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 第 195 章(第2页)

    同样的办法,他们之前就跟外贸局提过,但对方只让他们回去安心搞生产,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叶满枝笑:“看来鲁局也着急了。”


    不闹这一出,市外贸局还以为自己能稳坐钓鱼台,置身事外呢。


    如果他们借用了外地的商标,外贸额就要算到人家那边。甭管曙光厂能签到多少单,这都等于把自家的成绩拱手让人。


    要是真的这样办了,滨江市外贸局就擎等着被兄弟单位看笑话吧。


    *


    得到外贸局的关注以后,曙光厂商标注册的进展突飞猛进。


    外贸局先派了一个技术小组进驻曙光厂,对玩具枪、汽枪、电风扇的设计图纸、成品、半成品进行了严格审核。


    确定他们的产品泄密几率不大,外贸局出面与工商局进行了交涉。


    有人愿意替曙光厂背书以后,工商局那边就好说话很多了。


    先将“曙光牌”发给玩具枪使用,其他产品则等到通过各部门的联合评审后再说。


    商标注册成功,总算让曙光厂扬眉吐气了一回,雷万元对叶满枝说:“叶厂长,咱俩去食品厂一趟,跟于厂长表达一下不能合作办厂的遗憾和惋惜之情。”


    叶满枝:“……”


    你是想去气人的吧?


    她其实也挺想去气气于之江的。


    但是对于这种当面赔笑,背后鼓捣的小人,她一贯比较谨慎。


    “厂长,食品厂就先别去了,目前只有玩具枪能使用商标,其他产品尚未通过评审,还是别节外生枝了,先把咱自身发展壮大起来!”


    雷万元逐渐冷静后,豪气地说:“那行吧,等咱们有了自行车生产线,再去给于厂长报喜!”


    叶满枝:“……”


    听周如意说,开春以后,食品厂集资过的职工已经多次找到厂领导要求动工了。


    于之江自己还被困在集资建房的窟窿里呢,未必想听他们报什么喜。


    不过,有了正式的商标,对戚彩云和833厂的家属们来说,却是一件大喜事。


    果酱厂终于可以招工了!


    招工条件被张贴在了家属院的大门口,以及各居民小组的布告栏上。


    为了让所有留守家属都能知道招工消息,居委会主任和居民小组长,拿着大喇叭在大院里喊了三天。


    有的小组长还要挨家挨户上门通知。


    没办法,现在一个留城工作的指标太宝贵了,万一有的家属没接到通知,跑去曙光厂说厂里暗箱操作,那就又是一桩麻烦事。


    叶满枝最近的工作比较清闲,没啥事的时候,她去家属院看过几次。


    她觉得人事科和后勤科组织得挺好。


    然而,这天周如意却进来汇报道:“子弟校的刘校长来了。”


    “校长来干什么?”


    “好像是跟果酱厂招工有关。”周如意说,“雷厂长不在家,他在那边等了一个小时不见人,就跑来咱们这里了。”


    “那就赶紧让刘校长进来吧。”


    刘校长是个五十多岁的男同志,一进来就直奔主题说:“叶厂长,我今天是来反映果酱厂的招工问题的!”


    “啊,果酱厂招工有什么问题?”叶满枝满头雾水,她觉得这次招工工作做得挺好的。


    “因为果酱厂招工,导致子弟校的大批高中生辍学,”刘校长惋惜道,“有的学生再有一学期就能拿到高中毕业证了!现在辍学太可惜了。”


    “辍学的学生大概有多少人?”叶满枝问。


    “30人。”


    叶满枝:“……”


    那确实不算少了。


    果酱厂这次暂时只招60人。


    拿到出口订单以后,再一点点补充人手。


    叶满枝拍了拍额头说:“辍学是学生和家长自愿的选择,曙光厂这边也不好干预人家。”


    这次的招工条件其实挺宽泛的。


    办公室的干事要求有高中学历,车间工人要求有初中学历,年龄在16岁及以上,有滨江市户口。


    除此之外,限定条件只有一条,不得是在读学生。


    “我就是觉得太可惜了,现在辍学,那以前的学费和时间不是白花了?”刘校长问,“厂里能不能在招工条件上放松一点要求?”


    “刘校长,这是国营单位的招工,不可能为了某个群体更改制定好的招工规则。”


    话虽如此,但她还是喊上人事科长,一起去了趟家属院。


    在路上,刘校长问:“武科长,果酱厂的招聘条件中,要求报考人不能是在校生,这个条件有什么必要吗?”


    “那可太有必要了,以前咱们厂招工的时候就出现过这种情况,”武科长解释,“有的在读高中生,用初中毕业证参加考试,考上以后又不舍得放弃高中学历,家长就在厂里各种找关系,想让厂里通融通融,替这孩子保留一年工作资格,等孩子高中毕业再来上班。”


    叶满枝说:“那肯定不行呀,厂里招工就是有用工需求的。”


    “对呀,所以这事就没成嘛。本来他回去上学也就没什么了,但是家长舍不得考上的工作,让这孩子办了入职手续,没过一个月,就把工作转给亲戚了。那接班的人和考进来的人,水平能一样吗?这种情况发生了好几次,所以为了杜绝这种乱象,咱现在都不招在读学生。”


    叶满枝:“……”


    这可真是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


    为了参加这次招工,三十个在读高中生选择肄业了。


    刘校长带他们去了一个学生家里。


    据说这个男生学习很好,今年参加高考的话,有很大概率考上大学。


    “陈同志,你家车亮是读大学的好苗子,毕业以后能端上国家的饭碗。现在放弃读书,太可惜了。”


    车亮只有初中毕业证,去了果酱厂只能在车间当工人。


    刘校长已经来劝过好几次了,车亮妈妈不耐烦道:“刘校长,读大学好是好,但是你能保证他一定能考上大学吗?读书不就是为了工作嘛,现在有了现成的工作机会,就让他去干吧。他爸是工人阶级,他也是工人阶级,我们家不觉得可惜。”


    “工厂招工考的不只是文化课,”刘校长劝道,“参加招工考试的起码有几百人,你就确定他一定能考上?”


    “这次考不上就等下次,果酱厂不是要招300人吗?总有考上的机会。”车亮妈妈摆摆手说,“刘校长,你就别劝了,去年不少高中毕业生因为没工作下乡了,就算车亮高中毕业了又能怎么样?”


    女人动了动嘴唇,没说接下来的话。


    以他们家的条件,给孩子找不到什么好工作,与其让他下乡,还不如去果酱厂当工人呢。


    刘校长叹着气走出筒子楼。


    他跟叶满枝商量:“叶厂长,果酱厂要招300名833厂家属工,这次只招60人,之后还有240个名额。如果这次有在读学生考上了,能不能先保留工作名额,让他们回校完成学业,等到下次招工的时候,让他们直接进厂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