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朝相遇一月的雨季

第三百一十一章 朱棣去明末(第3页)

 那么……就将其运送到崇祯朝。

 崇祯朝属实倒霉,每年都有新的灾祸,刚好可以用这个,可运送救灾的物资。

 “店家,我欲与你采购数辆,不知……”

 “老朱,这货车可是有着不小局限性的。”

 “局限性?”

 张泊当即将他之前告知朱棣的内容告知老朱。

 “这样啊……那如此说来,只需要一辆就够了,到时,让宋应星驾驶着往返明末。”

 “确实如此,不过,在驾驶之前,还需要学习一番。”

 “学习嘛……宋应星,此事交给你了。”

 人群后方传来一道声音。

 “臣遵旨。

 ……

 崇祯八年,武英殿中。

 大明皇帝朱由检正在批阅着奏疏。

 与几个月前焦头烂额的朱由检不同,现在的朱由检,可谓是志得意满。

 因为,他再也不用疑神疑鬼,担心周围全是乱臣贼子了。

 目前朝堂一阵清明,都换上了那些在历史上忠于他的臣子,他也因此放松下来,整个人的气色,较之几个月前,不可同日而语。

 不过,最近朱由检总感觉心里有些空唠唠。

 因为太祖已经离开崇祯朝月余,不知道下次回到崇祯朝,又是什么时候。

 在如此心境下,朱由检查看起刚刚内阁交上来的奏疏。

 很快,他的脸色就变得不怎么好看了。

 前段时间,派往各个藩王领地的人已经陆续传回了消息。

 结果不出他的所料,并没有几人愿意掏钱。

 这也是相当然的,因为他之前就派人去向藩王要过,但是最终收效甚微。

 就比如他的叔叔,福王朱常洵。

 占据着河南的膏腴之地,甚至还包括山东、湖广的良田。

 结果呢,每次他向这位叔叔索要些钱财,他就拿两三万两银子,就将他打发了。

 难不成他的这位叔叔不知,一旦大明倾覆,那他们这些依靠大明才能存活的蛀虫,将再无立足之地?

 但是,要让他向这些藩王动手的话,他也不敢。

 大明的局势已经够乱的了,外有后金,内有起义。

 如果再将藩王逼急了,搞不好会重蹈靖难……

 这一切,还是等着太祖皇帝回来定夺吧。

 在朱由检如是想着的时候,武英殿上,顿时突兀地出现了近十位的人影。

 见此情景,朱由检一脸激动的迎了上去。

 “不肖子孙朱由检见过太祖。”

 俯身行完礼后,朱由检重新抬起头。

 他发现,这次来到大明的人数,较之上次要多上不少。

 有两对长相相似之人,还有一位……

 看到来人的面庞,朱由检整个人愣在原地。

 不会错的。

 这幅相貌,这种气质,与挂在太庙中的画像如出一辙。

 这是他大明的成祖皇帝!

 瞬间,朱由检伏跪在地。

 “不肖子孙朱由检,见过成……太宗皇帝!”

 朱由检这次也是学聪明了。

 先前他就因为称呼错了,被年轻时候的成祖暴打了几顿。

 如今的他,可不会重蹈当初的覆辙了。

 朱棣只感觉一股电流,从脊骨直达天灵盖。

 舒服,太舒服了。

 这个子孙懂事。

 “行了,朱由检,闲话就不过多赘述了,最近的大明,可曾发生了什么大事。”

 “大事倒没有,不过……”

 朱元璋眉头轻挑,用一丝不容置疑地语气询问道。

 “不过什么?”

 该不会他离开不久,这位大明末代皇帝,就给他捅了一系列的篓子吧。

 “太祖,我还是领您去看吧。”

 朱由检领着朱元璋,来到了龙椅的旁边。

 朱元璋一屁股坐了下去,随后,便拿起桌上一本本摊开的奏疏看了起来。

 不多时,朱元璋的脸色一黑。

 随后,他直接将几本奏疏,扔到了朱棣的面前。

 “老四,看看你的好后代。”

 感受到老爹语气中的寒意,朱棣有些不明所以地捡起地上散落的奏疏,开始仔细翻阅。

 很快,朱棣的脸上便浮现出与老爹朱元璋一样的神情。

 该死的,这种在大明危难之际,一毛不拔的虫豸,是自己的后代?

 “老四,这件事你意下如何?”

 “全凭爹定夺。”

 “好,朱由检,吩咐下去,召集锦衣卫,去抄这些藩王的家,如遇反抗,格杀勿论。”

 在来到明末后,朱元璋便重组的锦衣卫,现在的锦衣卫,虽然没有洪武永乐时期那般,但是也差不了多少。

 朱由检神情一凛。

 果然,以太祖皇帝的脾气,直接就对这些藩王下手了。

 他当即俯身道。

 “是,太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