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八章 党争
赵煦将他的打算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
对此,张泊啧了啧嘴。
赵煦竟然开始了养成游戏。
让元符二年的宗泽,去向建炎二年的宗泽学习。
建炎二年的宗泽,那可是能被称之为“帅”的人物。
统领全局的大局观,以及领导各方义军的领袖气质,远超一般的将领。
赵煦的想法他大概也清楚。
虽然现在的宗泽与与岳飞可以前往元符一朝帮助北伐,但是不能总依赖于南宋的援军,而是应该培养本朝的将领。
而将元符三年的宗泽培养出来,便可确保元符一朝数十年的安稳。
“店家,实际上,我来此并非只有这一件事,我还想询问一番,自从上次老十一前往建炎一朝后,鹏举可曾再此来过?”
“鹏举并未来过,这段时间南宋恐怕在为北伐之事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准备。”
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历来打仗之前,所要准备的东西就很多。
粮草,武器装备,情报,战略规划,医疗等都要未雨绸缪。
像明堡宗朱祁镇仅仅几天就聚集几十万大军出征,简直就像开玩笑一样。
因而,岳飞长时间没来,张泊也能够表示理解。
“这样啊,行吧。”
赵煦略微有些遗憾地点了点头。
“哲宗,看你的样子,似乎是想尽快将宗老将军送到建炎二年?”
“算是吧,不过,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
“还有其他原因?”
“没错,我还想让鹏举告知老十一一声,让老十一过段时间来后世一趟。”
张泊这下有些搞不懂了。
明明之前赵煦就已经定下了赵佶留守建炎一朝的任务。
但是现在,却突然要赵佶返回后世。
“哲宗,为何突然召回赵佶,难不成元符一朝发生了什么事?”
赵煦并未直接回答张泊的问题,而是反问道。
“店家你可知,辛弃疾是来自于淳熙十四年。”
张泊木然地点点头。
他还是有些不理解淳熙十四年与赵佶有什么关系。
“店家,淳熙十四年,赵构那王八蛋还活着呢。”
顿时,张泊的脸上露出了恍然之色。
敢情赵煦说的是这事。
不得不说,虽然赵构是个出生,但是他的寿命极为悠长。
在历代帝王中,能够排在第四,仅次于乾隆,萧衍,武则天之后,享年八十一岁。
但是有些人活得时间太长,还不如早死呢。
李隆基是一个,赵构是一个。
赵构不仅在位时荒唐事不胜枚举,就连退位后,他也不安生。
绍兴三十二年(1062),赵构让位于宋孝宗赵眘,但是实际上,退位后的赵构在朝政上还是有不少话语权的。
当时的朝堂上,赵构时期的一些旧臣仍官居要职,宋孝宗赵眘在重要官员任命上需考虑赵构的意见,以维持朝局的稳定。
不过,宋孝宗也曾做出过反抗。
就例如在登基之初,就发动了隆兴北伐。
这件事赵构以及其旧臣都不同意,但是赵眘还是顶着巨大的压力,发动了隆兴北伐。
可惜最终失败了。
然后赵构便通过主和派,敦促孝宗签订《隆兴和议》,通过放弃部分领土,来实现宋金两国的和平。
在《隆兴和议》达成后,宋金便成了叔侄之国,赵构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对当时的金国皇帝完颜雍称呼自己为兄很是满意。
并且赵构还告诫赵眘“彼有胜负,我有存亡。”
大意便是让宋孝宗赵眘别再北伐,因为宋金之战,对金国而言只有胜负,即使击败了金军,也没能力将其灭国。
但是,对宋而言,宋金战争只有存亡,因为金朝有灭宋的能力。
可以说,赵构为了与金朝媾和,已经没有下限了。
甚至,为了不使金人生气,他还要求宋孝宗在接见金国使臣时要离开御座亲自下阶接受国书,这对一个皇帝而言可谓是极尽屈辱。
赵眘虽有恢复中原之志,但在赵构的牵制下,还是走上了对金臣服的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