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代军工大院鹿子草
160 第 160 章(第2页)
叶满枝将提着的网兜塞进她手里。
网兜里面的特产,清清楚楚,一目了然。
两根欧式香肠,两罐午餐肉。
这本来是叶满枝准备在火车上,给吴玉琢加餐改善伙食的。
但她俩几乎在每个停靠站都能买到老乡兜售的吃食,所以,香肠和午餐肉就省了下来。
这会儿正好能充当特产送礼。
网兜里的东西不多,但价格着实不便宜,这一小兜特产,起码要五块钱了。
孙玉书推辞道:“这太贵重了,我不能收。”
“哈哈,孙主任,我又不是你们上海的干部。外地朋友给你带点特产,有啥不能收的,你收好吧,我这就回去了。”
见她真的没打算多留,也不是求自己办事的,孙玉书反而有些为难了。
她跟叶满枝着实算不上有多深的交情,只在北京开会的时候打过几次交道。
虽然大家一起聊天时说过,“欢迎来XX玩”、“到时候尝尝我们的特产”,但那都是场面上的客套话,没几个人会当真。
她哪能无缘无故收人家的特产!
孙玉书看了眼手表说:“小叶,还有几分钟下班,要不在我们机关食堂吃了饭再走吧?”
叶满枝当然不会拒绝啦,牵着小工具人就进了工业局的食堂。
食堂的饭菜都是大锅饭,没什么可挑的。
孙玉书打了饭菜,笑着问:“小叶,你不是在给夏厅当秘书吗?领导那边能离得开人吗?”
“领导秘书当然走不开,但我年初的时候,被省厅调到滨江第一食品厂工作了,现在是食品厂的副厂长。”叶满枝指了指网兜里的午餐肉,“这午餐肉罐头就是我们厂生产的!”
孙玉书惊讶地打量她一番,“那得恭喜你啊!这么快就走上领导岗位了。”
省工业厅与他们市工业局是同级别的单位。
副职领导的秘书,大多是副科级干部。
从省厅调去企业,一般不会平级调动,叶满枝这个副厂长应该是正科级干部。
妥妥的进步了!
叶满枝往闺女的饭盒里夹了两块瘦肉,让她好好吃饭,感叹道:“我这也算是临危受命吧,今年春节刚过,我们厂里发生了一场火灾,烧了不少厂房和设备。时间都过去半年了,我们厂还没恢复元气呢,要重新购买不少设备。”
“那你这次去工业展览会上参观,是想购买设备的?”孙玉书问。
“对,我们厂打算买几套罐头生产线,最近正在到处考察呢。”
孙玉书问:“需要我帮你跟厂家打声招呼吗?”
对方是来买设备的,她帮忙跟工厂打招呼,算是两边送人情。
“孙主任要是能帮忙招呼一声,那当然再好不过了。我是第一次来上海,人生地不熟,还真怕买到不合适的设备。”
叶满枝承了对方的人情后,面上又露出犹豫神色,不好意思地问:“孙主任,我这次来,其实有个事想请你帮帮忙。”
闻言,孙玉书心里反而踏实了不少。
她就说嘛,这个叶满枝无缘无故给她送重礼,实在是不正常。
要是对方有求于她,倒是说得通了。
“嗯,什么事?你先说说看。”
能办她就办,办不了就把网兜还回去。
叶满枝说:“我昨天来了上海以后才发现,全国各大企事业单位都在学上海,赶上海,来上海参观的同志实在太多了,连旅馆招待所的房间都特别紧张。我寻思,既然已经来了,就别浪费机会。除了买设备,我还想趁机参观一下咱们上海的食品厂,跟同行们学习学习,取取经。但我这属于临时起意,并没提前跟兄弟单位打招呼,冒然上门去参观学习未免唐突。孙主任,你能不能帮我牵个线?”
孙玉书算是彻底把心放回了肚子里。
这对她来说就是举手之劳,打个电话就能办成的事!
“可以呀,你想去哪家企业参观?梅林、冠生园、义民食品厂,都是我们上海本土表现很好的食品厂。”
“梅林和冠生园都行,义民食品厂就先不去了。”叶满枝面上带出点尴尬,“说来惭愧,我们两家正在竞争那条从匈牙利进口的番茄沙司生产线,现在去义民参观,容易引起误会。”
义民食品二厂一直想从轻工业部争取那条进口生产线,孙玉书是了解的。
但是,据她所知,目前貌似只有三家南方企业在竞争。
怎么突然又冒出一个滨江第一食品厂?
