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6 第 206 章


    第206章


    市里只调整了雷万元的工作, 却迟迟没有为曙光厂指派新厂长。


    叶满枝隐隐感觉形势不太对头。


    如果上级真的属意她接替雷万元,那在调走雷万元的同时,也应该任命她为新一任厂长才是。


    这有点像当年牛恩久调离食品厂后的情况。


    上级不直接任命, 八成还在考虑其他人选呢。


    雷万元在曙光厂干了十多年,哪怕马上就要去新单位报到了, 仍是不放心曙光厂的发展。


    他特意去市里打听了一下情况, 再回来时, 给叶满枝带回了一个消息。


    “听说市里想把王造福派来咱们厂, 就是还没确定让他当厂长还是副厂长。”


    “王造福是哪个?”叶满枝努力想了半晌,感觉记忆里并没有这号人, “以前好像没听说过。”


    “是生产指挥部宣传组的骨干, ”雷万元摇头说, “我之前也没听说过他, 应该是从基层提拔上来的,听说只有26岁。”


    叶满枝:“……”


    她当年来曙光厂当第一副厂长的时候是27岁, 在很多人看来已经是很年轻的副厂长了。


    当时曙光厂处于转产的当口, 她履历丰富, 临危受命, 也算是合情合理。


    可是, 这个王造福是咋回事?


    像是从石头缝里突然蹦出来的, 之前从来没听说过这号人, 凭啥让他当厂长?


    叶满枝根据不多的信息, 在心里将自己和王造福的条件一一进行了比较。


    结合曙光厂的实际情况,她觉得自己并不是全无优势的。


    所以, 当她接到市里的电话,让她去政治部进行组织谈话的时候,叶满枝没耽搁工夫, 放下电话就跑去了市革委会。


    与她谈话的是人事组的组长范桂芳,见到她的打扮,范组长明显愣了一下。


    “叶主任,你这是从哪过来的?”


    叶满枝拍了拍裤子上的灰,不好意思道:“曙光厂距离革委会太远了,我怕迟到,在车间接到电话就直接跑来了市里。”


    “哦,从车间过来的?”


    “对,我们厂推行了主席同志提出的《鞍钢宪法》,所有干部都要下车间参加劳动,我平时都在车间里干活。”


    范桂芳盯着她的蓝色工作服打量片刻,点点头没说什么。


    这套衣服是旧的,蹭了不少机油和脏污,蓝色套袖上也有明显磨损。


    叶满枝所说应该是真的,即使不是全天在车间劳动,也该是经常下车间的。


    “雷万元同志调走以后,空出了厂革委会主任的位置,你有什么想法吗?”


    叶满枝面容严肃,语调铿锵道:“我服从组织安排。曙光厂的革命工作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省报和《滨江日报》都有文章赞扬过我们取得的成绩。如果组织愿意考虑让我接替雷万元同志,那我一定根据市里的要求,抓好曙光厂的革命工作。不选我的话,希望市里能派一位思想政治觉悟高的同志来曙光厂,最好能与我们一样出身工人阶级,保护我们工人阶级的革命成果。”


    范桂芳推了推眼镜问:“还有别的吗?”


    叶满枝继续理直气壮地说:“希望这位同志能够响应最高指示,来了厂里以后坚持‘抓革命,促生产’。曙光机器厂是生产任务非常繁重的工厂,每年都要从中央接到15万英镑以上的出口创汇任务。产品远销中东、欧洲和东南亚,按时保质交付产品,关乎我国的国际形象和国际信誉。我们全厂上下都是主席同志的忠实战士,坚决不允许有人做出有损国家形象的事情……”


    她巴拉巴拉巴拉,一边喊口号,一边说明了曙光厂的特殊情况。


    这两年厂里一直坚持派人参加每年两届的广交会,从会上拉回大量出口订单。


    内销的任务可以停,但出口任务是决不能耽误的。


    如果调来一个啥也不懂的人当厂长,很可能会影响曙光厂完成出口任务。


    她与范组长谈了将近半小时,虽然没明说,但是话里话外都传达了一个意思,厂长必须是既能抓革命,又能促生产的。


    像王造福那样主抓宣传,全无管理经验的人,不适合当厂长。


    叶满枝的这番话并不是无的放矢。


    上个月,滨江发生了一件可大可小的事。


    滨江市革委会接到了一份从北京转来的简报,题为《这样办厂子,没法不赔钱》。


    简报内容主要反映了滨江化工厂的问题。


    国家出资3000万,从1966年投产以来,化工厂年年亏损,四年时间亏损了1300万。


    据说这份简报是中央的同志特意叮嘱转交滨江的,市里必须抓紧时间处理化工厂的问题。


    如今化工厂的麻烦还没解决,如果再把曙光厂也搞亏损了,那不是雪上加霜嘛!


    ……


    也许是这次谈话起了作用,也有可能是26岁又没有管理经验的厂长无法服众。


    在欢送雷万元的第二天,市里下达了新的人事任免通知。


    任命叶满枝同志为滨江曙光机器厂党委书记,厂革委会主任,厂长。


    任命王造福同志为滨江曙光机器厂党委副书记,厂革委会副主任,副厂长。


    尽管没明说是第一副厂长,但是党委副书记在班子里排名第二,仅次于叶满枝,其实就相当于第一副厂长了。


    这个任命,让几家欢喜几家愁。


    康健、黄河、田春山,是搞技术出身的,却没纯粹到只醉心技术、不争取进步。


    老雷走了以后,他们其实都有机会往前挪一挪。


    甭管是谁,总能上去一个兼任副书记。


    可是,空降了一个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王造福,算是把他们三个的路子彻底堵死了。


    看到任命文件的叶满枝,心里有种尘埃落定的放松,又有点没着没落的紧张。


    当天刚一下班,她就匆匆跑回了家,关上门窗,将吴峥嵘拉进了被窝里。


    “怎么紧张兮兮的?”吴峥嵘脱了外衣,跟她一起缩进被窝开会。


    他家叶来芽就这样,好像只有被窝里是最安全的地方,每次商量要事的时候都要躲进来。


    叶满枝抱着他的手臂,尽量克制着语气,但还是没忍住,有点神气地说:“我今天接到了任命通知,要接老雷的班了!”


    “真的?”吴峥嵘眼里带着怀疑,“不是说要从市革委会空降吗?”


    “真的真的!”叶满枝得意道,“那个王造福才26岁,比我当年当副厂长的时候还年轻呢。估计上面还是不信任他吧,这么大一个厂子,万一被他搞亏损了咋办?反正当副厂长也不耽误他搞宣传。”


    吴峥嵘恭贺了小叶同志的进步,捧场道;“那你以后可就是如假包换的叶主任了。”


    “嘿嘿。”叶满枝将他的手掌抓过来,贴到自己的胸口上,“你摸摸。”


    吴峥嵘听话地揉了一把,又往手腕上瞄一眼说:“有言快放学了,时间太紧张,等晚上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