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第 240 章


  第240章


    面对嘴硬的老叶, 叶满枝丝毫不着急。


    有常月娥在,老叶坚持不了多久。


    果然,只过了两天, 叶守信就提着一饭盒糖醋排骨,找来了轻工业局。


    “你打算什么时候去北京啊?我跟你妈提前准备准备。”


    叶满枝打开饭盒大吃特吃, 还不忘揶揄亲爹:“你不是不想去嘛, 这么快就改变主意了?”


    “呵呵, ”叶守信背着手在办公室里打量, 就是不看亲闺女,“你们两个女同志出门, 我哪能放心?”


    再说, 要是让常月娥独自去了北京, 那他后半辈子的耳根子保管清净不了。


    隔三岔五就得听她显摆一回。


    “大概下个礼拜吧, 我把单位的工作安排一下就尽快出发。”


    局里五个局长,三个在外地出差, 叶满枝得等到宋红军出差回来, 才能出发去北京。


    叶守信得到准信, 心里有了底, 赶紧回家跟老伴一起准备行李。


    而叶满枝权衡再三后, 征求了一下闺女的意见。


    “有言, 你们这学期的课程难不难啊?”


    孩子上中学以后, 叶满枝就没再辅导过作业, 对闺女的学业还真没怎么关心过。


    吴玉琢正在摆弄玩具枪,随口说:“难啊, 所以我每天学习可认真了。”


    “哦,那就算了,你好好学习吧。”叶满枝坐在旁边看她组装玩具枪, “我下周要带你姥姥姥爷去一趟北京,本来还想让你陪陪他俩呢。既然功课难,那你就留在学校好好读书吧。”


    “……”


    吴玉琢在脑子里思索着找补的办法,最终决定凭实力说话,“这个月期中考试,除了语文95,政治97,我其他科目都考了满分。”


    “哇,这么厉害啊!”叶满枝捧场地感叹。


    闺女这成绩,比她上学那会儿强多了。


    放在二十年前,小吴同学就是老师眼中考大学的好苗子。


    可惜生不逢时呀!


    吴玉琢得意地问:“妈妈,能带我去北京不?”


    “当然能啦,”叶满枝一点没有当家长的自觉,公然帮闺女想着逃学对策,“到时候就跟老师说,你是去北京探亲的。”


    “……”吴玉琢无语道,“咱家在北京哪有亲可探呀?我爷爷奶奶都在南方呢,我班主任都知道。”


    “小姑也是亲戚,就说是去北京看你小姑的!”叶满枝认真出着主意,“跟老师请十天假就差不多了。”


    高中没有升学压力,学生们每天只上半天学,都跟散养的似的。


    叶满枝觉得学习重要,但也不耽误她带闺女出去看看世界。


    吴玉琢笑成一朵太阳花,连连点头。


    她小时候去过不少地方,但是自打运动开始以后,她爸爸妈妈就不再带她出门了。


    这还是她上学以后,第一次走出滨江呢!


    吴玉琢心情飞扬,手下动作也利落,将玩具枪组装好,对准不远处的水盆就扣动了扳机。


    铅弹飞出以后,母女俩各干各的,谁也没当回事。


    这把玩具枪已经被有言改装七八次了,一直没成功过,叶满枝随手扔个石子都比那子弹的威力大。


    她只当那是闺女瞎鼓捣的。


    结果留在书房的吴峥嵘感觉外面的动静不对,特意走出来看了一眼。


    这一看就发现了被打穿了盆底,正在往地上漏水的洗脸盆。


    “吴玉琢!”他喊了闺女的大名,“谁让你在家里开枪的?”


    吴玉琢看向皱着眉头的亲爹,又下意识将目光偏向水盆,发现那嘀嗒嘀嗒的细小水柱后,她被吓了一跳,“不会真被我打穿了吧?”


    “你自己看!”


    吴峥嵘的心情有点微妙。


    那把枪是曙光厂生产的模型枪,只是个摆设,吴玉琢鼓捣了半个多月,竟然把装满水的搪瓷盆打穿了!


    “你跟我进来,”吴峥嵘扬了扬下巴,补充说,“把你那作案工具也带进来!”


    吴玉琢一手抓着玩具枪,一手抓着几颗铅弹,垂着脑袋跟在亲爹身后,进书房挨训了。


    叶满枝不太放心,趴在书房门口偷听了一阵。


    没听到什么训斥声,这才将注意力放到那个水盆上。


    子弹卡在水盆底部,一盆水已经漏掉大半盆了。


    她拿了拖布将地面擦干净,又心疼地拿起脸盆瞅了瞅。


    这倒霉孩子!


    干嘛照着脸盆打呀?


    这脸盆是她结婚的时候二姐送的,比有言的年纪还大呢!


    叶满枝叹口气,揣上钱去供销社买了新脸盆。


    等她回来的时候,吴玉琢已经被同学喊出去玩了,屋里只剩还在打量玩具枪的吴副院长。


    “她这把枪没啥问题吧?”叶满枝试探地问,“用不用上交啊?”


    “不用。”吴峥嵘将那玩具枪拆开,把改装的部分取走了,然后没头没脑地说,“下个月可能有征兵,真应该把她送去部队。”


    “有言年纪不够。”叶满枝不同意,“最起码得让她念完高中再说。”


    “咱们这边不是年年都有征兵的,今年不走,明年未必还有机会。那高中念不念,对她来说没什么影响。”


    如今没有考大学的机会,吴峥嵘觉得最适合有言的地方就是部队了。


    叶满枝坚决反对,“那也不行,年龄是道坎,必须让她念完高中。”


    她家有言才16岁,在她心里还是孩子呢。


    让这么小的孩子去部队能干啥呀!


    吴峥嵘也不舍得让孩子太早离开家,但吴玉琢的好奇心太重,稍有看顾不到就能在大人眼皮子底下闯祸。


    打穿洗脸盆已经不是她作的第一个妖了。


    叶满枝觉得自家闺女哪哪都好,犹豫片刻问:“你看咱家有言这样的,能不能去什么研究所上班啊?”


    “哪个研究所会招一个高中生?1062所负责材料归档的档案员都是大学生。”


    吴峥嵘这些年见过不少有天赋的年轻人,时常生出可惜的念头。


    如今轮到自家孩子身上,那种遗憾只会更强烈。


    叶满枝:“……”


    两口子同时沉默下来,再次感叹自家孩子生不逢时。


    *


    而吴玉琢本人不但没有生不逢时的自觉,还快乐得像只即将出笼的小鸟。


    跟班主任请好探亲假以后,就翘首以盼去北京了!


    在这个年代,出一趟远门是件了不得的大事。


    常月娥和叶守信在家收拾行李的时候,惹得其他人跟着眼热。


    尤其是起球,十六七的年纪,正是向往外面世界的时候,听说有言能跟着大人一起去北京,也自告奋勇想跟着去。


    还特意往军事学院跑了一趟,向小姑推销自己。


    “小姑,你带我一起去呗,我吃得少,干活多,肯定能把我爷奶和有言照顾得妥妥帖帖的,你到时候就专心工作,不用操心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