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陛下,出大事了!太子所言成真了!(第3页)

 “朕有要事与他们商议! 

 “遵旨!” 

 太监领旨,匆忙离去。 

 …… 

 约有半炷香左右。 

 魏征、房玄龄、杜如晦个个神情肃穆的相继抵达御书房。 

 皇帝夜晚急召,必然是发生了大事。 

 尤其是在看到长孙无忌亦同样在场时,三人愈发肯定心中的猜想。 

 “陛下深夜召见,可是发生了什么大事?”房玄龄率先开口询问道。 

 李世民神色凝重,点了点头,沉声说道:“辅机刚刚带来消息,草原连降大雪,草原各部族牛羊死伤惨重。” 

 “河北、河东、河南三道大旱两月无雨,颗粒无收。” 

 “什么!!!” 

 “居然全都被太子说中了!” 

 魏征失声惊呼,冷汗直流。 

 要知道,他今天可是还去单独找过陛下,坚持用兵突厥一事。 

 若是当时皇帝恩准了他的提请,岂不是说大唐将会面临万劫不复的地步! 

 甚至,整个大唐也会因他而毁于一旦! 

 届时,那他魏征,便是大唐的千古罪人啊!!! 

 反观房玄龄、杜如晦,虽震惊于这样的消息,但更多的还是疑虑于魏征方才所说的话! 

 “太子?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太子之前说过?”房玄龄疑惑的询问道。 

 于是魏征又把李承乾如何通过羊肉和粮食价格,推断出北方有大雪,中原地区有大范围干旱的事情说了出来。 

 “嘶~” 

 房玄龄、杜如晦二人倒吸一口凉气。 

 令他们没想到的是,平日里玩世不恭的太子,竟然能从如此细枝末节中察觉到如此关键的信息。 

 甚至,就连平日里他们这些大臣都未曾察觉到! 

 这一刻! 

 他们脑海中不禁想起了当初在朝堂上太子对他们的称赞! 

 如今看来,真是赤果果的打脸啊! 

 “难怪昨日太子不批我等的奏折,原本臣以为太子意气用事,原来太子早有预料。” 

 “幸亏啊!否则的话,大唐怕是要……” 

 “想不到太子殿下年纪轻轻,居然能有此等见识,着实在令人佩服。” 

 房玄龄后怕之余,心中亦有些钦佩。 

 “确实,想当初吾等还被太子称之为朝中擎柱,如今看来,实在是惭愧!” 

 杜如晦也不禁感慨一声。 

 “眼下不是说这事的时候,中原地区三道大旱,诸位爱卿,有何良策?” 

 李世民可没有心思听他们说太子多有远见,眼下最重要的是如何解决问题。 

 房玄龄闻言,面色微顿道:“回陛下,当下我们能做的,只有尽快筹集粮食。” 

 “开放粮仓,安抚灾区百姓,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对于房玄龄给出的方案,李世民只能说是中规中矩。 

 随后李世民看向一旁魏征,询问道:“玄成,因为先前备战一事,户部可统计出了各地粮仓的存粮数量?” 

 魏征上前一步,拱手道:“回陛下,户部正在统计,暂时还无法具体计算出来。” 

 “因为最近一直在调集粮草准备对突厥的作战,故而很多粮仓数目都有变化。” 

 “之前调集了多少粮草到北方?” 

 李世民又问道。 

 “回陛下,之前兵部预定派遣十万大军作战。” 

 “故而户部按照支撑十万人作战三月的需求,已经调集了两百多万石粮草到北方。” 

 “此外还有几十万石粮草,正在陆续往北方运输,加在一起大概有三百多万石。” 

 魏征把现在粮草的调集情况说了出来。 

 李世民闻言,眉宇深锁,语气凝重道:“若是三道全都大旱,那这些粮食一时之间也难以调回,这该如何是好?” 

 看到他这个样子,众人都沉默不语,他们之前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准备对突厥的作战上。 

 谁能想到事情还有这等变化,现在粮食已经运送到了北方,再调回来一路上人吃马嚼,会消耗很多不说,短时间也调不回来。 

 一时间。 

 御书房气氛压抑至极。 

 就在众人思索之时,长孙无忌突然开口道:“陛下,既然太子能够预知这些灾祸,或许他已经有了应对之法。” 

 “我们不妨请太子来,听听他的见解,也许能有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