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三章 群英荟萃
封常清有些奇怪。
按理来说,他来到鄯州,最终所见之人应该是陇右河西节度使哥舒翰。
但是,哥舒翰对他与高仙芝节度使而言,都不陌生。
如果,是领着自己去见哥舒翰,那节度使只需要说哥舒翰即可。
但是现在,高仙芝节度使却说带他去见一人。
换而言之,他并不认识对方。
难不成是朝廷派来的使臣?
这个倒是很有可能。
因此,封常清也就不再纠结于即将见面之人的身份一事,他现在所关心的,乃是另一个问题。
“大将军,此行我从安西至陇右途中,均发现士卒调动的情况,另外结合今日鄯州之动向,似乎预示着即将有战事发生?”
封常清跟随着高仙芝的脚步,一边向府衙深处走去,一边询问道。
“常清,与你料想的不差,确实是有战事发生。”
走在前方的高仙芝,每每回想起他前段时间来到鄯州,面见太宗皇帝陛下后,所获悉到的那个惊人消息,他的心里便久久不能平静。
陛下竟然要集合兵力,对如今在大唐如日中天的范阳,平卢,河东节度使安禄山动手。
用陛下的话说,安禄山心怀异心,需尽早铲除。
事实上,关于安禄山有异心一事,他确实察觉出有些端倪。
天宝六年,安禄山在范阳郡新建了一座雄武城。
虽然明面上是抵御外敌之用,但是根据一些零零散散的消息,那座城池绝不是抵御外敌这么简单。
不过,他虽然有所怀疑,但是却无可奈何。
因为安禄山在朝中可谓是炙手可热,深得陛下信任,即使是当朝宰相杨国忠怀疑安禄山造反,也没有下文。
所以他只好将这一切埋藏在心底。
但是太宗皇帝陛下的到来,改变了这一切。
太宗皇帝知晓了未来的发展,也知晓了安禄山即将造反一事,太宗皇帝来天宝一朝,就是为了扑灭安禄山的造反。
那他身为大唐忠臣,自然责无旁贷。
“大将军,此次战事的目标莫不是吐蕃?”
这是封常清考虑许久后才得到的答案。
只有吐蕃,才需要他与哥舒翰的联手,并且两人的辖区,也都与吐蕃接壤。
高仙芝摇了摇头。
“此次战事的目标并非吐蕃,而是……”
高仙芝话音未落,他的目光就被不远处的两人吸引。
封常清也是如此。
对封常清而言,迎面走来的两人他可是异常熟悉。
其中一人乃是如今河西陇右两镇节度使哥舒翰。
他的出现对封常清而言倒没什么稀奇,毕竟鄯州是哥舒翰的地盘。
但是哥舒翰身侧的一人,却大大出乎了封常清的预料。
那人名为李光弼,目前正担任单于都护府副都护一职。
毫无疑问,李光弼出现在此,算是将他刚刚的猜测全部推翻。
因为单于都护府位于阴山以南,职责乃是统领匈奴部落,管理漠南地区的突厥事务,防御突厥的复国势力及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
其主要任务就是防备大唐北方,如果要攻伐吐蕃的话,与单于都护府一点关系都没有。
那为什么单于都护府副都护李光弼会出现在此呢?
封常清感觉此事愈发扑朔迷离了起来。
与此同时,哥舒翰正在与李光弼洽谈甚欢。
两人算是老相识了,都曾在四镇节度使王忠嗣手下任职。
天宝五年,当时哥舒翰担任衙将,负责护卫王忠嗣的安全,李光弼则是兵马使,负责一方军务。
那时的两人都深受王忠嗣的器重。
后来,两人一路升迁,哥舒翰由衙将成长为了陇右河西两镇节度使,而李光弼也成长为了单于都护府的副都护。
就在刚刚,在鄯州城待了一天的李光弼来到府衙,向唐太宗李世民请辞。
在得到一份旨意以及一批后世之物后,哥舒翰便为他的这位好友送行。
然后就撞上了高仙芝与封常清一行。
四人都是熟人,也就免去了相互之间俗套的介绍。
在寒暄一阵后,高仙芝突然开口道。
“哥舒翰,不知陛下可否还在府衙内?”
听到这个问题的封常清,一脸疑惑地望着身侧的高仙芝。
他一度怀疑他是不是听错了。
陛下?
陛下不是一直待在长安吗,为什么会出现在鄯州?
面对着高仙芝的问询,哥舒翰缓缓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