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九章 干了(第2页)
第三位
张亮,虽然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但是本人极不着调,宠信术士,私养了五百多个义子,最终被爆出来想要谋反,也被斩了。
第四位李君羡,因为“五娘子”小名一事被贬,后来因为被御史弹劾与妖人勾结,被杀。
只此四位,与被刘彻与老朱所杀的功臣一比,简直不值一提。
听到这的哥舒翰猛地抬起头,一脸期待地看向张泊。
他原先已经做好了被陛下惩治的准备,但是谁曾想,竟然峰回路转。
“根据太宗皇帝的设想,在解决完安禄山的事宜后,你们这些节度使还不能清闲下来,还要跟着太宗皇帝去清君侧。”
对于清君侧,哥舒翰并不陌生。
因为在《汉书》中,就有清君侧的记载。
汉景帝时期,御史大夫晁错向汉景帝上书,建议削藩,此建议被汉景帝所接纳。
吴王刘濞为了保住自己的势力,纠集了七个藩国,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名,发动叛乱。
最终的结果,以失败而告终。
当然了,如今由太宗皇帝发起的清君侧,肯定是不能称之为叛乱的。
毕竟当初的整个大唐,都是太宗皇帝建立起来的。
只是,他有些好奇,太宗皇帝清君侧的目标会是谁。
“店家,太宗皇帝清君侧难不成是要清除杨国忠等人?”
他对于杨国忠这几年在朝堂之上所干的事一清二楚,因而提及清君侧,他第一个想到的便是杨国忠。
“杨国忠是肯定要清除的,但是哥舒翰你也知道,杨国忠之所以能权倾朝野,离不开李隆基的恩宠。
所以杨国忠只是捎带的,太宗皇帝真正要动手的,是李隆基。”
哥舒翰猛然瞪大了双眼,他有些不敢相信他刚刚听到的内容。
太宗皇帝陛下,要对陛下动手?
“店家,陛下可是太宗皇帝陛下的曾孙,这……”
“如果我这食肆,通向的是开元年间,那太宗皇帝肯定会对开元年间的李隆基赞赏有加,毕竟开元年间的李隆基,那可是一位贤明之主,是能够被评为千古一帝的。”
哥舒翰有些咋舌。
虽然他知晓开元年间陛下的功绩,但是店家如此推崇开元年间的陛下,这是他始料未及的。
“不过,谁让食肆通向的是安史之乱前的大唐呢。
现在的李隆基,已经变成了一位彻头彻尾的昏君。
他沉溺享乐,挥霍无度,先后重用李林甫与杨国忠两位奸相,对大唐造成了难以磨灭的伤害。
在李林甫在位期间,大权独握,蔽塞言路,排斥贤才,导致纲纪紊乱。
通过排除异己、任用私人,把持朝政,使得大量正直的人才被排挤,使得朝堂之上尽是阿谀奉承之辈。”
张泊话说道一半,望向了对面的哥舒翰。
其实,他刚刚还有一点没说。
正是李林甫,提出了在边防地区,重用胡人将领。
虽然唐朝在贞观年间就有任用胡将的经历,但是那时对于胡将,有着严格的限制,功劳再大,也不可为上将。
但是李林甫将这个平衡打破了。
因为在大唐,文人也是可以为将的,张嘉贞、王晙都是进士出身,当过边境地区的将领,之后入朝为相。
李林甫担心的就是这一点。
他担心这些文将威胁到他的地位,因而,便向唐玄宗李隆基贬低文将,称文将打仗怯懦不如武将。
接着,又说武将中最好用的是胡将,胡将生性强悍,骁勇善战,只要加以安抚,就会誓死效忠。
虽然确实如李林甫所说的那样,在盛唐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对大唐忠心耿耿的将领。
诸如高仙芝,哥舒翰,李光弼等,都是胡将。
但是他重用胡将的理由,可不是为了大唐,而是为了他自己。
“如果说,奸相李林甫还有些能力的话,那么奸相杨国忠的能力就上不得台面了。
但是,他凭借妹妹杨玉环的得宠,竟然登上了宰相之位。
在杨国忠担任宰相的期间,专横跋扈,身兼四十余职,权倾朝野内外,败坏朝纲,与安禄山矛盾激化,最终导致了安禄山的叛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