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4 第 214 章


  第214章


    与李主任短暂交谈后, 叶满枝回厂组织人手,写了一份生产荧光粉的可行性报告。


    她不清楚化工厂的具体亏损情况,只能从荧光粉的市场前景进行分析。


    将报告交给市革委会以后, 叶满枝没乘车,想着心事往军事学院的方向走。


    市里还需要时间论证, 如果同意了, 那么作为荧光粉使用大户, 显像管业务也会提上日程。


    届时市里可能会有两种选择, 一种是将灯泡厂并入曙光厂,另一种则是让灯泡厂转产显像管, 为曙光厂供货。


    叶满枝觉得, 站在市领导的角度看, 后者的可能性还更大一些。


    哎, 灯泡厂要是也愿意并入曙光厂就好啦!


    她一路溜达着回了家,推开家门时, 吴玉琢正坐在饭桌旁边安静写作业。


    在闺女的小辫儿上摸了摸, 叶满枝笑问:“有言, 你今天怎么这么乖?居然在家写作业了?”


    老师留的作业, 有言一般在学校就写完了, 回家以后全是休闲娱乐时间, 跟着同学们在大院里疯跑。


    小吴班长运笔如飞, 抽空说:“居委会的李奶奶让街道宣传员做好准备, 过两天要去街上搞宣传,妈妈, 你看我这样写行不行?”


    “公社又给你们安排任务了?”叶满枝往她的稿纸上瞄了一眼,“这次是宣传什么?”


    青年街公社经常在街上搞组织动员,但青年街的人口多, 公社干部忙不过来,就从各年龄段的居民中,选拔了三十多个宣传员。


    她家吴玉琢在背诵宣传语这方面比较在行,早在二年级就和伊伊一起当了公社的宣传员。


    但她们这个年龄的宣传员,一般就是宣传除四害、预防接种牛痘、“学习反骄破满、提倡谦虚谨慎”。


    特别要紧的内容轮不到她们。


    吴玉琢将稿纸推过去说:“李奶奶说要宣传《鞍钢宪法》,深入开展工业学大庆的街头宣传活动。我过两天要去街上跟大家一起宣传呢!”


    “哇,你现在这么厉害啦?都能宣传《鞍钢宪法》了!”


    吴玉琢小声叹气,如实说:“我其实都不怎么懂《鞍钢宪法》,李奶奶给了我一本宣传册,她说到时候照着那个背就行。但我之前去街头宣传的时候,有的叔叔阿姨会提问,我到时候要是答不出来就太丢人啦!”


    “你还是小学生,不懂《鞍钢宪法》很正常,成年人中还有很多人不了解呢,正因为大家不了解,才需要懂的人去街头宣传。”叶满枝鼓励道,“《鞍钢宪法》是一套很好的企业管理经验,一会儿我给你讲讲。”


    她用六年时间,在两家企业推行过《鞍钢宪法》,自认在这项工作上经验丰富。


    单只干部参加劳动这一点,她就觉得自己做得挺不错,最起码她已经能制作玩具手枪了!


    叶满枝给闺女介绍了自己在工作中推行《鞍钢宪法》的经验,有困难,当然也有激动人心的时刻。


    “纸上得来终觉浅,你要是想深入了解,就去妈妈单位参观学习一下,看看《鞍钢宪法》真正的落实情况。”


    吴玉琢听得入迷,她以前觉得太爷爷和爸爸很厉害,一个能自制电视机,另一个能研究计算机,但她现在觉得能把《鞍钢宪法》讲得这么有意思的妈妈也很厉害!


    “我明天中午放学就去曙光厂参观!”她想了想,又问,“妈妈,我能带其他人一起去吗?”


    叶满枝正要同意,又谨慎地问:“大概多少人啊?”


