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代军工大院鹿子草
139 第 139 章(第2页)
她觉得自己应该对吴峥嵘再好一点。
所以最近几天下班后,她经常顺路去副食品商店买香肠、素鸡、猪头肉之类的下酒菜,游完泳以后,夫妻俩一起吃个宵夜,喝点小酒,再干点上不得台面的事情。
他俩刚结婚那年,在广州买到过一本不正经的苏联小说《日日夜夜》,虽然那小说当天就被毁尸灭迹了,但阅览过全文的吴大博士,仍然记忆犹新。
有些体操动作由于太过羞耻,曾被叶满枝一票否决过。
不过,吴峥嵘发现她最近的心理防线似乎正在节节后退,于是将人抱坐到自己身上骑稳,从记忆里翻出那些被他扔到角落的知识,响应号召丰富了一下夫妻俩的业余生活。
叶满枝没去江边搏击风浪,但她去上班的时候,感觉跟在江里游过一圈差不多。
夏竹筠捶着自己的手臂问:“小叶,你游泳练得怎么样?有信心成功渡江吗?”
“说实话没什么信心,江面太宽了,听说有一公里呢。一公里的路程跑过去都要挺长时间,何况是游过去,”叶满枝叹道,“我到时候争取多坚持一段时间吧。”
机关里的活动向来是上行下效。
就像当初组织女同志跳舞,很多人都是听说有郭厅牵头,才积极报名参与的。
夏竹筠的水性其实挺一般,要不是为了让更多女同志加入三八妇女队,她根本不会报这个名。
“你年轻,多锻炼锻炼兴许能成功。”夏竹筠鼓励道,“咱们厅机关的三八妇女游泳队,总共18人,到时候只要有一人能够横渡成功,就算咱们取得胜利了。小叶,你可得加把劲儿!”
叶满枝笑道:“反正我最近下班后天天去泳池练习游泳,最好的成绩是一口气游四百米,再多就游不动了,中间要是能休息一会儿,恢复一下体力也许能成功。”
“你确实得好好锻炼,江里有风浪,比游泳池难游。”
两人一路说笑着来到会议室开会,推开大门之前,夏竹筠还语气轻松地说:“可以考虑安排一条安全船,队员们游累了,还能趴在上面歇会儿。”
叶满枝笑着将领导送进会议室,自己留在外面与其他秘书寒暄。
最近厅里没什么大动作,她和夏竹筠的日子也跟着松快了。
夏竹筠当上副厅长以后,为了刺激企业生产活力,牵头搞起了省际竞赛,除了天津的27家轻工企业,北京那边也有13家企业报名参与竞赛了。
尽管竞赛还没正式开始,但夏竹筠已经将前期准备工作做好了,只要负责具体执行的“直属企业处”能认真执行,夏厅就算迎来了开门红。
叶满枝没在会议室外面杵着,与其他秘书聊了几句,便返回了秘书室写讲话稿。
她原以为这就是一次普通的学习会,结果夏竹筠再次返回办公室时,却皱紧了眉头。
三楼的气氛再不复之前的轻松。
不用叶满枝特意打听,只过了一个午饭时间,她就从其他同事那里听说了上午的会议内容——
省工业厅准备关闭一些由非工业部门开办的,生产重复、与大厂争夺原料的小工厂。
这些小工厂的数量,可能高达上千家。
而非工业部门的范围可就大了去了,像是商业部门、建设交通部门、农业部门等等,都或多或少开办过一些工厂。
如今工业厅为了保证大厂的原料供应,勒令关停人家的小厂。
这跟抢人家饭碗有啥区别?
甚至不是抢饭碗,而是踢翻人家的饭碗了!
只要这个计划正式通过,那么工业厅就站在了其他部门的对立面。
厅党委似乎有意将这项工作交给李副厅长或夏竹筠。
而无论由谁负责牵头,只要接手了这份工作,都将是直接承受众怒的人。
如何安抚各方情绪,纵横捭阖,保证这项工作平稳落地,极考验主管领导的能力。
叶满枝觉得事情有点棘手,据说,之前精简机关工作人员的时候,负责这项工作的李副厅长,被人找到家里去砸过窗玻璃。
如今要关停上千家工厂,肯定会得罪更多人!
叶满枝的鸡皮疙瘩一下子就冒出来了。
我滴妈呀,领导家的窗玻璃可能都不够人家砸的!
