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3 章 画绣(第2页)
尽管他心底直觉告诉他,祝韧青没有在编故事骗取他的同情,但以防万一,他还是觉得去新员工的家里拜访一趟会更安心。
据祝韧青自己所言,他家在闸北,大抵是在长安路和北苏州路之间的一块小弄堂里。
因地处华界,坐电车只能到麦根路与苏州路的交叉路口,下车后还得过桥走上一公里左右才能抵达。
纪轻舟闻言便问他早上是怎么过来上班的。
果不其然,得到答案是步行两公里过来的。
当然,对于一个正年轻的小伙子而言,这几十分钟的路程似乎还真算不上什么。
因提前知晓他家有位生病的母亲,纪轻舟途中路过蔬果店时就花了五角钱买了几根香蕉和一小篮的枇杷。
为节省时间,他带着祝韧青坐了电车,下车后直奔闸北。
一条苏州河相隔,华界、租界简直两个天地。
祝韧青说他家在一片弄堂里,纪轻舟当时听闻还以为是那种石库门的建筑,等到了那附近后,才发现自己太乐观了,那更像是工厂码头旁边划分给工人住居的一片破旧棚屋区。
这些低矮的棚屋不知存在了多少年,墙壁布满裂纹,墙角长满苔藓,连屋檐瓦片都已摇摇欲坠。
一旦从主街的某条支弄进去,放眼望去,便都是这般肮脏破败的小房子,鱼鳞般的房屋密密匝匝地拥挤在黑泥地上,几乎望不见尽头。
站在纪轻舟这个后世人的视角,租界内的生活于他而言纵使也算是落后的,但属于他可以想象得到的、能够接受的落后。
而直到此刻进入华界,他才如此直观深刻地意识到,这才是一百多年前民国大多
数老百姓真正的生活环境。
嗅着弥漫着阴沟气味的空气,望着偶尔路过的穿着破旧棉袄的居民,一时间他心中的感受难以言述。
下过雨后的狭窄弄堂满是积水和泥淖,祝韧青尽量地挑着凸起的干燥路段行走,但因道路实在狭窄逼仄,有时路边还有散发恶臭的垃圾和粪便,他免不了要踩到泥水里。
“先生,∵(笔趣阁小.の说)_[(.co)(com)”
祝韧青站住脚,看了看前边怎么样都难以跨过的一片泥淖,又回头看了看纪轻舟洁净整齐的西裤和皮鞋,惭愧说道:
“真对不起,要不您踩我脚上过去吧,或者您不介意,我就背您过去,反正我穿的是草鞋,到时候洗洗就好了。”
“亏你想得出来,还踩你的脚过去。就这么走吧,不用觉得抱歉,本来就是我自己考虑不周……”非选在阴雨天过来。
纪轻舟轻轻叹了口气,抬了抬下巴道:“走吧,抓紧时间。”
见他坚持,祝韧青只好应声:“那您小心些。”
又七拐八拐地绕了一段路,两人总算抵达了目的地。
祝韧青的住处是和周围其他房屋差不多的棚屋,挪开充当门扉的木板,里面的情况一览无余。
光线黯淡的屋子里,像样的家具只有一桌一凳一橱柜和一张木板床,衣服都堆在床角,墙壁张贴的旧报纸上满是漏雨留下的水印子。
右边靠墙的位置有道狭窄的由几条木头横杠拼接而成的梯子,梯子上端往天花板两尺方正的洞口一接,便是通往二层的楼梯。
见楼下只有一张床,纪轻舟便估摸着祝韧青平时应该睡二楼。
不过依照他对这房屋高度的判断,二楼的空间想必非常之矮小,以祝韧青的身高钻进去恐怕连腰都直不起来。
顶多铺个地铺,晚上匍匐着进去睡个觉,想在里面活动是很难的。
“阿娘,我带先生来看你了。”
祝韧青在门槛旁的石头上刮了刮鞋底的污泥,走进屋里去。
纪轻舟见状,有样学样地在那块石头上刮了刮鞋底的泥水。
进屋后,他将水果放在桌上,转身看向床上那骨瘦如柴的妇女,点头问候道:“您好,我是祝韧青现在的上司,听他说您生病了,就顺道来看看。”
“阿青跟我说了。”妇女原本是侧躺着的,整个人埋在棉被里,蜡黄的脸上满是憔悴病容,看不出大概的年纪。
在祝韧青的帮助下,她费力地坐起身,靠着枕头微笑着注视纪轻舟,嗓音柔和地说道:“您还带这许多水果,不要这么客气的,你肯让阿青去你店里做活,给工钱又包午饭,我要好好谢谢您啊。”
“哪里,他年轻力壮的,又肯干活,能帮我不少忙。”
妇女摇了摇头,仍是一副诚恳的神态,翻来覆去地说着感谢的话。
被她诚挚的目光凝视着,纪轻舟多少有些惭愧,毕竟他是抱着探底的心态来的。
点头应和一阵,他岔开话题问:“您吃过了午饭了吗?”
“吃过了,阿青每次出去干活,都会拜托隔壁那小姑娘,中午给我送点饭,我已经吃过了。”
“吃过就好,那您吃点水果。”纪轻舟将那篮枇杷交给祝韧青,让他拿去洗一洗,又折了根香蕉,剥皮递给妇女。
女人有点不好意思,摇了摇头说:“您自己吃吧。”
“我刚吃过饭,这是给您买的。”
女人迟疑了一下,犹豫着从他手里接过了香蕉,小口小口地吃了起来。