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代军工大院鹿子草
126 第 126 章(第2页)
吴峥嵘在院外放了一挂鞭炮,他们这个小家便正式在新环境里安家落户了。
望着到处乱跑的几个孩子,黄黎问:“有言的幼儿园定了吗?你们打算让她在哪上学啊?”
她对小姑子没什么不舍的,但非常舍不得这个小外甥女。
她自己没有闺女,儿子还经常作妖让她心累,这几年也算把有言当成半个闺女了。
“上军事学院的幼儿园吧。”
叶满枝其实想让闺女上省人委的机关幼儿园,但吴峥嵘给她分析了一通利弊以后,她又打消了念头。
孩子去了机关幼儿园,接送的任务就全落到她身上了。
而且上小学是按户口划片的。
1062研究所虽然跟军事学院没关系,但他们毕竟借住在人家的家属院里。
等到1062所自己盖家属楼,不知要等到猴年马月。
所以,吴玉琢上小学的时候,很大概率要读军事学院的子弟小学。
届时她的同班同学都是从军事学院幼儿园直升上来的,而她这个外来户很有可能融不进新集体。
为了让闺女适应新家和新幼儿园,叶满枝跟两个嫂子商量,把出租车和起球留在家里住了一个礼拜。
三个小屁孩同吃同住,白天一起去军事学院的幼儿园上学,晚上再一起回家玩耍。
等到出租车和起球要返回656厂上幼儿园的时候,吴玉琢小朋友没啥不舍的,还答应哥哥们每周末回姥姥家一起玩,但俩臭小子却哭得肝肠寸断。
叶满枝感叹着珍贵的兄妹情,而吴峥嵘却冷酷地打破了她的幻想。
“新幼儿园的滑梯长度将近三十米,还是旋转滑梯,他俩是舍不得大滑梯呢。”
叶满枝:“……”
吴峥嵘犹嫌不够似的继续说:“没有两个哥哥跟她抢滑梯,你闺女可高兴了。”
叶满枝:“……”
这脆弱的兄妹情啊。
……
小朋友对新环境适应良好,叶满枝也在新家开启了新生活。
起床号依旧在六点钟准时吹响,早饭依旧是由吴峥嵘打回来的,孩子依旧是吴峥嵘负责接送的。
从军事学院乘车去单位上班,还能少坐两站地。
除了有两次下班坐错车,坐回了军工大院,其他方面都没什么可挑剔的。
“小叶,咱们一会儿去办公厅一趟,你准备一下啊!”夏竹筠来办公室喊人。
“处长,只有咱们食品组吗?”
“对,带上资料。”
审定委员会陆续收到来自全省各厂的申请材料。
衣食住行,来自食品行业的申请表是最多的。
评审组的工作人员,又将几百份申请分成酒水饮料、糖果、饼干糕点面包、调料、豆类渍菜、米面粮油、乳制品、加工肉制品、鲜冻白条猪肉及分割冻猪肉等十几个类目。
叶满枝策划这个活动的时候,完全没想到评审过程居然会这么繁琐。
看到案头那些申请表的时候,她头都大了!
原以为这次去办公厅,又是整理那些申请表的,然而进入会议室以后,她便发现气氛不太对。
审定委员会的几个副主任都在,好几个不是食品行业评审组的人,也坐在会议室里。
叶满枝不动声色地坐到会议桌前,等着领导讲话。
“今天把几位同志召集过来,是想核实一些情况。”商业厅的郭处长率先开口,拿出三个信封说,“这几天咱们审定委员会陆续收到了几封群众的举报信,据信中所说,咱们评审组里存在收受申请单位礼品的情况。”
夏竹筠问:“实名还是匿名举报信?”
“匿名的。不能因为几封匿名举报信,就冤枉了咱们的同志,但也希望同志们能够如实说明情况。”郭处长点着信封说,“被举报的三位同志都是食品行业评审组的,分别是苗立、陈清河、叶满枝。三位同志有什么想说的吗?”
