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朝相遇一月的雨季

第三百二十章 李泰杀子传弟,李隆基一日杀三子(第2页)

 看戏的嬴政,当即肃然起敬。

 作为大秦皇帝的他,可是最有发言权的。

 因为大秦,不止一次发生过兄传弟的情况。

 例如秦德公传位于弟弟秦宣公,秦宣公传位于秦成公,秦成公传位于弟弟秦穆公……

 这些大秦国君,都是有子嗣在的,但是依然传位给弟弟,是因为儿子完全无法肩抗大任,而弟弟却可以保障国家利益。

 就算是传承了这么多代,可也没有听说过杀子传弟啊。

 杀子传弟,是正常人能够说的话?

 李世民眉间动了动。

 他有些难以相信。

 这还是他印象中那个敦厚善良的青雀吗?

 沉默几息后,李世民问出了心中的问题。

 “店家,关于此事,会不会有所差池?”

 “这是史书中的有关内容,至于信不信,就全在太宗皇帝你了。”

 如果说,只一本史书的记载李泰杀子传弟,那说不定此事的真实性,还有待商榷。

 但是,记载李泰杀子传弟这一事的,可不是一本史书,而是近乎所有记载大唐的史书,都提及了这一事。

 《旧唐书》《新唐书》《唐会要》《册府元龟》,这些都是官方的史书,可不是什么野史。

 换而言之,李泰杀子传弟,这件事大概率没跑了。

 “史书记载吗?”

 李世民轻声念叨了一声,心中已经做出了决断。

 他要在离开时,向店家询问着有关大唐的史书一事。

 至于现在……还是看接下来的发展如何。

 “店家,想来这就是我选择稚奴的原因。”

 “没错,太宗皇帝你为了让三个儿子都活下来,就立了晋王作为太子,不过……”

 “店家,莫非有难言之隐。”

 一股不妙的感觉,涌上了李世民的心头。

 “因为太宗皇帝你早年所经历的玄武门之变,加之后来的立嗣决定,这就使得后来大唐的传承,发生了很严重的问题。

 可以说,直到大唐第九任皇帝,才是嫡长子顺位继承。”

 第九任皇帝,才是嫡长子!

 嬴政啧了啧嘴。

 这大唐,未免有些太夸张了吧。

 那前八个嫡长子呢?

 说起来,被店家一直提及的玄武门之变又是何意?

 看来他应该在唐朝父子二人走后,再向店家询问这些大唐密幸。

 此时的李世民,对于大唐将来的发展,颇有些无奈。

 但是同时,对策已经浮现在他的心中。

 “店家,如果从承乾这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度,那么想来就能够避免店家你所说的问题吧。”

 “未来之事谁也不清楚,但是,承乾最起码知晓了后世之事,肯定能够比晋王李治做得好。”

 提及李治的政绩,李世民的脸上,浮现出了一抹好奇之色。

 “那店家,不知稚奴的政绩如何?”

 “唐高宗李治,上位后,政绩斐然,大唐的疆域,也在他的时期,达到过最盛。

 不过,随着你当初留给他的辅政大臣相继离世后,李治就过上了有些骄奢的生活,并且,他还为你李唐埋下了一个伏笔。”

 “伏笔?”

 “没错,那就是第二个朝代的事情了,我们先行回到盛唐的节度使。

 在设立节度使之初,节度使的权利其实就已经很大了。

 其一方面负责管理调度军需,另一方面兼管理屯田,其主要职责,就是管理军事、防御外敌。

 不过,与太宗皇帝你在位时不同,在贞观年间,大唐有着较之游牧更为精锐的骑兵部队,可以主动出击,在外进行作战。

 但是在高宗李治去世后,边疆形势发生了极大的改变,整体进攻变成了整体防御。

 而想要防御住那些数以万计,来无影去无踪的游牧骑兵,就势必要取消边境上那些无数个几百人规模的镇,转而将人集中到一些边防重镇上。

 在唐睿宗李旦,也就是李治之子的管理下,为了实现与吐蕃、突厥等一系列游牧的作战,他对边境的军制进行改革,将节度使的任期延长,镇所固定,这就使得一个个边防重镇应运而生,这就是藩镇的由来。

 不过,在藩镇初期,藩镇节度使虽然有了其辖区的兵权和财权,但是还没有行政权。

 并且朝廷还会派采访使,去掌管检查刑狱和监察州县官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