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代军工大院鹿子草
185 第 185 章(第2页)
福利待遇好,听上去也体面。
三位鲁菜师傅做的菜都是一样的,每人一道红烧猪肘,一道红烧猪蹄,再加一个四喜丸子。
评委们打菜的时候,也按照标号,将三人的菜分别打了一份。
“大家觉得怎么样?”牛恩久问。
“川菜吃不惯,太辣了。”王士虎吞了两口馒头解辣,接着说,“另外三位师傅的鲁菜都做得挺好的,但我觉得3号更接近咱们厂宴席菜罐头的口味,红烧的口味偏咸香,适合配饭吃。”
叶满枝也觉得3号的肘子好吃,肘子皮肥而不腻,刚出锅的菜比罐头好吃多了。
最后,包括宴宾楼周师傅在内,一共25个评委给三个鲁菜师傅投票。
1号师傅得了8票,2号师傅得了7票,3号师傅得了10票。
“3号是哪位师傅啊?”叶满枝问。
“3号是来自东风公社食堂的崔壮壮师傅。”
正是周师傅的徒弟。
*
第一食品厂最终录用了崔壮壮和那位川菜兼粤菜师傅。
食品厂的算盘打得噼啪响,请一个崔壮壮相当于附加半个周师傅,万一有崔壮壮搞不定的难题,还可以请他师傅出马。
省委党校的理论骨干研究班在九月一号开学。
在叶满枝去进修前,两位新来的技术员已经着手为宴席菜罐头调整口味,研究新菜式了。
“如意,我这次要脱产学习两个月,厂里要是有急事,你去党校找我,没急事就等到周六,我每周六下午回来一趟。”
周如意在本子上记着她的安排,“厂长,还有别的交代吗?”
叶满枝笑说:“没什么交代了,你在家也多学习理论知识,多给组织写思想汇报,争取早日入党。以后要是有了去各级党校进修学习的机会,你不是党员,不就错过了嘛。”
周如意频频点头。
最好的榜样就摆在她面前,她按照叶厂长的路子走准没错,职级一时半会儿升不上去,但她可以先争取入党。
……
叶满枝要去学习两个月,将厂里的事情安排好,便去党校报到了。
报到的日子是工作日,叶满枝没用吴峥嵘接送,自己背着包袱坐车去了省委党校。
她参加的是理论骨干研究班,但是在9月1号开学的还有县处级干部轮训班、高级干部自修班、理论教师进修班,以及各种业务的短训班。
在不大的校园里见到成群结队背着包袱的学员时,让叶满枝恍惚以为自己又回到了大学时光。
远离单位的各种工作以后,她终于有了点来学习的真实感。
理论骨干研究班只分了一个班级,总共60人,学员们都是来自全省各单位的理论骨干,大多是各单位的书记和副书记,甚至还有政研室的笔杆子。
像叶满枝这样纯搞业务的,属实不多。
不过,当她在开学典礼上见到赵桂林的时候,一颗心便落回了肚子里。
“赵经理,你怎么也成理论骨干了?”
赵桂林嘿了一声说:“叶厂长都能当骨干,我怎么就不能是理论骨干了?”
叶满枝毫不谦虚道:“我在报纸上发表过文章,理论水平是经过考验的。”
赵桂林当综合三科科长的时候,她在赵桂林手下工作了一年,彼此都清楚对方是个什么路数。
他俩都属于实干型抓业务的。
如今在理论骨干研究班相遇了,其实有点搞笑。
赵桂林是省皮革工业公司的二把手,能拿到这个进修机会,八成是他给自己开的后门。
“哈哈,”赵桂林没否认,“难得有个来省委党校学习的机会,咱们抓业务的同时,也不能放松对理论水平的提高呀!”
“对呀,咱们就是来提高认识,锤炼党性的!”
两人相继唱起了高调,又不约而同笑了起来。
赵桂林笑出眯眯眼,提醒道:“咱研究班好像每周都有考试,考试成绩和排名要放进档案的,你可别放松懈怠,让自己排名倒数啊!”
