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章 一仙一圣(第2页)
东市,一间路边食肆中,正坐着一位年约四十的老者。
其面前陈设简单至极,一壶酒,一只酒樽,一碟小菜。
看着路边行人脸上所洋溢的笑脸,老者有些无奈地摇了摇头。
回想起他来到长安的这七年,可以说是一事无成。
天宝五年,他就来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
天宝六年,陛下开展了史上可以说是规模最大的一届科举,只要精通一艺,即可到长安备选。
结果在奸相李林甫的干预下,考试的士子全部落选,“野无遗贤”的闹剧就此传播开来。
为了实现他的政治理想,他不得不转投权贵之门,但是却收效甚微。
好在,天宝十年,他终于等待了一个机会。
陛下连续三天举行祭祀盛典,他趁此机会,早早地就献上了《三大礼赋》。
因此,他得到了陛下的赏识,获得了一个机会。
不过,令他有些失望的是,他最终仅仅是得到了一个候选官吏的资格。
所谓的候选官吏,就是指已经通过了选拔程序,但是还没有被任命为正式的官职,需要等待空缺官职的出现。
而他这一等,就是两年。
现在的他,依然还是候选官吏。
想到在长安蹉跎七年,依然毫无所成,老者不由得长叹一声,将酒樽中的酒饮下。
随后拿起旁边的酒壶,想要再满上,结果却发现酒壶已空。
见此情景,老者刚准备吩咐小二结账。
这时,一只手拿着一壶酒,摆在了老者的面前。
“子美,一人独饮可不好,两人对饮如何?”
李白的声音,在老者对面传来。
而李白口中的“子美”,正是他已经八年未曾谋面的好友,杜甫,杜子美。
听到这略微有些熟悉的声音,杜甫顺着手的方向看去,就见到一位熟人的身影。
“太白兄!真是你呀,你先前不是去游览大唐了吗,怎么又回到了长安。”
杜甫一扫之前脸上的阴霾,转而一脸欣喜地看着面前的李白。
他与李白已经有八年未见了,上次两人最后一次见面,还是在天宝四年的齐鲁大地上。
那次,他们在一起饮酒作赋,大谈炼丹求仙,一同寻访隐士高人,并拜见当时当时已经名满天下的书法家李邕。
在临别之际,两人还互赠了诗篇。
现在回想起当初的场景,仿如昨日。
李白看着眼前,略有些颓废的好友,他当即下定了决定。
刚好,趁此机会招募好友,两人一道前往陇右,去看望高适。
“咱们边喝边聊吧。”
李白说完,便吩咐小二,多准备些菜肴。
今日的消费,由他李白买单。
“来,子美,给你满上。”
李白说完,便熟练的将酒拆封。
在临行前,店家交给了他三壶酒,他喝了两壶,至于这最后一壶,自然是要与杜甫分享。
看着酒樽中那清澈见底的酒液,杜甫眼眸微张,有些不敢相信地看向李白。
“太白,这酒价值不菲吧。”
“与我接下来所讲的那匪夷所思的事情比起来,这酒倒算不上什么。”
随着杜甫轻抿一口酒樽中的酒,李白也将他此行的目的娓娓道来。
“子美,我此行,是要前往陇右都护府,去见达夫一面。”
“去陇右都护府见达夫?”
杜甫抬起头,有些不明白地看向对面的李白。
以他对李白的了解,他的这位好友,应该醉心于游山玩水,为什么会突然去极西之地的陇右都护府呢,那里,可是一片苦寒之地啊。
“莫不是发生了什么事。”
杜甫一脸担忧地看向了李白。
李白点了点头,继而又开口说道。
“在我身在江陵期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前往了后世一趟,并且,知晓了大唐之后的发展。”
前往后世?知晓大唐之后的发展?
杜甫嘴巴微张地看向李白。
他心里就一个念头。
他的这位好友是不是修仙问道魔怔了,怎么会生出如此荒诞的念头。
“我从后世了解到,两年后,我大唐就会迎来一场足以影响大唐的动乱,安史之乱,动乱的发起者,就是如今在朝中,如日中天的安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