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6 第 216 章


   第216章


    办大学是叶满枝突然冒出的念头, 想法并不成熟,但她越想越觉得有搞头。


    这年头的高级人才几乎是不流通的,调动工作要有原单位签字同意。


    除非由上级部门调剂, 否则很少有挖人成功的。


    正因为人才不流通,曙光厂才应该下力气培养工程师, 培养出来就是自己的, 别人想挖也挖不走。


    苗素芬唏嘘道:“大学那么大, 咱得找多少老师啊?”


    “工人大学的摊子不用铺得太大, ”叶满枝说,“报纸上报道过上海机床厂和柳州钢厂创办工人大学的新闻, 他们只开办一两个专业, 招收几十名学生。”


    田春山颔首说:“那个新闻我也看过, 工厂开办大学还是得结合业务需要, 厂里急需哪方面人才,咱就培养哪方面的人才。”


    不知叶满枝是歪打正着, 还是有意为之。


    这个办大学的想法其实挺有意思的, 与推行《鞍钢宪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田春山家有两儿一女, 两个儿子全去上山下乡了。


    去年市里让各单位推荐工农兵大学生的时候, 田春山就动了心思, 想让俩儿子在公社那边想想办法, 如果能被推荐上大学, 也就能名正言顺回城了。


    因着是第一年推荐, 大家都不了解这工农兵大学生是怎么回事,所以他特意找报纸研究了相关报道。


    上海机床厂的那所大学, 全名叫“七二一工人大学”,是根据主席同志的“七二一指示”创办的。


    这个指示的主旨就是,理工科大学还要继续办, 从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中选拔学生。


    此后各高校也根据这个指示招收工农兵大学生了。


    曙光厂要是也办一所工人大学的话,甭管培训结果如何,最起码在路线上错不了。


    田春山明确表态:“我支持办工人大学,咱们要上马电视机项目,电风扇那边其实也需要工程师,现在从工人中培养红色工程师的话,咱们未来5至10年的用人需求就不用愁了,但邀请老师可能比较麻烦。”


    “那有啥麻烦的,”黄河嘿嘿笑道,“有些大学不是声称开门办学嘛,教师要走出校门,到工厂和农村讲课。咱就从那开门办学的大学里邀请老师,来厂里给工人讲课!”


    仔细琢磨琢磨,他也觉得办工人大学的办法挺不错。


    教师的工资由高校负担,他们只需要给老师发点交通食宿补贴,再发点粮票肉票,就能在两三年以后收获几十名高级技术人才。


    划算!


    叶满枝问:“大家觉得咋样?如果可行,咱就好好合计合计。”


    “要是有老师,又不用花什么钱,那咱就办呗!”


    大家都没什么意见,但叶满枝又让厂办和人事科搜集了相关资料,经过多方论证,确认可行后,她临时组织了一次几套班子的扩大会议,将团委、工会、妇联,以及各车间的工人代表召集到一起进行投票。


    最终以87票全票通过。


    当场将学校名称拟定为“滨江曙光机器厂七二一工人大学”!


    在叶满枝看来,办一所大学,比到处挖人容易多了。


    曙光厂有闲置车间,将车间打扫出来,摆上桌椅,再找几个老师就能开班上课。


    跟市里报备以后,厂党委一边邀请老师,一边抓紧时间公布招生细则。


    去年推荐工农兵大学生时,全厂只有三个名额,挺多落选的工人都很遗憾。


    所以,这次的招生简章公布以后,全厂职工都轰动了!


    “芳芳,芳芳,别干了!快去外面看看!”


    “怎么了?”吕芳芳观察着自己手中的铸件,“啥事着急忙慌的?”


    “七二一大学的招生简章贴出来了!”苏秀梅喘着粗气,指向外面说,“快去看看,这次有60个名额!”


    “哐当”一声,手里的铁疙瘩掉到工作台上,吕芳芳慌忙问:“怎么招这么多人?有啥条件?还是单位推荐吗?”


    “哎呀,你去看了就知道了!”


    门口的布告栏前,熙熙攘攘挤满了工人。


    两人站在人群最外面,只能踮着脚向内张望。


    “陈志胜,”吕芳芳抻着脖子喊道,“你给大家伙念一念红纸上的内容!”


    站在最前排的陈志胜清了清嗓子,高声喊道:“青年同志们,工友们!我们已经经历了二十二个社会主义春天,我们的革命任务光荣而艰巨!为了实现伟大领袖所描绘的四个现代化宏伟蓝图,我们需要培养一支宏大的又红又专的队伍,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


    “根据‘七二一指示’精神,我厂正式创立了‘滨江曙光机器厂七二一工人大学’。我们的工人大学就是培养和造就这支队伍的革命熔炉之一……”


    大家屏息听着他的高声诵读,不禁紧张得攥紧手心。


    这可是大学!大学啊!


    谁会不想上大学啊!


    现场上百号人不约而同保持安静,等着陈志胜介绍接下来的内容。


    “本次招生共计60人,分为电子专业班和机械专业班。按照七二一指示学制要缩短的要求,本校学制为2年,全日制脱产学习。”


    “招生范围:全厂所有工人及车间技术员。招生要求:年龄在40周岁(含)以下,政治思想好、身体健康,有初中及以上学历。”


    陈志胜提高音量说:“下面就是选拔要求了,大家都注意听啊!”


    吕芳芳与苏秀梅双手交握,紧张地等着最重要的内容。


    “凡符合招生要求的同志均可报名,本次选拔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政治审查。”


    “第二阶段,思想政治和语文笔试,此阶段择优录取200人。国家级劳模、先进个人、三八红旗手可额外加10分,省级个人奖项可额外加7分,市级个人奖项可额外加5分,区级个人奖项可额外加3分,厂级个人奖项可额外加1分。”


    “各级集体奖项,如先进车间、光荣班组,均可额外加1分。‘学习语录积极分子’可额外加2分。”


    “同级奖项最多可累计三次。”


    苏秀梅雀跃道:“咱俩是厂级先进个人和学语录积极分子,你还是区里的三八红旗手,而且咱车间也年年得先进车间,咱俩应该能加不少分吧?”


    吕芳芳激动得点头,她在心里快速合计了一下,个人和集体奖加到一起,她应该能加11分!


    布告栏前面陡然热闹了起来,工人们都在相互打听着彼此能加多少分。


    “厂里这样办挺公平的,咱都多少年不念书了,八成考不过那些刚进厂的中学生。但咱工龄长啊,得了奖励的人再有点加分,也就将差距抹平了。”


    有人喊道:“别吵别吵!保持安静,后面的内容还没讲到呢!第二阶段录取200人,但工人大学只招60人!”


    闻言,纷乱的现场又缓缓安静下来。


    陈志胜继续念道:“第三阶段,数学和物理笔试,此阶段择优录取60人。”


    “然后呢?没啦?”


    “没了,最后就是考数学和物理。”陈志胜突然高声喝道,“大家都注意啊!这上面说了,即日起开始报名,从报名到录取名单公示的这段时间,凡是行贿和作弊的,一经查实不但要取消考试资格,还要被厂里开除呢!”


    “嚯,这么严重啊?搞不好连工作都没了?”


    “这样最好,大家都凭自个儿的实力考,公平!”


    “行啦,想上大学的赶紧去报名吧,通过政审以后,这周末就要考政治和语文了!”


    各车间派人去人事科领取了报名表,个人信息啊,获得奖项啊,都要如实填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