叶满枝说:“最近确实有很多企业的同志找到我,有想约我喝茶的,请我吃饭的,还有在上下班的路上给我送礼的,不过我都没收过。我居住的家属院管得严,外人进不到里面,我没必要在大门口收人家的东西。”
商业厅的苗立紧接着说:“我的情况跟叶满枝差不多,我也没收过。”
供销社的陈清河如实道:“我收到了来自德化肉联厂的礼品,不过第二天上班就交给蔡处长处理了。”
叶满枝瞄了眼五哥的丈母娘,只见蔡处长颔首说:“小陈已经跟我汇报过了。”
“嗯,那么陈清河的情况与举报信中所述就是吻合的。”
处理过针对陈清河的举报,郭处长再看另外二人时,便下意识蹙了眉。
蔡处长瞟向眼观鼻鼻观心的叶满枝,沉默片刻说:“匿名举报不能作为评判干部的依据,既然信上说咱们的干部收了礼品,那有收礼的,就有送礼的。把送礼的人喊来问问就知道了。”
其他人:“……”
哪个送礼的人会当众承认自己送礼了?
除非有特别充分的人证物证,否则送礼和收礼的双双否认,这事最后就不了了之了。
郭处长严肃道:“我已经将信上提及的相关人员请来了,咱们问问情况再说吧。”
先被请进来的是石林酒厂的副厂长,被问及是否给苗立送过礼时,对方矢口否认。
“没有没有,绝对没送过!我连那位同志的面都没见过,怎么送礼呢?”
说得好像两人根本不认识。
苗立肩膀稍松,将后背贴到了椅背上。
送礼都是私下完成的,没有第三方在场,只要当事双方不承认,就很难抓住把柄。
郭处长似乎早已料到这个结果,请第二人进来之前,语重心长地敲打道:“咱们是搞优质产品评审的,这种评比最讲究公平公正,所以大家一定要立身端正,不要因为个人行为,影响整个省优项目的口碑和公信度。”
那两人之间是否有猫腻,从进门时的一个眼神就看得出来。
郭处长没再多言,苗立是他们商业厅的干部,具体要如何处理,等回了单位以后再说吧。
他蹙眉沉吟一阵,接下来的对质也许又是走过场,但他还是让人把滨江第一食品厂的刘胜请了进来。
刘胜一进门就笑着与各位领导问好,等到被问及是否给叶满枝送过礼的时候,他竟然出乎所有人预料地承认了!
“这事怪我,怪我!”刘胜搓着手说,“我的本意是想让评审组的专家们提前品鉴一下我们厂的产品,但是厂长觉得我送礼的时间太敏感,可能有行贿的嫌疑,影响评比的公平性。所以,我只送了一份,就没再给其他评审送了。”
望着到处乱跑的几个孩子,黄黎问:“有言的幼儿园定了吗?你们打算让她在哪上学啊?”
她对小姑子没什么不舍的,但非常舍不得这个小外甥女。
她自己没有闺女,儿子还经常作妖让她心累,这几年也算把有言当成半个闺女了。
“上军事学院的幼儿园吧。”
叶满枝其实想让闺女上省人委的机关幼儿园,但吴峥嵘给她分析了一通利弊以后,她又打消了念头。
孩子去了机关幼儿园,接送的任务就全落到她身上了。
而且上小学是按户口划片的。
1062研究所虽然跟军事学院没关系,但他们毕竟借住在人家的家属院里。
等到1062所自己盖家属楼,不知要等到猴年马月。
所以,吴玉琢上小学的时候,很大概率要读军事学院的子弟小学。
届时她的同班同学都是从军事学院幼儿园直升上来的,而她这个外来户很有可能融不进新集体。
为了让闺女适应新家和新幼儿园,叶满枝跟两个嫂子商量,把出租车和起球留在家里住了一个礼拜。
三个小屁孩同吃同住,白天一起去军事学院的幼儿园上学,晚上再一起回家玩耍。
等到出租车和起球要返回656厂上幼儿园的时候,吴玉琢小朋友没啥不舍的,还答应哥哥们每周末回姥姥家一起玩,但俩臭小子却哭得肝肠寸断。
叶满枝感叹着珍贵的兄妹情,而吴峥嵘却冷酷地打破了她的幻想。
“新幼儿园的滑梯长度将近三十米,还是旋转滑梯,他俩是舍不得大滑梯呢。”
叶满枝:“……”
吴峥嵘犹嫌不够似的继续说:“没有两个哥哥跟她抢滑梯,你闺女可高兴了。”
叶满枝:“……”
这脆弱的兄妹情啊。
……
小朋友对新环境适应良好,叶满枝也在新家开启了新生活。
起床号依旧在六点钟准时吹响,早饭依旧是由吴峥嵘打回来的,孩子依旧是吴峥嵘负责接送的。
从军事学院乘车去单位上班,还能少坐两站地。
除了有两次下班坐错车,坐回了军工大院,其他方面都没什么可挑剔的。
“小叶,咱们一会儿去办公厅一趟,你准备一下啊!”夏竹筠来办公室喊人。
“处长,只有咱们食品组吗?”
