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 第 183 章(第2页)

    厂里有了一栋新家属楼的消息,很快便在食品厂传开了。


    最近职工之间的热门话题就是讨论这栋家属楼。


    “整栋楼才32个房间,咱厂里至少需要几百套房呢,这三十几间房够干啥的?”


    “能有新房就不错了,至少说明厂领导替大家想了办法,这不比‘朱政治’强多了?”


    由于朱可海太爱给职工上思想政治课,整天把思想政治觉悟挂在嘴边。


    所以,职工们私下给他起个外号叫“朱政治”。


    又有人说:“我昨天去新楼看过了,在西大街那边,那可是个好地段!”


    “好地段有啥用啊,离咱们厂太远了,没有自行车就得坐公共汽车上下班,每月要白搭三四块的汽车月票钱。而且好地段的房租也贵,同样是20米的房间,在老家属院里只需要五六块,到了西大街那边估计得上十块了!每月要多花七八块钱呢!”


    其他人问:“那要是让你分到房子了,你去不去住啊!”


    “嘿嘿,你管我呢!”


    不去住的才是傻子!


    虽然房租和交通费贵,但那确实是好地段,孩子上学是按照户口划片的,西大街那一片的对口小学是市二小,算是数一数二的好学校。


    而且那栋家属楼是按照办公楼的规格建造的,外观和大门都可气派了。


    要是能住进那样的家属楼,房租贵一点也值啊!


    福利分房的话题在厂里闹得沸沸扬扬。


    叶满枝去罐头车间参加劳动的时候,也被人旁敲侧击地打听了。


    “叶厂长,咱厂这次分房,有啥条件呀?”


    叶满枝笑道:“具体规则还没出来呢,厂办、后勤和人事科的同志正在商量。咱们车间的大多数职工不是都住在家属院吗?还有多少没分到房子的同志?”


    车间主任陈桂兰答:“所有车间加起来,可能要有上百人了。”


    “这么多?”


    “咱家属院落成快十年了,这些年罐头车间又进了不少新人,大多在街道租房住。”


    公租房的房租比单位福利房贵很多。


    如果价格差不多,职工们哪会天天吵着让厂里盖房子!


    叶满枝心想,在几百上千套的需求量面前,32套房确实杯水车薪,连罐头车间的问题都解决不了。


    “那我跟大家说几个条件,大家听一听,自己对号入座吧。”


    附近的不少职工都向她这边望了过来,显然都是想分房的。


    “咱们厂里分房一直要求工龄满3年,这个肯定是不会变的。”叶满枝说,“咱们以前分房就是完全按照工龄排序,谁的工龄高,谁就能优先分房。但这次分房可能会引进新的机制。”


    “叶厂长,新机制是什么啊?”


    “几个科室还在商议具体要求,不过有两点是肯定的。一是要看大家为厂里做了多少贡献,在同等条件下,全国、省、市一级的劳模、先进和三八红旗手,要优先分房。”


    职工们相继颔首。


    能被凭为市级以上的劳模,都是出过大力,做过大贡献的。


    “那第二点是啥?”


    “第二嘛,肯定要看大家的思想政治觉悟。厂里近期不会评先进和劳模,没房的同志不妨在政治学习方面下些工夫。牛厂长和朱厂长之前给大家讲了两个多月的课,虽然最近改成小组学习了,但大家在这方面不要懈怠。如果能在小考或竞赛中取得佳绩,赢得学语录积极分子的称号,那在同等条件下,也能优先分房。”


    闻言,原本已经放松学习的年轻职工顿时垮下了脸。


    没想到分房还能跟思想政治学习牵扯到一起。


    叶满枝讲完这些就停住了,其他条件她也不太清楚。


    后勤不是她分管的,她最近忙着琢磨自己的工作,所以那栋办公楼买回来以后,她就没怎么关注了。


    在罐头车间劳动了一下午,临近下班时,她把四个车间的主任、副主任、班长全都召集到一起,开了一个工作会。


    “叶厂长,你还要单独给我们讲讲分房的事呀?”四车间的刘副主任乐呵呵地问。


    “分房的话题我就不多谈了,大家等厂里的统一通知吧。我想跟大家聊聊近期的工作。我前阵子去广州参加了出口交易会,给厂里拉了不少出口订单,回来以后,在四车间安排了一条宴席菜生产线,大家都听说了吧?”


    车间小领导们纷纷点头。


    “前几年咱们的肉罐头只有原汁猪肉罐头一种,可是没有了苏联订单以后,肉罐头立即就停产了,生产设备也放进了仓库。”叶满枝笑着说,“这次去广交会实在让我受益匪浅,我觉得除了现有的水果和午餐肉罐头,咱们应该尽量开发新产品、新口味,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


    “咱们搞生产一直是以产定销的,厂里生产什么,就让客商采购什么。但是这次从广交会回来以后,我认为咱们应该转变一下思路,从‘以产定销’变成‘以销定产’,客户需要什么,咱们就生产什么。”


    “这次的广交会,有两件事特别让我惊喜,一是咱们厂的粉丝在大会上卖火了,二是咱们已经停产近两年的宴席菜罐头,拿到了好几笔大订单。”


    陈桂兰惊讶地问:“叶厂长,那宴席菜的价格可不便宜,真有客商愿意买啊?”


    “有啊,海外华人的市场非常广阔,东南亚和欧洲的经销商都采购了咱们的宴席菜。”叶满枝以自身举例,“我去广州出差40天,回家吃上家乡饭的时候,都忍不住长叹了一声,总算是吃上家里这一口了。你说说,那些海外华人,常年吃外国人的饭,他们能不想家乡那一口吃的吗?”


    关多福附和道:“那肯定想啊,我每天早上要吃酸萝卜配粥,要是哪天没吃上酸萝卜,一天都不得劲儿。”


    “所以啊,宴席菜的市场是相当广阔的,不但能卖给中餐厅,还能卖进商店柜台。”叶满枝继续道,“不过,根据我的观察,中餐厅和商店的客户其实是两拨人。咱们厂的宴席菜一贯做的是大菜,像红烧猪肘、红烧猪蹄都是分量大、单价高的罐头,比较适合中餐厅。而去商店消费的顾客,更喜欢吃分量少、价格便宜的罐头。”


    “因此,我建议咱们要对这两类客户做出区分,销往中餐厅的,咱们还卖‘宴席菜’。而放进商店柜台的,则改名叫‘家乡菜’,特点就是口味正宗、分量少、价格亲民,比如把红烧猪肘换成红烧肉,或是将肘子剔骨红烧后,小分量装罐。针对这部分客户,我最近正在跟厂领导班子商讨为‘家乡菜’注册商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