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一章 祖父李渊(第3页)
想当年,祖父就是靠着这一手出神入化的箭术,而娶到的祖母。
而他的父亲也遗传到了祖父的箭术,甚至青出于蓝。
说起来,他的外祖父长孙晟与祖父一般,箭术也出神入化。
在作为使节出使匈奴的过程中,外祖父射出一箭,命中两雕,此等战绩,狠狠地震慑住了突厥人。
只可惜,他貌似并没有遗传祖父以及外祖父这般神乎其技的箭术。
即使如今勤加练习,较之祖父与外祖父还相差甚远。
听到李承乾的喝彩声,李渊将头转了过来。
“主人,太子殿下派人前来,说有要事相告。”
“太子殿下派人前来吗?好,我知道了。”
随着下人的缓缓告退,李渊持弓,来到了李承乾的面前。
他上下打量着李承乾。
不知为何,眼前的少年总是让他生出一股亲近之感。
同一时间,李承乾也在细细观察着面前的李渊。
仁寿二年的祖父,如今正值壮年,身材高大,精神烁烁,与他印象中的祖父有着很大的差异。
想到离世了两年的祖父如今又站在自己面前,李承乾鼻头一酸,有些想哭。
不过他还是忍住了。
此刻的他暂时并不打算透露身份。
这一切,还是等父皇来说比较好。
李承乾的表情变化并未引起李渊的注意,因为他来到李承乾面前的第一时间,便朝李承乾拱手示意。
“不知小郎君怎么称呼?”
李承乾拱手回应道。
“国公称呼我为李高明就行。”
“李高明?阁下莫不是也是陇西李氏?”
李承乾讪讪一笑,随后点点头。
见李承乾是陇西李氏,李渊倒也熟络了起来。
“高明,不知太子殿下此行可有何交代。”
“并无其他交代,而是送了一些东西给国公您。”
“东西?”
李承乾将背后的背包解下,露出了里面各式各样的小玩意。
望远镜,指南针,手表等一系列对李渊而言极为有用的东西。
“这是?”
望着背包中琳琅满目的物件,李渊的眼睛瞪得老大。
“这些都是太子殿下所赏赐的奇物,至于用途……”
在李承乾的解释下,李渊双手抱拳道。
“多谢太子殿下赏赐。”
“国公,我有一个不情之请,听闻国公箭术无双,不知可否教导一番。”
“教导谈不上,倒是可以相互切磋切磋。”
李渊谦虚地回应,并将李承乾带到了校场之上。
这时,之前在校场之上的少年,正用好奇地眼眸看向李承乾。
“国公,不知这位是?”
“高明,这是犬子建成。”
果然……
李承乾面露了然之色。
仁寿元年,父皇还在襁褓之中,能够与祖父如此亲近之人,那就只有他的大伯李建成。
如果,杨广能够安安稳稳地发展隋朝,那这个世界,想来应该就不会出现所谓的继承人争夺了。
“国公,那之前那位是?”
李承乾指了指站在校场边上的孩童。
“高明,那位是小女秀宁。”
李承乾的的神色终于有所动容。
没想到刚刚的那位孩童,竟然是他的姑姑平阳昭公主。
他的这位姑姑可不是一般人,在隋末动乱时期,她凭借自己,就拉起了一只数万人的娘子军。
并且,与父亲一般,他的这位姑姑军事才能卓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的屈突通甚至都是姑姑的手下败将。
可以说,在祖父一统天下的过程中,姑姑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以至于,在姑姑死后,是以军礼下葬的,并且还获得了“昭”这个谥号。
可以说极尽恩宠。
不过,历史上的姑姑早夭,这次,他肯定是不会再让这一情况发生了。
下定决心后,李承乾收回了思绪,开始了与祖父李渊的切磋。
准备地来说,是接受祖父的教导。
一天的时间转瞬即逝,黄昏时分,李渊将李承乾送出了大门。
望着逐渐离开的马车,李渊不知为何,竟有些不舍。
或许是因为这年轻人与他颇为投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