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 第 125 章


   第125章


    叶满枝交给处长的那张纸, 其实是一张新闻剪报。


    夏竹筠快速浏览一遍后,在双方争论愈发激烈的时候,举手发了言。


    “有个近期的新闻, 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啊。造纸工业是我们归口管理的轻工行业,如果由地方主管部门向评审委员会推荐造纸厂的话, 有三家企业一定榜上有名, 石林、吉岩、开山, 不知大家听说过没有?”


    领导们都比较含蓄, 听说过的就微微颔首,没听说过的便没言语。


    赵桂林是整个会议室里最不含蓄的, 即使坐在后排, 也不耽误他给处长捧场。


    “听过听过, 全省最大的三家造纸厂嘛。”


    叶满枝与领导步调一致, 也紧跟着说:“这三家工厂是我省胶板纸、新闻纸和化学木浆的三巨头。”


    夏竹筠继续笑道:“这三家工厂,算是咱们省造纸工业最具代表性的企业了, 在工艺上和质量上都走在前面, 如果由地方单位推荐, 必然还会有这三家工厂。但是前段时间有个什么事呢?”


    “一些新闻出版单位反映, 这三家造纸厂生产的卷筒新闻纸的拉力不好, 在印刷的过程中很容易断头, 而且纸张复卷松紧不匀, 断面不齐, 非常影响印报效率。”


    “这个情况反映过好几次,三家造纸厂在技术上一直没有做太大的改进。然后《滨江晚报》一气之下就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造纸厂采购了新闻纸。这是一家什么样的造纸厂呢?”


    “这是德化专区凤阳县红旗公社开办的集体工厂!但这家工厂生产的纸张, 在匀度、洁净度和光滑度上都远超那三家大型造纸厂,而且他们的用浆量非常低,竟然达到了全国新闻纸用浆量的先进水平!”


    “要不是《滨江晚报》将这家造纸厂挖掘出来, 恐怕连德化专区的领导都未必听说过这家小小的造纸厂。”


    “我认为像红旗造纸厂这样的沧海遗珠,在全省范围内也许还有很多,如果只靠地方单位推荐的话,会埋没很多有潜力的企业和质量好的产品。”


    叶满枝暗暗在心里给夏处鼓掌,她递过去的那张剪报其实是介绍红旗造纸厂厂长的,其中只有两句话,提及他们的产品赶超了三大造纸厂,被叶满枝用铅笔画了波浪线。


    夏竹筠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抓住重点,与新闻出版单位的投诉事件联系起来,完成发言,可见处长就是处长,有水平!


    其他单位还想针对夏竹筠的发言提问,工业厅的罗厅长却出言打断道:“说了那么多,一直没说到点子上。既然其他同志不敢提,那我就节省时间,把最重要的一点提一提。”


    叶满枝赶紧竖起耳朵,听本单位一把手的发言。


    这还是她第一次近距离聆听厅长讲话呐!


    罗厅长问:“如果全部由地方主管部门推荐,有没有徇私和贿赂的风险?”


    会议室里骤然一静。


    “有吧?谁能举手保证说一定公平公正吗?没人敢打包票吧?”罗厅长换上轻松的口吻说,“所以嘛,以防万一,还是由企业自行申请吧。有些同志担心会收到太多申请,增加大家的工作量,我觉得这种担心完全没必要。省优的报名条件是很严格的,质量指标必须接近或达到国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光是这一点就能把一大半产品拦在门外!”


    夏竹筠笑道:“厅长,被您这样一讲,感觉形势好像不容乐观呐!”


    “哈哈哈哈……”


    被罗厅长强行干预以后,会议进度总算加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