这怎么可能?
“小叶,你们要竞争的是轻工业部的生产线吗?”
叶满枝的表情更尴尬了,“对,就是轻工业部的。”
孙玉书动作微顿,无所谓似的点点头,笑道:“大家公平竞争嘛,其实没什么可误会的。我先帮你跟几家食品厂联系,哪家方便就去哪家。对了,你住在哪里?我到时候怎么联系你?”
叶满枝报了旅馆的名字和前台电话。
将饭盒里的饭菜吃干净,又与对方闲聊了一会儿,便带着坐不住的吴玉琢告辞了。
*
孙玉书权衡过后,还是在次日上班的时候,将滨江第一食品厂也在争取生产线的消息,汇报给了赵局。
“他们申请番茄沙司生产线?什么时候的事?”
“不清楚,我也是刚得知的。”
“我记得他们省里刚分到一条汽水生产线吧?部里怎么可能再给他们番茄沙司生产线?”赵副局长摆手说,“这事不可能,不用理会。”
孙玉书说:“我今早打听了一下滨江第一食品厂的情况,他们厂的产品名录里有番茄罐头,每年都有生产任务,番茄的原料供应不成问题。而且这家食品厂的罐头产量很大,占了全省罐头产量的一半以上。但是,他们厂的罐头车间在今年初被烧毁过,不剩什么设备了。现在省工业厅正在全力支持他们重建恢复生产。”
赵副局长仍是摇头:“不可能,怎么会把两条生产线全给滨江?他们省里也不可能通过这样的申请!”
好处没有被一家占尽的。
全国这么多省市,哪里不需要新设备?凭什么好东西全放到滨江去?
他们省厅的领导也不会同意下属企业这样胡闹的。
孙玉书踌躇道:“我昨天刚见过他们厂的副厂长,听那位副厂长的意思,他们的申请早就提交给轻工业部了。”
这种申请都是通过各省市工业主管部门把关的。
既然能递到轻工业部,那肯定是他们省厅已经同意了。
赵副局长皱眉想了想,拿起听筒给北京拨了一通长途电话。
她内心坚信不可能发生这种事。
网兜里面的特产,清清楚楚,一目了然。
两根欧式香肠,两罐午餐肉。
这本来是叶满枝准备在火车上,给吴玉琢加餐改善伙食的。
但她俩几乎在每个停靠站都能买到老乡兜售的吃食,所以,香肠和午餐肉就省了下来。
这会儿正好能充当特产送礼。
网兜里的东西不多,但价格着实不便宜,这一小兜特产,起码要五块钱了。
孙玉书推辞道:“这太贵重了,我不能收。”
“哈哈,孙主任,我又不是你们上海的干部。外地朋友给你带点特产,有啥不能收的,你收好吧,我这就回去了。”
见她真的没打算多留,也不是求自己办事的,孙玉书反而有些为难了。
她跟叶满枝着实算不上有多深的交情,只在北京开会的时候打过几次交道。
虽然大家一起聊天时说过,“欢迎来XX玩”、“到时候尝尝我们的特产”,但那都是场面上的客套话,没几个人会当真。
她哪能无缘无故收人家的特产!
孙玉书看了眼手表说:“小叶,还有几分钟下班,要不在我们机关食堂吃了饭再走吧?”
叶满枝当然不会拒绝啦,牵着小工具人就进了工业局的食堂。
食堂的饭菜都是大锅饭,没什么可挑的。
孙玉书打了饭菜,笑着问:“小叶,你不是在给夏厅当秘书吗?领导那边能离得开人吗?”
“领导秘书当然走不开,但我年初的时候,被省厅调到滨江第一食品厂工作了,现在是食品厂的副厂长。”叶满枝指了指网兜里的午餐肉,“这午餐肉罐头就是我们厂生产的!”
孙玉书惊讶地打量她一番,“那得恭喜你啊!这么快就走上领导岗位了。”
省工业厅与他们市工业局是同级别的单位。
副职领导的秘书,大多是副科级干部。
从省厅调去企业,一般不会平级调动,叶满枝这个副厂长应该是正科级干部。
妥妥的进步了!
