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 第 234 章(第3页)

    叶满枝也打过厂房的主意,但是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置换对象。


    她挺有兴趣地问:“钱主任,你们找到置换的单位了?”


    “算是吧,前些年拖拉机三厂与四厂合并,四厂的厂房空出来以后,当了政治夜校的校舍。但拖拉机四厂在正阳区最南边的革新街上,那个地方已经接近郊区了,学员去上课很不方便,所以他们一直想将学校搬到市中心来。”


    叶满枝点点头,等着他接下来的话。


    既然政治夜校是在正阳区的,那他想到的办法,肯定不是让食品厂和夜校置换。


    钱青松说:“拖拉机四厂的厂房在郊区,虽然有些年头了,但厂房还能用。所以市里一直没有舍得扒了厂房重建,这些年一直就让政治夜校占着地方。”


    “拖拉机厂应该挺大的吧?其他单位就没打过主意?”


    “呵呵,怎么可能没打过!市第二建筑工程公司,原来想接手拖拉机四厂,不但能在那里办公,还能充当建筑材料仓库。”钱青松低声说,“但政治夜校的校长是市革委的李主任,人家夜校已经将地方占下来了,谁敢抢啊?”


    除非有更好的去处,否则谁敢让政治夜校搬走?


    那可是干部们进行思想政治学习的地方。


    “我想着市里那些食品厂的地理位置都挺好的,全都地处市中心,到时候可以把其中一家的厂房换给政治夜校,稍加打扫,摆上桌椅就能上课。然后由市第二建筑工程公司接手拖拉机四厂的办公楼和厂房。”


    叶满枝没吱声,等着听这家建筑公司能拿出什么做交换。


    “作为交换,二建公司可以为这家食品厂的新厂房提供免费的建筑材料。”


    叶满枝挑起眉梢问:“新建厂房的主要支出就是建筑材料,这可不是小数目。有这笔钱,他们可以自己盖新办公楼和仓库了吧?”


    钱青松笑了笑说:“市里不让新建工厂了,二建公司想在市里搞建材加工,就只能接手别人的旧厂房。当然他们也可以在郊县选址,不过,呵呵,我跟二建公司的赵主任谈过,到时候可以把‘食品工业小区’的所有建设项目全部交给二建公司的建筑队来做。”


    二建公司的一把手,是他媳妇的堂哥,也算是他大舅哥了。


    如果直接将食品工业小区的建设工程交给二建公司,尽管是公对公的,也难免有徇私的嫌疑。


    但是这里还有比较复杂的厂房置换环节,那将项目交给二建公司就合理多了。


    叶满枝沉默寻思着这个办法的可行性。


    她没问建筑队的工程款由谁出资。


    市里帮助食品厂搬迁,是为了让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能。


    食品厂总不能一分钱不出,全指望市里出资吧?


    建筑材料是费用大头,而建筑队的工资花不了多少钱,完全可以由食品厂承担。


    安阳县和通兰县提出的方案,各有各的优势。


    安阳县出资少,可以解决职工住房。


    通兰县不出资,但是通过资源置换,可以解决一家工厂的厂房。


    从叶满枝的本心来讲,她还是更倾向于通兰县这种办法,一次搬迁让三个单位受益,还减少了资源上的浪费。


    食品工业小区的牌子可以先立起来,让利华厂和另一家食品厂搬进去,有这两家厂的例子在前,其他食品厂的搬迁工作就可以徐徐图之了。


    她请通兰县的同志先回去等消息,一边组织人手编写第五份申请,一边等候另外几县的方案。


    然而,不等其他人上门,利华食品厂的余公仆先找上门来了。


    “叶局长!”余公仆哭丧着脸说,“我听你的话一直回去等消息,可你倒是给我个期限呀!这都一个多月了,我们得等到啥时候才是个头?工人们还等着吃饭呢!”


    叶满枝问:“既然工人们等着吃饭,你为什么不先跟其他食品厂借点闲置设备和场地,让工人们先开工搞生产?利华厂可是从小作坊做起来的!”


    余公仆:“……”


    这不是还等着市里帮他们盖厂房嘛。


    要是他们借地方恢复生产,市里觉得他们能生存下去了,那还能管利华厂的重建工作吗?


    叶满枝多少能猜出她的小九九,见她不再苦着脸叫屈了,遂转移话题说:“轻工业局往市里提交了四份方案,都是在郊区新建‘食品工业小区’的,其中就包括你们利华厂的新厂房,不过全被驳回了。”


    余公仆早听说过那个食品工业小区,见她只说市里不同意,便没了别的解释,心里不由有些纳闷。


    你倒是多说点呀,只一味盯着我看什么?


    余主任被这个年轻的女局长盯得心里发毛,眼神有些躲闪。


    隔了好一会儿,她才若有所得,恍然大悟似的“哦~”了一声。


    客气地与叶满枝打个招呼,便小跑着离开了。


    叶满枝不知她“哦”什么,但是第二天上午,刚坐进办公室没多久,她就接到了市革委打来的电话。


    利华食品厂的工人又跑去市革委门口扯横幅了!


    这次比以往任何一次的规模都大!


    市革委李主任的秘书、彭静云的秘书,先后给她打了电话。


    利华厂的问题已经交给轻工业局了,怎么这么长时间都没有妥善解决,又让工人跑去市革委闹事了?


    轻工业局赶紧派人过去!


    叶满枝在电话里唯唯应是,答应着马上就去解决。


    结果她在单位里磨磨蹭蹭,光是借自行车就借了半个小时。


    等她骑着自行车,晃晃悠悠来到市革委的时候,已经是一个多钟头以后了。


    工人们勉强被安抚了下来,工人代表又被请去了会议室。


    自行车是借的,叶满枝当然得保证自行车的安全啦,在大院里找地方停车,又耽误了一刻钟。


    她一路小跑,气喘吁吁进入办公楼的时候,再次听到了余公仆那熟悉的哭诉声。


    叶满枝牙疼地咧咧嘴,心想这余主任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本事,一般人还真消受不起。


    她摸了摸手臂上的鸡皮疙瘩,推门走进了会议室。


    这次是由李主任亲自处理问题的,彭静云只是旁听。


    李主任已经被余公仆哭得脸色铁青了。


    会议室的大门打开,看清来人后,屋里的哭诉声适时暂停了一会儿。


    于是,叶满枝就趁着这个空当,简单了解了情况,然后将申请成立“食品工业小区”的第五份报告交给了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