夏竹筠要是真的负责这项工作了,那她这样的马前卒肯定也跑不了。
她默默关注着党委办公室那边的动静,在心里暗暗祈祷,这种得罪人的事可千万别落到自家头上!
在秘书室里紧张了一下午,直到下班前接到三嫂的电话,她才缓解了这种紧张情绪。
黄大仙约她下班后在单位门口见面。
叶满枝走出去时,对方已经等候在门口了,身边还带着出租车。
“嫂子,啥事这么着急啊?出租车今天不用上课呀?”叶满枝在侄子的胖脸蛋上揉搓了一把,“车车,好几天没见到小姑了,想小姑没?”
“想啦,”出租车补充,“还想我妹妹了。”
“哈哈,有言也在家念叨你和起球呢!”叶满枝爱不释手地摸着他的小胖脸,“嫂子,你们吃晚饭了吗?一起去我们单位食堂吃点吧?”
“还是去对面的国营饭店吧,今天我请客,”黄黎往斜对面指了指,“我想跟你说点事。”
“哦,那走吧。”
无事不登三宝殿,叶满枝早在接到黄大仙的电话时,就有了心理准备。
她牵起侄子胖乎的小手,走在前面带路。
“咱们市里有二十多家工厂,合办了一个联合工业大学的事,你听说了吧?”黄黎问。
“听说了,前阵子不是还上过报纸嘛,市里对这家大学还挺重视的,听说请了不少知名教授和资深工程师授课。”
“对,办大学的消息已经传了一两年了。之前我们在厂里打听到的消息是,656厂也会参与这所大学的筹建工作,到时候厂里可以推荐优秀的工程师和技工去联合大学进修,拿正规的大学文凭。”
叶满枝问:“我三哥也想去这所联合工业大学读书吧?”
“对,”黄黎颔首,“他是厂里的工程师,这几年的工作表现也不错,如果厂里能推荐工人上大学的话,他应该能争取到一个名额。”
当初没能去斯大林汽车厂实习,学习最先进的技术,一直是叶满堂心里的遗憾。
尽管这两年中苏关系破裂,让他的遗憾少了一些,可是,他想要继续进步的想法一直没断过。
刚得知厂里要跟人合办联合大学的时候,他们两口子都挺期待的。
所以最近几天下班后,她经常顺路去副食品商店买香肠、素鸡、猪头肉之类的下酒菜,游完泳以后,夫妻俩一起吃个宵夜,喝点小酒,再干点上不得台面的事情。
他俩刚结婚那年,在广州买到过一本不正经的苏联小说《日日夜夜》,虽然那小说当天就被毁尸灭迹了,但阅览过全文的吴大博士,仍然记忆犹新。
有些体操动作由于太过羞耻,曾被叶满枝一票否决过。
不过,吴峥嵘发现她最近的心理防线似乎正在节节后退,于是将人抱坐到自己身上骑稳,从记忆里翻出那些被他扔到角落的知识,响应号召丰富了一下夫妻俩的业余生活。
叶满枝没去江边搏击风浪,但她去上班的时候,感觉跟在江里游过一圈差不多。
夏竹筠捶着自己的手臂问:“小叶,你游泳练得怎么样?有信心成功渡江吗?”
“说实话没什么信心,江面太宽了,听说有一公里呢。一公里的路程跑过去都要挺长时间,何况是游过去,”叶满枝叹道,“我到时候争取多坚持一段时间吧。”
机关里的活动向来是上行下效。
就像当初组织女同志跳舞,很多人都是听说有郭厅牵头,才积极报名参与的。
夏竹筠的水性其实挺一般,要不是为了让更多女同志加入三八妇女队,她根本不会报这个名。
“你年轻,多锻炼锻炼兴许能成功。”夏竹筠鼓励道,“咱们厅机关的三八妇女游泳队,总共18人,到时候只要有一人能够横渡成功,就算咱们取得胜利了。小叶,你可得加把劲儿!”