叶满枝往闺女的饭盒里夹了两块瘦肉,让她好好吃饭,感叹道:“我这也算是临危受命吧,今年春节刚过,我们厂里发生了一场火灾,烧了不少厂房和设备。时间都过去半年了,我们厂还没恢复元气呢,要重新购买不少设备。”
“那你这次去工业展览会上参观,是想购买设备的?”孙玉书问。
“对,我们厂打算买几套罐头生产线,最近正在到处考察呢。”
孙玉书问:“需要我帮你跟厂家打声招呼吗?”
对方是来买设备的,她帮忙跟工厂打招呼,算是两边送人情。
“孙主任要是能帮忙招呼一声,那当然再好不过了。我是第一次来上海,人生地不熟,还真怕买到不合适的设备。”
叶满枝承了对方的人情后,面上又露出犹豫神色,不好意思地问:“孙主任,我这次来,其实有个事想请你帮帮忙。”
闻言,孙玉书心里反而踏实了不少。
她就说嘛,这个叶满枝无缘无故给她送重礼,实在是不正常。
要是对方有求于她,倒是说得通了。
“嗯,什么事?你先说说看。”
能办她就办,办不了就把网兜还回去。
叶满枝说:“我昨天来了上海以后才发现,全国各大企事业单位都在学上海,赶上海,来上海参观的同志实在太多了,连旅馆招待所的房间都特别紧张。我寻思,既然已经来了,就别浪费机会。除了买设备,我还想趁机参观一下咱们上海的食品厂,跟同行们学习学习,取取经。但我这属于临时起意,并没提前跟兄弟单位打招呼,冒然上门去参观学习未免唐突。孙主任,你能不能帮我牵个线?”
孙玉书算是彻底把心放回了肚子里。
这对她来说就是举手之劳,打个电话就能办成的事!
“可以呀,你想去哪家企业参观?梅林、冠生园、义民食品厂,都是我们上海本土表现很好的食品厂。”
“梅林和冠生园都行,义民食品厂就先不去了。”叶满枝面上带出点尴尬,“说来惭愧,我们两家正在竞争那条从匈牙利进口的番茄沙司生产线,现在去义民参观,容易引起误会。”
义民食品二厂一直想从轻工业部争取那条进口生产线,孙玉书是了解的。
但是,据她所知,目前貌似只有三家南方企业在竞争。
怎么突然又冒出一个滨江第一食品厂?
这怎么可能?
“小叶,你们要竞争的是轻工业部的生产线吗?”
叶满枝的表情更尴尬了,“对,就是轻工业部的。”
孙玉书动作微顿,无所谓似的点点头,笑道:“大家公平竞争嘛,其实没什么可误会的。我先帮你跟几家食品厂联系,哪家方便就去哪家。对了,你住在哪里?我到时候怎么联系你?”
叶满枝报了旅馆的名字和前台电话。
将饭盒里的饭菜吃干净,又与对方闲聊了一会儿,便带着坐不住的吴玉琢告辞了。
*
孙玉书权衡过后,还是在次日上班的时候,将滨江第一食品厂也在争取生产线的消息,汇报给了赵局。
“他们申请番茄沙司生产线?什么时候的事?”
“不清楚,我也是刚得知的。”
“我记得他们省里刚分到一条汽水生产线吧?部里怎么可能再给他们番茄沙司生产线?”赵副局长摆手说,“这事不可能,不用理会。”
孙玉书说:“我今早打听了一下滨江第一食品厂的情况,他们厂的产品名录里有番茄罐头,每年都有生产任务,番茄的原料供应不成问题。而且这家食品厂的罐头产量很大,占了全省罐头产量的一半以上。但是,他们厂的罐头车间在今年初被烧毁过,不剩什么设备了。现在省工业厅正在全力支持他们重建恢复生产。”
赵副局长仍是摇头:“不可能,怎么会把两条生产线全给滨江?他们省里也不可能通过这样的申请!”
好处没有被一家占尽的。
全国这么多省市,哪里不需要新设备?凭什么好东西全放到滨江去?
他们省厅的领导也不会同意下属企业这样胡闹的。
孙玉书踌躇道:“我昨天刚见过他们厂的副厂长,听那位副厂长的意思,他们的申请早就提交给轻工业部了。”
这种申请都是通过各省市工业主管部门把关的。
既然能递到轻工业部,那肯定是他们省厅已经同意了。
赵副局长皱眉想了想,拿起听筒给北京拨了一通长途电话。
她内心坚信不可能发生这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