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5 第 245 章(第2页)

    她没提自己,只说:“很多先进工作者都是在这种先进思想的指引下,不断创造出惊人成绩的。”


    “其次,咱们要有克服困难的战斗力。滨江曙光机器厂有一位名叫王桂芬的女工人,创造出一种防止刀具脱碳,保证硬度的先进方法。她在试验过程中其实遇到过很多困难,比如技术员的轻视,车间领导的不支持,工友的不信任,尤其是第一次公开试验失败后,厂里宣布停止她的试验。不过王桂芬非常有韧劲,主动跑到我这里,请求继续试验。最终失败了132次,在第133次时终于达到了质量标准。如今这套先进办法已经被一机部推广向全国,王桂芬也被评为那一年的全国劳动模范了。”


    会场里很安静,有人觉得叶满枝说的都是套话。


    这些话讲起来很容易,真正实践可就难了,并不适用于所有女同志。


    已婚女同志要照顾孩子、做家务,还得兼顾工作,即使有远大目标和克服困难的战斗力,也未必有时间付诸实践。


    叶满枝也知道学生们恐怕听不进去这番话,欧阳老师请她来也不是给大家讲套话的。


    这些工农兵大学生的通病是文化课底子薄,重理论和政治学习,专业课成绩普遍马马虎虎。


    叶满枝正色道:“我要说的第三点是,咱们女同志若想做到先进,与男同志比肩甚至超过男同志,必须学好本领,提高文化和技术水平。”


    “主席同志的‘七二一指示’,让一大批工农兵大学生走进了大学校园。在我心里,这个决定相当英明,为什么呢?”


    “因为大家都是从基层走出来的,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必然也在工作中遇到过各种各样的困难。工农兵大学生是带着问题走进校园的。”


    “我当年虽然参加了高考,但是在此之前有过两年的工作经验,在工作中生出的很多困惑,都在大学校园里找到了答案。我那时与大家一样,非常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四年来从来没有无故旷课、迟到和早退的情况。即使怀孕了也没耽误功课,我女儿差点被我生在物理考试的考场上……”


    “哈哈哈哈……”


    差点被生在考场的吴玉琢有点囧。


    同学们发出善意的笑声。


    不过,她这番话还是被大部分人听进去了。


    叶满枝这次演讲,说是分享经验,其实很少提及她自身的情况。


    她引用的很多例子,都是其他优秀女同志的事迹。


    因此,骤然将话题转到她自己身上,还是引起了同学们的重视。


    叶满枝望着这些年轻的面孔,感叹道:“省大是全国知名的重点大学,大家能够坐在省大的课堂里学习,已经超过了全国至少90%的女性。咱们遇到的这些困难,落在其他女性身上只会变得更难。”


    “经济系和工业经济系的毕业生,有一部分会充实到工商系统,还有一部分也许会返回原单位工作。无论去哪里,在座的同学都将是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大家的一个建议或决定,也许可以影响一个班组的工作考核,一个车间的生产效率,一家企业的效益,甚至是一个行业和无数家庭的前途命运。”


    “我从省大毕业十多年了,在此期间遇到过无数的困难,也解决过无数的难题。但每一种解决方法,都或多或少得益于主席著作和大学期间的知识储备。”


    “主席同志说,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


    “这番指示放在大家身上也同样适用,在座的几百位女同学就像种子,重新走上工作岗位以后,会生根开花。到时候,当其他女同志遇到你曾经遇到的困难时,希望大家能给出合适的解决办法。”


    有人壮着胆子问:“师姐,你为其他人找到解决办法了吗?”


    叶满枝实话实说:“一部分找到了,一部分没找到。我在曙光厂工作时,为了提高女工的文化水平,在厂里开办了‘七二一工人大学’,无论男女均可报名上大学。之后还专门为女职工开过妇女学习班,不但组织大家学主席著作提高理论水平,还要提高工作中的技术水平。但是,我们也遇到了之前提到的现实问题,就是孩子没人管,家里没人做饭。”


    “师姐,那你怎么办的?”


    叶满枝呵呵笑:“这个问题很好解决啊,我当时已经是曙光厂的革委会主任了。革委会在厂里开办了晚班托儿所和托管班,所有学龄前儿童可以在托儿所玩耍和吃饭。小学生也可以去托管班学习。至于家务活,那就让各家的男同志分担一下嘛。谁要是敢耽误女同志学习进步,那曙光厂党委就会联系对方单位告状。大家都是有知识的人,凭啥只让女同志干家务?”


    “哈哈哈哈……”


    “这个好,以后咱们也这么干!”


    有人小声笑道:“那你得先当上革委主任才能有这个话语权。”


    不过,当主任和局长可真威风啊!


    叶满枝言谈比较温和,几乎有问必答,女同学们纷纷踊跃举手提问。


    有问工作的,有问大学如何学习的,甚至还有人问到了家庭生活。


    叶满枝挑着能说的,大部分都认真回答了。


    自由提问环节结束,她最后说:“阔别母校十余年,再次回来,我不是空手而来的。目前滨江轻工业系统内部,在对一部分问题企业进行调整。咱们省大经济系和工业经济系的同学,都是经济领域的专业人才,可以去这些企业进行调研,给国营工厂把把脉。”


    杨清云带头问:“师姐,我们都能去吗?主要调研哪方面呀?”


    “有意愿的同学都可以报名,一共十四家企业,到时候由学校组织安排一下吧。主要考察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水平,比如劳动生产率、次品率、产品的市场反馈、技术投入、班组车间负责人考核办法、财务管理工作的漏洞,就是把大家在课堂上学到的内容付诸实践。”


    当这些学生真的在企业碰了壁,发现自己学艺不精,那这次讲座的目的也就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