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四章 高贵乡公
来人的年纪并不大,看上去约莫十四五岁,身着一身浅黄色的大袖长衫,头戴冠帽,正仰头看着食肆的牌匾。
似乎是听到了李承乾的脚步之声,少年从牌匾上收回目光,一脸警惕地看向已行至门口的李承乾。
见到眼前这位少年一脸警惕地盯着自己,李承乾无所谓地笑了笑,向着面前这位比他小三四岁的少年开口道。
“不知怎么称呼?”
少年没有直接回答李承乾的问题,而是直勾勾地盯着李承乾,沉声问道。
“此地乃是何处?”
李承乾并未就对方未回答他的问题而计较,而是慢条斯理地说道。
“这里乃是后世。”
?
少年的脸上,闪过一丝疑惑。
后世之名他并不陌生。
《孟子·离娄下》曾有所记载:“舜为法於天下,可传於后世,我由未免为乡人也。”
后世,也就是以后的朝代。
但是……
这怎么可能呢?
他的记忆还停留在昨晚就寝时分,就算宫中有人能够悄无声息地将他运送到荒郊野外,但是此地应该距离洛阳不远。
眼前之人却说这里乃是后世。
这不是荒谬至极吗?
他反正是不可能信的。
“此地究竟是何处?距离洛阳有多远?”
洛阳……
李承乾的神色微微动容。
因为他终于听到了一个熟悉的地名。
但是……
光靠洛阳这个地名,想要推测出眼前之人来自哪个朝代,这属实有些难度。
洛阳之名,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朝,之后魏晋隋唐,都有洛阳这个地名。
而在这些朝代中,甚至不止一个朝代,将洛阳定为国都。
“就和我刚刚和你说的那样,此地乃是后世,至于距离洛阳有多远,我也不知。
说起来,既然你不愿意告知我你姓甚名谁,那应该可以将你来自哪一朝告知于我吧。”
“来自哪一朝?”
少年看向李承乾的眼神充满了疑惑。
按道理来说,他现在距离洛阳不远,但是为何眼前之人会问他是来自哪一个朝代?
“这里不是魏国?”
“魏国……”
李承乾点了点头。
这是一个重要的信息。
在他记忆中,历史上有名的魏国有数个。
周朝的诸侯国魏国,由晋国分裂而成。
三国时期的魏国,由曹操之子曹丕所建立。
晋末时期,由拓跋珪建立的“拓跋魏”,按照店家的说法,就是北魏。
之后北魏一分为二,变成东西两魏。
而根据刚刚这位少年的面貌,以及所提到的洛阳一词,他大体上已经猜到了眼前这位少年的来历。
“你是来自曹魏之人?”
如果是周朝魏国来此,那就应该应该会将洛阳称为洛邑。
至于为什么不是北魏东魏西魏,那是因为北魏东魏西魏都是北方游牧所建立起来的政权,与眼前汉人模样的少年大相径庭。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就是眼前之人,来自大唐之后,仅是以魏为名,就和历史上的刘渊建立的汉与汉朝的关系那般。
因此,他特意在“魏”之前,加上了曹字,以示区分。
“曹魏?”
少年低头沉吟片刻。
对方这么称呼魏国,倒也没错。
“没错,我确实是曹魏之人。”
这下子,李承乾的脸上也是浮现出一抹略带惊讶的神色。
没想到对方真的是来自曹魏之人。
这么说来,那就有意思了。
因为东汉时期的刘备,现在正在匡扶汉室。
而眼前之人,来自曹魏,大概率与刘备等人是敌对关系。
如果两方人马碰到一起……
恐怕情况不会乐观。
“如此说来,你不是魏国人?”
少年从李承乾刚刚的问题中,听出了不对劲的地方。
“我当然不是魏国人,我来自唐朝,姓李,名承乾,字高明。”
“唐朝?李承乾?”
少年的眼睛一下子瞪圆了。
他确实是听过“唐”之名。
上古圣君尧担任唐候时的封地,就是唐国。
之后周成王灭古
唐国,分封其弟叔虞于古唐国的故土,其子燮即位后国名改为晋。
而尧的后裔则被改封到了安昌县,为新唐国。
待到后来,楚国崛起,将新唐国灭亡。
至此,唐就消失在了历史的尘埃之中。
但是,眼前之人竟然说他的“唐”朝之人。
而且,他还是两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