叶满枝笑道:“反正我最近下班后天天去泳池练习游泳,最好的成绩是一口气游四百米,再多就游不动了,中间要是能休息一会儿,恢复一下体力也许能成功。”
“你确实得好好锻炼,江里有风浪,比游泳池难游。”
两人一路说笑着来到会议室开会,推开大门之前,夏竹筠还语气轻松地说:“可以考虑安排一条安全船,队员们游累了,还能趴在上面歇会儿。”
叶满枝笑着将领导送进会议室,自己留在外面与其他秘书寒暄。
最近厅里没什么大动作,她和夏竹筠的日子也跟着松快了。
夏竹筠当上副厅长以后,为了刺激企业生产活力,牵头搞起了省际竞赛,除了天津的27家轻工企业,北京那边也有13家企业报名参与竞赛了。
尽管竞赛还没正式开始,但夏竹筠已经将前期准备工作做好了,只要负责具体执行的“直属企业处”能认真执行,夏厅就算迎来了开门红。
叶满枝没在会议室外面杵着,与其他秘书聊了几句,便返回了秘书室写讲话稿。
她原以为这就是一次普通的学习会,结果夏竹筠再次返回办公室时,却皱紧了眉头。
三楼的气氛再不复之前的轻松。
不用叶满枝特意打听,只过了一个午饭时间,她就从其他同事那里听说了上午的会议内容——
省工业厅准备关闭一些由非工业部门开办的,生产重复、与大厂争夺原料的小工厂。
这些小工厂的数量,可能高达上千家。
而非工业部门的范围可就大了去了,像是商业部门、建设交通部门、农业部门等等,都或多或少开办过一些工厂。
如今工业厅为了保证大厂的原料供应,勒令关停人家的小厂。
这跟抢人家饭碗有啥区别?
甚至不是抢饭碗,而是踢翻人家的饭碗了!
只要这个计划正式通过,那么工业厅就站在了其他部门的对立面。
厅党委似乎有意将这项工作交给李副厅长或夏竹筠。
而无论由谁负责牵头,只要接手了这份工作,都将是直接承受众怒的人。
如何安抚各方情绪,纵横捭阖,保证这项工作平稳落地,极考验主管领导的能力。
叶满枝觉得事情有点棘手,据说,之前精简机关工作人员的时候,负责这项工作的李副厅长,被人找到家里去砸过窗玻璃。
如今要关停上千家工厂,肯定会得罪更多人!
叶满枝的鸡皮疙瘩一下子就冒出来了。
我滴妈呀,领导家的窗玻璃可能都不够人家砸的!
夏竹筠要是真的负责这项工作了,那她这样的马前卒肯定也跑不了。
她默默关注着党委办公室那边的动静,在心里暗暗祈祷,这种得罪人的事可千万别落到自家头上!
在秘书室里紧张了一下午,直到下班前接到三嫂的电话,她才缓解了这种紧张情绪。
黄大仙约她下班后在单位门口见面。
叶满枝走出去时,对方已经等候在门口了,身边还带着出租车。
“嫂子,啥事这么着急啊?出租车今天不用上课呀?”叶满枝在侄子的胖脸蛋上揉搓了一把,“车车,好几天没见到小姑了,想小姑没?”
“想啦,”出租车补充,“还想我妹妹了。”
“哈哈,有言也在家念叨你和起球呢!”叶满枝爱不释手地摸着他的小胖脸,“嫂子,你们吃晚饭了吗?一起去我们单位食堂吃点吧?”
“还是去对面的国营饭店吧,今天我请客,”黄黎往斜对面指了指,“我想跟你说点事。”
“哦,那走吧。”
无事不登三宝殿,叶满枝早在接到黄大仙的电话时,就有了心理准备。
她牵起侄子胖乎的小手,走在前面带路。
“咱们市里有二十多家工厂,合办了一个联合工业大学的事,你听说了吧?”黄黎问。
“听说了,前阵子不是还上过报纸嘛,市里对这家大学还挺重视的,听说请了不少知名教授和资深工程师授课。”
“对,办大学的消息已经传了一两年了。之前我们在厂里打听到的消息是,656厂也会参与这所大学的筹建工作,到时候厂里可以推荐优秀的工程师和技工去联合大学进修,拿正规的大学文凭。”
叶满枝问:“我三哥也想去这所联合工业大学读书吧?”
“对,”黄黎颔首,“他是厂里的工程师,这几年的工作表现也不错,如果厂里能推荐工人上大学的话,他应该能争取到一个名额。”
当初没能去斯大林汽车厂实习,学习最先进的技术,一直是叶满堂心里的遗憾。
尽管这两年中苏关系破裂,让他的遗憾少了一些,可是,他想要继续进步的想法一直没断过。
刚得知厂里要跟人合办联合大学的时候,他们两口子都挺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