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八章 文庙武庙(第2页)
“说起来,店家,我还要感谢店家你给我提出的那个文庙武庙的建议,这使得我刚被立为太子,就在老爹面前,狠狠地露了个脸。你是没见到老爹那满意的神情。”
文庙武庙?
李世民将头抬起。
他刚刚听到了一个有些许陌生的词汇。
考虑片刻,他将手中的手机放下。
史书已经到手,什么时候都能够看。
现在,他更想听听看,这文庙武庙又是何意。
嬴政也是如此。
他的注意力,从手中的学龄前读物上,转移到了隔壁桌的杨广身上。
“那杨广,既然你向你爹提出了文武庙之说,那人选可曾确定?”
“文庙嘛,我不怎么感兴趣,倒是没有怎么参与其中,只是提供了一些参考的意见给那些文官,然后由那些文官定夺。
至于武庙,我可是深深地参与其中。”
深深地参与其中?
张泊有些神色古怪地看向杨广。
“杨广,你所说的参与其中,该不会你把你自己弄进武庙了吧。”
以杨广那好大喜功的性格,搞不好真的会来这么一出。
“店家,当然不是了,我可是记得你之前说过的,武庙是武将的最高荣誉,我将来可是大隋的皇帝,与武将争名逐利算什么事。”
没想到,杨广倒是异常清醒。
说起来……
张泊的目光望向隔壁桌的李世民。
如果李世民不是皇帝,那就肯定能够在武庙中有一席之地。
“那杨广,你所说的参与其中又是指什么。”
“店家,我从你这不是获悉了哪些人入了武庙吗,我直接在武庙十哲里,将唐朝的那两位踢了出去,换上了我隋朝的尚书左仆射高颎与尚书右仆射杨素。
至于贺若弼,史万岁等一些名将,依然放在他们原本的位置。
并且,我还在武庙中加入了一些略有成就的武将。
可以说,这段时日,我大隋的文武百官,情绪是空前的高涨。”
张泊微微点头。
虽然高颎和杨素的战绩,比不上李靖,李世勣,但是杨广的做法,细究下来,是没有问题的。
这个安排,隋朝上下肯定是心悦诚服。
毕竟这两人,作为隋文帝杨坚的左膀右臂,为隋朝的建立,立下了卓越的功勋。
至于贺若弼,史万岁之类,保持着原有的排名也不错,这也是受到各朝各代承认的。
只不过……
在武庙中,加入一些其他武将,恐怕会使武庙的含金量有所下滑。
张泊大致上也可以猜到杨广的打算,无非是将武庙用作笼络人心之用。
考虑片刻的时间,张泊便摇了摇头。
反正他对于隋朝,也不抱有什么幻想,随杨广折腾去吧。
“店家,不知这所谓的文庙武庙是何意?”
李世民适时地提出了问题。
虽然刚刚店家与杨广的交谈,并未在文庙武庙上有所深究。
但是李世民还是从高颎,杨素这两个隋朝基石身上看出了些端倪。
直觉告诉他,这个文庙武庙绝对不简单!
一旁的嬴政同样将目光望向张泊。
虽然他没有听说过文庙武庙之名,但是能以“文”“武”之名为庙宇命名,就注定了这个庙宇绝不简单。
见李世民询问自己,张泊也开始了为李世民进行解惑。
“太宗皇帝,其实说起来,文庙的起源,与你有关。”
“与我有关?”
李世民慕然一怔。
与他有关,难不成实在贞观十一年之后,他提出了所谓的文庙?
“没错,贞观元年,太宗皇帝是不是下令,‘天下学皆各立周、孔庙’。”
李世民思忖片刻,点了点头。
“确实有这么一件事。”
在大唐建立之初,他的父亲,就已经下令在国学立周公、孔庙各一所用以祭祀,算是确立了庙学合一的宗旨。
而他,则是将这个理念,正式在大唐境内散播开。
“而文庙的前身,就是孔庙。”
李世民当即露出了恍然之色。
“店家,这所谓的孔庙,不知是何人的庙宇。”
嬴政见李世民的脸上露出了了然之色,他有些不甘落后地向张泊问询道。
“赵佗,孔丘孔子之名,想来你肯定听说过。”
“孔丘。”
嬴政微微点头。
他可是太清楚孔丘之名了。
作为在秦国,所占不小势力的儒生的祖师爷,为其立庙,倒也没有什么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