下生花,将冬日的宁静和寺庙的庄严,写作一幅书法作品。

 不多时,一位小沙弥领着虞世南来到了禅房前。

 “主持,有一位姓虞的施主说是您的故人,想要见您一面。”

 “故人?”

 辩才将目光从面前的案几上移开,望向禅房门口的方向。

 就见到虞世南嘴角挂着笑意,双手合十道。

 “辩才,别来无恙啊。”

 辩才细细打量着面前的老者几眼,随后脸上露出了恍然之色。

 将手中的毛笔放下,辩才起身向虞世南走去。

 眼前之人确实是他的故人。

 其名为虞世南,现在是大唐的开国县公。

 说起两人认识的历史,那可以追溯到几十年前。

 几十年前,他是智永师傅座下的一位小沙弥,而眼前的虞世南,则是拜智永师傅为师,向智永师傅学习书法,严格意义上来说,两人还是师兄弟的关系。

 不过,后来,虞世南的家中突生变故,因此离开了寺庙,从此便不知所踪。

 只是他还是零零散散地听到一些有关这位“师弟”的事情。

 例如在隋朝任职,协助当今陛下登上皇位,最终成为了大唐的开国县公。

 如今两人再次相见,都已经是垂垂老矣的老者了。

 辩才一边想着,一边就已经来到了虞世南的面前。

 他双手合十,缓缓低头说道。

 “虞施主,别来无恙。”

 “辩才,说起来,我们应该有数十年不见了吧。”

 辩才微微点头道。

 “确实如此?”

 “这般,不请老友进去坐坐?”

 虞世南与辩才打趣道。

 “虞施主,请。”

 一盏茶的时间后,辩才将新煎好的茶推到了虞世南的面前。

 “虞施主,这是师傅种下的茶树今年所收获的茶叶。”

 虞世南当即端起茶盏,浅啜一口。

 与记忆中的味道有着明显的不同。

 这也是想当然的。

 煎茶之人已换,茶的味道又怎么能够一样呢。

 不过他还是由衷地称赞道。

 “辩才,你的煎茶技艺可是极为不错。”

 对此,辩才并不答话,而是一脸微笑着看向虞世南。

 “虞施主,你现在贵为永兴县公,不应该待在长安吗,为何会突然前来永欣寺?”

 “我此次前来,乃是为了一件要事。”

 “要事?”

 “我来此,是为了向你寻求一物的。”

 辩才神情一怔,有些不能理解虞世南的话语。

 “虞施主,你现在贵为大唐的开国县公,竟然还有你没有,而贫僧独有的东西?”

 “这是自然,就比如……《兰亭集序》。”

 在听到虞世南提及《兰亭集序》后,辩才脸上那微笑的神情瞬间一滞,随后便很快恢复如常。

 而作为在乱世中摸爬滚打出来的虞世南,那一丝的不自然也是落在了他的眼中。

 “虞施主,虽然智永师傅乃是王右军的七世孙,但是永欣寺,确实没有你要的《兰亭集序》。”

 对于辩才的辩解,虞世南并没有多说什么,而是抬起头,扫了眼头顶的房梁。

 根据太子殿下所言,那《兰亭集序》就藏在房梁内。

 看着虞世南的这一动作,原本古井无波的辩才顿时心中一紧。

 即使他身为主持多年,此刻也难免略显慌乱。

 因为《兰亭集序》,就被他藏在了一根被掏空的房梁内部。

 虞世南略微扫视了一眼,便收回了目光。

 他知道辩才没有这么容易答应的。

 《兰亭集序》可是绝世珍品,肯定要拿出与之相匹配的东西进行交换。

 “辩才,也不用如此急着拒绝,我可以用一些东西来交换。”

 “交换?不知是何物?”

 辩才说完,便有些后悔。

 因为照他这么说的话,岂不是承认《兰亭集序》在他手中吗。

 不过,他看了眼对面的虞世南,发现其根本就没有将这件事放在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