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一章 西域见闻
在先秦时期,河西一般指的是黄河以西,北洛水以东南北走向的狭长区域。
这片区域是秦晋两国之间的要地,后来晋国分裂成韩赵魏三国,围绕着河西,秦与魏之间爆发了五次大战,史称河西之战。
而随着秦朝的建立,便没有了河西之争,原先的河西区域也成了中原的腹地。
到了汉朝,河西已不再是当初的那个河西,它所代指的,乃是祁连山以北方向一条呈现东南-西北走向的狭长地带,又名河西走廊。
元狩二年(前121),汉武帝刘彻任命二十岁的霍去病为骠骑将军,在春夏两季率兵出击河西浑邪王、休屠王部。
两次战事共斩首四万余人,生擒匈奴五王,杀死匈奴两王。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等全部被俘,匈奴单于的阏氏及王子五十九人被俘,生擒将军、当户、都尉无数。
因为恼怒于浑邪王多次的败绩,伊稚斜单于想将其召至单于王庭后诛杀。
但是,浑邪王得知了这个消息。
他立马联系休屠王准备投降汉朝。
后来虽然有些变故,但是一切顺利,浑邪王顺利投奔汉朝。
自此之后,河西走廊便归入汉朝的版图。
虽然在汉武帝时期,河西一共设有四郡。
但是在元狩六年,只有两郡。
分别是武威郡与酒泉郡。
武威郡位于河西走廊的东端,连接着酒泉郡与中原,是中原进入河西走廊的必经之地。
作为河西走廊的东部门户,武威郡是汉朝抵御匈奴南侵的第一道屏障。
控制武威郡,可扼守中原与河西的咽喉要道,切断匈奴从北方向中原渗透的路径。
酒泉郡位于河西走廊的西端,范围极广,联通着西域周围的一圈小国,其乃是防御匈奴的军事前哨,是汉朝控制西域与隔绝匈奴、羌人联系的关键节点。
酒泉郡的治所禄福城。
与武威郡的治所姑臧(zang)城早早建立不同,酒泉郡的治所禄福城乃是一座新城。
而在最近的这段时间,新建立的禄福城那可是热闹非凡。
因为汉朝在此设立互市的消息传了出去。
早在之前,西域诸国就听闻汉朝的富庶,加之张骞在西域走了一圈,使得西域诸国对于汉朝早就心向往之。
但是奈何,路途实在遥远,加之还有匈奴在其中作梗。
这就导致西域诸国与汉朝之间的往来并不密切。
现在不一样了。
随着河西走廊的打通,汉朝在极西之地的酒泉郡设立互市,附带着博望侯张骞的宣传,西域诸国纷纷骚动起来。
这段时日,每天都有队伍带着满满的货物来到禄福城交易,然后心满意足地离开。
这一日。
晨光初露,远处的草原还笼罩在薄雾中,却已能听见驼铃声由远及近,如潮水般涌来。
一伙人的影子在晨雾中若隐若现,仿佛一条蜿蜒的长龙,贴着地平线缓缓游动。
他们身后,双峰骆驼的背上,堆满了鼓鼓囊囊的皮囊和木箱,铜铃随着步伐摇晃,发出清脆的叮当声,在安静的荒野中尤为清晰。
在西域,能够有如此规模的队伍不多。
事实上,这一行人背后的势力确实不简单,他们来自于西域几个大国之一的大宛。
为首一位中年人,披着翻毛皮袄,头戴尖顶毡帽,腰间悬着镶嵌兽骨的弯刀,正眺望着远处的禄福城。
“果然如同传闻中的那样,汉朝在这里建立起了一个无比庞大繁荣的城池,较之我们的王都,也不遑多让。”
中年人看着巍峨的禄福城,发自内心地感慨道。
“呼衍叔叔,这里就是汉朝的禄福城吗?”
中年人身侧一位少年歪着脑袋向中年人询问道。
“没错,昧蔡,这里便是汉朝的禄福城,也是我们此次的交易地点。”
名为呼衍的中年人点点头,回应着少年的问题。
他此行来到禄福城,乃是奉国王的命令,来此做生意。
要知道,汉朝可谓是极其富庶,好东西不计其数。
粮食,茶叶,盐,铁器,农具,丝绸……
这些玩意在西域可都是稀罕货,价值不菲。
虽然以往他们有心与汉朝做生意,但是奈何,汉朝实在太远。
而博望侯张骞每次出使西域,所带的物资有限,还要与其他西域诸国瓜分,根本就是杯水车薪。
如今,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