    “伊伊和周墨应该会去,街道宣传员有32人,不知道其他人想不想去。”


    “那你先确认好人数再说吧。”


    *


    街道宣传员中的一大半都是成年人,大家白天还要上班,最终只有14名中小学生来了曙光厂。


    作为曙光厂的革委会主任,叶满枝亲自带着这些学生参观了可以对外开放的几个车间,还让工人代表向他们介绍了具体执行情况。


    宣传《鞍钢宪法》和深入开展工业学大庆活动,是全市的工作,所有城市公社和企业都要做好宣传动员。


    除了这批学生,曙光厂又接待了几个来参观学习的兄弟单位。


    “康主任,灯泡厂那边还没有回信吗?”


    “没有,没回信就是不乐意呗。”


    与市革委会的李主任谈过话以后,叶满枝没再掩饰自己的目的,明确地向滨江灯泡厂提出了合并邀请。


    双方都不用继续装糊涂了。


    灯泡厂那边回了一句开会讨论,便没了下文。


    叶满枝说:“最近来学习的企业不少,你给孟平打个电话,就说邀请他和工人代表来咱们厂参观《鞍钢宪法》的落实情况。”


    “哈哈,这招挺好的。孟平现在正躲着咱们呢,有了这个邀请,他不想来也得来了。”


    这是政治任务,孟平要是拒绝接受邀请,保不齐被有心人说成思想有问题。


    孟平接到邀请后,确实如他们所料,不想去,但不去又不行。


    最终只能从车间精挑细选出两名工人,一起去曙光厂参观。


    叶满枝还在车间劳动,并没出面接待这三人。


    周如意作为宣传科副科长,接下了接待任务。


    不过,这次来参观的,除了滨江灯泡厂的代表,还有东阳县灯泡厂和通兰县灯泡厂的代表。


    另两个厂都来了十多人,浩浩荡荡一大群,比滨江灯泡厂有诚意多了。


    “老徐,你们怎么来了?”孟平惊讶地问。


    大家都是一个行业的,尽管有的在市里有的在县城,但厂领导之间还是熟识的。


    “哈哈,叶主任邀请了,那我们肯定要来呀!”


    闻言,滨江灯泡厂的两名工人对视一眼,心里都有点担忧。


    虽然厂领导没跟职工透露过,可是这年头谁家不是亲戚连着亲戚的?


    曙光厂想合并灯泡厂的消息早在私下传开了,有的人甚至还跑来安阳县实地考察过。


    这地方地处郊区,没有他们在市中心生活方便,可人家是实打实的大厂呀!


    要是能加入曙光厂,他们就是大厂职工了!


    他俩平时在车间比较老实,每天闷头干活,很少管闲事,因此才被孟主任带了出来。


    可他们是真正的基层工人,内心也想来大厂工作。


    这会儿看到东阳县和通兰县灯泡厂的代表,心下难免担忧,看来人家不只有滨江灯泡厂一个选择呀!


    周如意只当没发现三厂之间的古怪气氛。


    按照流程,她先带大家在厂区里进行参观。


    面积广阔的场地,整齐划一的布局,给第一次进厂的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震撼。


    讲完《鞍钢宪法》,她又按照叶满枝的要求,详细介绍了曙光厂的福利待遇,语气和神态极尽骄傲自信。


    “我们曙光厂曾是军工厂,军转民以后,一直延续军工厂的优良作风,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上,都非常有秩序。当然,工资和福利待遇也是能排在全市前列的。”周如意抬手指向东边,“那边是我们的生活区,家属院能容纳上万人,在附近有厂托儿所和子弟校,职工医院和曙光公园也在那边。”


    “虽说位置距离市中心比较远,但安阳县内可以满足一切生活所需。大商店有安阳县百货商店,家属院门口有供销社、副食商店、大众浴池、理发馆和洗衣服务站,厂里每月会给职工发洗澡票、理发票,偶尔也会发洗衣票。”


    “对了,我们厂还有两个附属厂,一个生产冰糕冰棍,另一个生产果酱和罐头。”周如意笑着说,“市面上买一瓶水果罐头要1块2以上,但曙光厂职工的福利价只要八毛钱,每人每月可以购买一瓶。曙光牌威化雪糕大家听说过吧?在外面买要1毛8一个,职工内部价只需要一毛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