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章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杨广之子杨昭(第2页)
说起来,阎立本也是一个牛掰的人物。
他绘制的《步辇图》那可是能够与能与《清明上河图》并列的存在。
原稿已失,现存与首都博物馆的,是宋朝摹本。
至于原稿,恐怕是被李世民这个收集爱好者,带进昭陵了。
不过,恐怕他这次无法效仿北宋,在阎立本手中获得《步辇图》了。
因为《步辇图》所描绘的,是贞观十四年,吐蕃王松赞干布仰慕大唐文明,派宰相禄东赞到长安通聘,朝见唐太宗李世民的场景。
按照历史的发展,这一切,都得三年后才发生。
但是……
按照现如今的大唐这么发展下去。
三年后,吐蕃在不在,都是一个问题。
《步辇图》恐怕就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了。
在张泊惋惜的同时,李世民的脸上,露出了了然之色。
“果然。”
与他猜想的不差,绘制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之人,就是阎立本。
阎立本算是跟着他的老人了,自武德年间,就与他的兄长阎立德在秦王府中任职,兄弟两人均才学颇高。
其兄阎立德原本是掌管宫室修建的将作大匠。
但是在贞观十年,为安葬观音婢,他开始修建昭陵,但是阎立德竟然疏于管理,于是被他外放了。
至于兄弟两人中的弟弟阎立本,倒是甚得他心。
去年的昭陵六骏,可是历历在目。
在场人众人思绪各异的同时,杨广见半晌没有人说话,他便将他今日来此的目的说了出来。
“店家,我这有一个问题要询问你一番。”
“杨广,你怎么变得这么扭扭捏捏了,这可不像是你平日里的作风啊,有什么话直说便是。”
此刻的杨广,倒没有了先前的那般嘻嘻哈哈,而是一脸郑重。
“店家,这件事,与我儿杨昭有关。”
昭儿?杨昭?
李世民看向了杨广。
杨昭,杨广的嫡长子。
但是,其行事风格与其父亲杨广想比,可以说是天差地别。
如果说,杨广暴虐无道的话,那杨昭便是仁德和善。
其生性谦和,对于有年老父母的臣子,他都亲自慰问,甚至逢年过节,还有赏赐。
而杨昭平日的生活,也与奢靡的杨广截然不同。
无论是平常的膳食,亦或者是生活日常的各个方面,他都极其简朴。
最起码,在他看来,杨昭确实是一位仁德的太子。
但是,这位太子却英年早逝了。
说起来,如果现在的隋朝是开皇二十年的话,那么,六年后的大业二年,杨昭便会离世。
难不成,杨广询问店家的,就是此事?
“杨昭?”
张泊皱着眉头,轻声念叨了一声。
说实话,他对于这个名字,属实有些陌生。
不过,他有手机。
打开手机搜索,略微浏览了一番杨昭的资料,张泊一脸古怪地看向坐在他对面的杨广。
通过刚刚的查询,他得到了一些先前未曾了解的信息。
虽然,杨昭是杨广的嫡长子,但是他却与杨广的行事作风大相径庭。
而通过这些行事作风,张泊大致上可以推断出,杨昭,是个极为合格的太子。
就算是喷子魏征,都曾夸过杨昭。
“元德太子雅性谨重,有君人之量,降年不永,哀哉!”
父亲残暴,儿子温和的这个组合,使得张泊不由得想起了嬴政与扶苏。
作为唯二两个二世而亡的大一统朝代,杨广和嬴政,确实有许多相似的地方。
就比如嬴政与杨广,都无比残暴,给当时的百姓,造成了难以言说的苦难。
但是杨广肯定是没法和嬴政比的。
兴许是早年间太过压抑,使得杨广在登上帝位后,沉溺享乐。
可以说,杨广在位期间,所干的大部分事情,都是以享乐为主。
但是秦始皇嬴政却不是如此。
秦始皇嬴政在残暴的同时,他明确的知道,做事的目的是什么。
一切,都是为了目的服务。
就比如修筑长城,百姓死伤惨重,但是这是为了抵御匈奴,保证边境安全。
又例如,秦始皇修建运河,也不是为了出巡,而是借用水路,运送粮草,将来的平定百越,就有运河的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