叶满枝表面云淡风轻,其实心里紧张得要死。
用她家老叶的话说,她除了学习不行,干啥都行。
她没有家里那两位吴姓人士的好记性,文科类考试全靠考前死记硬背。
上大学的时候,花费大量时间背书,才勉强稳住班级前十名的位置。
理论骨干研究班里,有一大半是真正的理论骨干,而且在研究班学习的内容,除了她经常看的主席语录和著作,还有马列那样的大部头。
一想到要跟这些笔杆子同场竞技,她头都大了两圈。
所以,为了不让档案里的成绩太难看,小叶厂长完全不敢懈怠,上完每天上午的理论课以后,下午还要去图书馆背书。
来进修之前,她信誓旦旦地跟吴峥嵘说,每天只有半天课,她下午可以负责接有言放学。
结果她在党校里一呆就是两周,根本没时间出校门。
等到第一次小考结束,得到82分和第21位的排名,她终于履行之前的承诺,去幼儿园接孩子了。
21名不是啥名列前茅的成绩,可是同样是大学生的赵桂林,居然只考了76分,排名第30!
哈哈哈哈!
她来到幼儿园的时候,还没到放学时间,小朋友们都在教室里自由活动。
有个小男孩将皮球踢到了教室门口,跑出来捡球时,发现了叶满枝便虎头虎脑地喊了声“阿姨好”。
叶满枝正想回话,就见这孩子扭头喊道:“吴玉琢,你妈妈从省委党校那个什么班回来啦!”
然后教室里的一群小孩全都向门口望了过来。
叶满枝:“……”
肯定是她家小崽又在幼儿园显摆了。
吴峥嵘的工作涉及保密信息,千叮咛万嘱咐不许闺女出去胡说,所以,闺女只能可着她一个人显摆。
瞥见妈妈的身影后,吴玉琢不玩翻花绳了,把毛线交给身旁的小朋友,便快步跑到了门口。
她先纠正那个小男孩:“是省委党校理论骨干研究班。”
而后扑到叶满枝怀里说:“妈妈,你怎么这么长时间不回来啊?你不在家,我都学会自己洗澡啦!”
“那你可太厉害了!”叶满枝与老师打了声招呼,便带着孩子往外走。
“妈妈,你在学校怎么样?有意思吗?”
有言明年就要上学了,叶满枝怕孩子因此厌学,只能违心地说:“学校可有意思了,我都不舍得回来。”
如果没有考试的话,在省委党校的生活确实是很好的。
党校老师的理论水平都很高,连主席语录和著作这种被她翻烂的书,也能讲出新意。
课堂其实还挺有意思的。
而且党校每周都在大礼堂放电影,各班级之间还有体育比赛,业余活动比她想象中丰富很多。
她给闺女介绍着自己的校园生活,一起乘车回了军工大院。
她有半个月没见到老叶和常月娥了,今天有空正好回去看看。
三位鲁菜师傅做的菜都是一样的,每人一道红烧猪肘,一道红烧猪蹄,再加一个四喜丸子。
评委们打菜的时候,也按照标号,将三人的菜分别打了一份。
“大家觉得怎么样?”牛恩久问。
“川菜吃不惯,太辣了。”王士虎吞了两口馒头解辣,接着说,“另外三位师傅的鲁菜都做得挺好的,但我觉得3号更接近咱们厂宴席菜罐头的口味,红烧的口味偏咸香,适合配饭吃。”
叶满枝也觉得3号的肘子好吃,肘子皮肥而不腻,刚出锅的菜比罐头好吃多了。
最后,包括宴宾楼周师傅在内,一共25个评委给三个鲁菜师傅投票。
1号师傅得了8票,2号师傅得了7票,3号师傅得了10票。
“3号是哪位师傅啊?”叶满枝问。
“3号是来自东风公社食堂的崔壮壮师傅。”
正是周师傅的徒弟。
*
第一食品厂最终录用了崔壮壮和那位川菜兼粤菜师傅。
食品厂的算盘打得噼啪响,请一个崔壮壮相当于附加半个周师傅,万一有崔壮壮搞不定的难题,还可以请他师傅出马。
省委党校的理论骨干研究班在九月一号开学。
在叶满枝去进修前,两位新来的技术员已经着手为宴席菜罐头调整口味,研究新菜式了。
“如意,我这次要脱产学习两个月,厂里要是有急事,你去党校找我,没急事就等到周六,我每周六下午回来一趟。”
周如意在本子上记着她的安排,“厂长,还有别的交代吗?”
