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朝相遇一月的雨季

第三百零七章 大规模出动的永乐朝(第3页)

 “至于这几位……”

 张泊看向了站在朱棣与道衍身后的三人。

 今日来此的三人,可都是新人。

 不过,虽是新人,但张泊知晓,能够来此的,可都是历史有名的人物。

 这些人,肯定不是籍籍无名之辈。

 张泊将目光转向朱棣,等待着朱棣的介绍。

 朱棣轻咳一声,挪开一个身位,开始为张泊介绍。

 “店家,我来为你介绍一下,这位是我永乐朝户部尚书夏原吉,工部尚书黄福,内宫监太监郑和。”

 果然!

 张泊的脸上露出了然之色。

 好家伙,刚刚朱棣介绍的三人,没有一个是简单的人物。

 夏原吉五朝重臣,统领户部二十九年,乃是朱棣的钱袋子。

 朱棣能够在永乐朝干下这么多的事情,与这位户部尚书可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可以说,在古代财政大臣排行中,夏原吉都是排得上号的。

 至于黄福,同样不简单。

 六朝重臣,全能选手。

 当过工部尚书,刑部尚书,户部尚书,交趾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兼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等一系列官职。

 他的主要成就,就是帮助大明平定了交趾。

 他前往交趾前,可以说是百废待兴,但是,在交趾的那段时间中,黄福算是实现了政通人和。

 他被召集回京师的时候,交趾人民夹道相送。

 不过,这两位与郑和想比,就小巫见大巫了。

 郑和七下西洋的典故,谁人不知,谁人不晓?

 张泊细细端详了一番郑和。

 确实不同凡响。

 一脸英气,与他在影视剧中看到的那种宦官截然不同。

 张泊看着向他拱手行礼的三位永乐朝的重臣,眼眸向着一旁的朱棣瞥了一眼。。

 不得不说,朱棣的眼光确实不错。

 要知道,在朱棣一朝,重臣的数量,应该能够算是明朝之最了。

 而且,这还不是普通的重臣。

 就例如夏原吉,经历了永乐,洪熙,宣德。

 而黄福,则是更加夸张,经历了永乐,洪熙,宣德,正统四朝。

 这可是一个个传家宝一般的重臣啊。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

 在这些大臣还健在的时候,大明一直处在上升的势头。

 随着这些大臣的离去,大明的局势就急转直下了。

 除了朱棣那独到的眼光外,这些大臣能够流传好几代的原因,恐怕也与朱棣本人对待大臣的态度有关。

 与朱棣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老朱。

 可以说,洪武一朝,像六部尚书,这种理当站在大明顶端的存在,他是一个名字都叫不出来。

 在洪武朝,所有大臣全是耗材,消耗速度太快了,做不到几年,就直接换人。

 但是朱棣不一样。

 夏原吉,黄福,在建文朝也担任着要职,但是,朱棣没有计较太多,直接就重用了他们。

 这一用,可就是一辈子了。

 就例如夏原吉,担任户部尚书39年,黄福,仅仅在交趾,就待了19年。

 说起来,朱棣貌似也是目前第一个,将非亲非故的大臣带来此地的皇帝。

 而朱棣将这些一众大臣,带来此地的目的,张泊感觉,他已经猜到了几分。

 户部尚书夏原吉自不必多说,掌管户部,想来是寻求一些财政方面的知识。

 工部尚书黄福,虽然黄福之后会去交趾十九年的时间,但是,直接告诉张泊,恐怕朱棣会做出与历史上不一样的决定。

 即将黄福留在身边,帮助永乐一朝制作东西。

 对标的,乃是洪武朝的工部尚书陶成道。

 至于郑和,也很好猜,恐怕就是想让郑和向他询问询问有关航行方面的问题,为接下来的下西洋做足准备。

 不得不说,朱棣不愧是朱棣,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或许正是因为朱棣与大臣们的这种关系,使得朱棣能够创造出永乐盛世。

 “judy,想来你将这些重臣带来此地,应该是有着要事吧。”

 朱棣咧嘴一笑。

 “确实如此,不过,店家,这件事说来话长,我观你正在食用早膳,具体的事项,还是等你食用早膳后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