“对,带上资料。”
审定委员会陆续收到来自全省各厂的申请材料。
衣食住行,来自食品行业的申请表是最多的。
评审组的工作人员,又将几百份申请分成酒水饮料、糖果、饼干糕点面包、调料、豆类渍菜、米面粮油、乳制品、加工肉制品、鲜冻白条猪肉及分割冻猪肉等十几个类目。
叶满枝策划这个活动的时候,完全没想到评审过程居然会这么繁琐。
看到案头那些申请表的时候,她头都大了!
原以为这次去办公厅,又是整理那些申请表的,然而进入会议室以后,她便发现气氛不太对。
审定委员会的几个副主任都在,好几个不是食品行业评审组的人,也坐在会议室里。
叶满枝不动声色地坐到会议桌前,等着领导讲话。
“今天把几位同志召集过来,是想核实一些情况。”商业厅的郭处长率先开口,拿出三个信封说,“这几天咱们审定委员会陆续收到了几封群众的举报信,据信中所说,咱们评审组里存在收受申请单位礼品的情况。”
夏竹筠问:“实名还是匿名举报信?”
“匿名的。不能因为几封匿名举报信,就冤枉了咱们的同志,但也希望同志们能够如实说明情况。”郭处长点着信封说,“被举报的三位同志都是食品行业评审组的,分别是苗立、陈清河、叶满枝。三位同志有什么想说的吗?”
叶满枝说:“最近确实有很多企业的同志找到我,有想约我喝茶的,请我吃饭的,还有在上下班的路上给我送礼的,不过我都没收过。我居住的家属院管得严,外人进不到里面,我没必要在大门口收人家的东西。”
商业厅的苗立紧接着说:“我的情况跟叶满枝差不多,我也没收过。”
供销社的陈清河如实道:“我收到了来自德化肉联厂的礼品,不过第二天上班就交给蔡处长处理了。”
叶满枝瞄了眼五哥的丈母娘,只见蔡处长颔首说:“小陈已经跟我汇报过了。”
“嗯,那么陈清河的情况与举报信中所述就是吻合的。”
处理过针对陈清河的举报,郭处长再看另外二人时,便下意识蹙了眉。
蔡处长瞟向眼观鼻鼻观心的叶满枝,沉默片刻说:“匿名举报不能作为评判干部的依据,既然信上说咱们的干部收了礼品,那有收礼的,就有送礼的。把送礼的人喊来问问就知道了。”
其他人:“……”
哪个送礼的人会当众承认自己送礼了?
除非有特别充分的人证物证,否则送礼和收礼的双双否认,这事最后就不了了之了。
郭处长严肃道:“我已经将信上提及的相关人员请来了,咱们问问情况再说吧。”
先被请进来的是石林酒厂的副厂长,被问及是否给苗立送过礼时,对方矢口否认。
“没有没有,绝对没送过!我连那位同志的面都没见过,怎么送礼呢?”
说得好像两人根本不认识。
苗立肩膀稍松,将后背贴到了椅背上。
送礼都是私下完成的,没有第三方在场,只要当事双方不承认,就很难抓住把柄。
郭处长似乎早已料到这个结果,请第二人进来之前,语重心长地敲打道:“咱们是搞优质产品评审的,这种评比最讲究公平公正,所以大家一定要立身端正,不要因为个人行为,影响整个省优项目的口碑和公信度。”
那两人之间是否有猫腻,从进门时的一个眼神就看得出来。
郭处长没再多言,苗立是他们商业厅的干部,具体要如何处理,等回了单位以后再说吧。
他蹙眉沉吟一阵,接下来的对质也许又是走过场,但他还是让人把滨江第一食品厂的刘胜请了进来。
刘胜一进门就笑着与各位领导问好,等到被问及是否给叶满枝送过礼的时候,他竟然出乎所有人预料地承认了!
“这事怪我,怪我!”刘胜搓着手说,“我的本意是想让评审组的专家们提前品鉴一下我们厂的产品,但是厂长觉得我送礼的时间太敏感,可能有行贿的嫌疑,影响评比的公平性。所以,我只送了一份,就没再给其他评审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