叶满枝笑说:“没什么交代了,你在家也多学习理论知识,多给组织写思想汇报,争取早日入党。以后要是有了去各级党校进修学习的机会,你不是党员,不就错过了嘛。”
周如意频频点头。
最好的榜样就摆在她面前,她按照叶厂长的路子走准没错,职级一时半会儿升不上去,但她可以先争取入党。
……
叶满枝要去学习两个月,将厂里的事情安排好,便去党校报到了。
报到的日子是工作日,叶满枝没用吴峥嵘接送,自己背着包袱坐车去了省委党校。
她参加的是理论骨干研究班,但是在9月1号开学的还有县处级干部轮训班、高级干部自修班、理论教师进修班,以及各种业务的短训班。
在不大的校园里见到成群结队背着包袱的学员时,让叶满枝恍惚以为自己又回到了大学时光。
远离单位的各种工作以后,她终于有了点来学习的真实感。
理论骨干研究班只分了一个班级,总共60人,学员们都是来自全省各单位的理论骨干,大多是各单位的书记和副书记,甚至还有政研室的笔杆子。
像叶满枝这样纯搞业务的,属实不多。
不过,当她在开学典礼上见到赵桂林的时候,一颗心便落回了肚子里。
“赵经理,你怎么也成理论骨干了?”
赵桂林嘿了一声说:“叶厂长都能当骨干,我怎么就不能是理论骨干了?”
叶满枝毫不谦虚道:“我在报纸上发表过文章,理论水平是经过考验的。”
赵桂林当综合三科科长的时候,她在赵桂林手下工作了一年,彼此都清楚对方是个什么路数。
他俩都属于实干型抓业务的。
如今在理论骨干研究班相遇了,其实有点搞笑。
赵桂林是省皮革工业公司的二把手,能拿到这个进修机会,八成是他给自己开的后门。
“哈哈,”赵桂林没否认,“难得有个来省委党校学习的机会,咱们抓业务的同时,也不能放松对理论水平的提高呀!”
“对呀,咱们就是来提高认识,锤炼党性的!”
两人相继唱起了高调,又不约而同笑了起来。
赵桂林笑出眯眯眼,提醒道:“咱研究班好像每周都有考试,考试成绩和排名要放进档案的,你可别放松懈怠,让自己排名倒数啊!”
叶满枝表面云淡风轻,其实心里紧张得要死。
用她家老叶的话说,她除了学习不行,干啥都行。
她没有家里那两位吴姓人士的好记性,文科类考试全靠考前死记硬背。
上大学的时候,花费大量时间背书,才勉强稳住班级前十名的位置。
理论骨干研究班里,有一大半是真正的理论骨干,而且在研究班学习的内容,除了她经常看的主席语录和著作,还有马列那样的大部头。
一想到要跟这些笔杆子同场竞技,她头都大了两圈。
所以,为了不让档案里的成绩太难看,小叶厂长完全不敢懈怠,上完每天上午的理论课以后,下午还要去图书馆背书。
来进修之前,她信誓旦旦地跟吴峥嵘说,每天只有半天课,她下午可以负责接有言放学。
结果她在党校里一呆就是两周,根本没时间出校门。
等到第一次小考结束,得到82分和第21位的排名,她终于履行之前的承诺,去幼儿园接孩子了。
21名不是啥名列前茅的成绩,可是同样是大学生的赵桂林,居然只考了76分,排名第30!
哈哈哈哈!
她来到幼儿园的时候,还没到放学时间,小朋友们都在教室里自由活动。
有个小男孩将皮球踢到了教室门口,跑出来捡球时,发现了叶满枝便虎头虎脑地喊了声“阿姨好”。
叶满枝正想回话,就见这孩子扭头喊道:“吴玉琢,你妈妈从省委党校那个什么班回来啦!”
然后教室里的一群小孩全都向门口望了过来。
叶满枝:“……”
肯定是她家小崽又在幼儿园显摆了。
吴峥嵘的工作涉及保密信息,千叮咛万嘱咐不许闺女出去胡说,所以,闺女只能可着她一个人显摆。
瞥见妈妈的身影后,吴玉琢不玩翻花绳了,把毛线交给身旁的小朋友,便快步跑到了门口。
她先纠正那个小男孩:“是省委党校理论骨干研究班。”
而后扑到叶满枝怀里说:“妈妈,你怎么这么长时间不回来啊?你不在家,我都学会自己洗澡啦!”
“那你可太厉害了!”叶满枝与老师打了声招呼,便带着孩子往外走。
“妈妈,你在学校怎么样?有意思吗?”
有言明年就要上学了,叶满枝怕孩子因此厌学,只能违心地说:“学校可有意思了,我都不舍得回来。”
如果没有考试的话,在省委党校的生活确实是很好的。
党校老师的理论水平都很高,连主席语录和著作这种被她翻烂的书,也能讲出新意。
课堂其实还挺有意思的。
而且党校每周都在大礼堂放电影,各班级之间还有体育比赛,业余活动比她想象中丰富很多。
她给闺女介绍着自己的校园生活,一起乘车回了军工大院。
她有半个月没见到老叶和常月娥了,今天有空正好回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